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分界线是什么?

究竟是喜马拉雅山,还是雅鲁藏布江谷地?喜马拉雅山究竟是位于亚欧板块还是印度洋板块?六大板块能不能分为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划分依据是什么?准确吗?参考资料是什么?印度洋板块是大洋板块吗?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分界线是雅鲁藏布江谷地。

雅鲁藏布江谷地,位于喜马拉雅山和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之间。一条大致东西走向的、同山脉平行的构造谷地。

雅鲁藏布江的上中游谷地阿布分为宽谷,宽约10-15公里,江水东流经东经95°附近大拐弯处,切穿喜玛拉雅山脉,流向发生完全相反的转折,即先东北流,切穿山脉后转向西南流。这段河床坡降非常大,水力资源特别集中而丰富,是世界罕见的大峡谷。南流以后进入印度。

扩展资料:

亚欧板块一共有72个国家;除了东南亚,冰岛,英国,日本等少数国家外,基本被一块陆地相连。中国是其中最古老的国家之一,它拥有五千年的历史。

亚欧板块包括:欧洲(南欧、西欧、中欧、北欧和东欧),中亚,北亚,东亚,东南亚全部国家,西亚的部分国家。

这些国家包括:

南欧:塞尔维亚、黑山、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马其顿、罗马尼亚、保加利亚、 阿尔巴尼亚、希腊、意大利、梵蒂冈、圣马力诺、马耳他、西班牙、葡萄牙和安道尔。

西欧: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和摩纳哥。

中欧: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国、奥地利、瑞士、列支敦士登。

北欧:冰岛、法罗群岛(丹)、丹麦、挪威、瑞典和芬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雅鲁藏布江谷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3-21

第一个问题,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分界线是雅鲁藏布江谷地。

第二个问题,喜马拉雅山属于印度洋板块,是印度洋板块隆起形成。(雅鲁藏布江谷地北侧的藏北高原属于亚欧板块)

第三个问题,六大板块不能分为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六大板块中只有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属于大洋板块。其他的既有大陆又有大洋。

第四个问题,板块边界划分的主要依据是板块边缘的构造、活动性和板块内部的整体性。板块的边界有三种类型:离散型、聚敛型和剪切型板块边界。

洋脊扩张带是离散型或张裂型板块边界。沿此边界板块分裂并作离散运动,地幔物质涌出,产生洋壳,因此又称为生长型板块边界。
海沟是聚敛型板块边界,沿此边界两个相邻板块作相向运动,大洋板块发生俯冲消减,因此它又称为消减型板块边界。                                  
转换断层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板块边界。沿此种边界既无板块的增生,又无板块的消减,而是相邻两个板块作剪切错动。  
以上三种板块边界主要位于洋底或洋陆交接处。此外,大陆内部的地缝合线,则是两个大陆之间的碰撞带代表已经消亡的古海洋,是古板块划分的重要依据。

第五个问题,有时候也说印度洋板块是大洋板块,但是印度洋板块不全是大洋板块包括印度洋的大部分和澳大利亚大陆、印度大陆。

附:全球六大板块大致划分:
太平洋板块:近4/5的太平洋都在此板块内;
美洲板块:整个美洲以及接近美洲的部分太平洋、大西洋;
亚欧板块:几乎整个亚洲以及欧洲,但属于亚洲的印度不在此板块内,还有一部分大西洋;
南极洲板块:整个南极洲以及除北冰洋外的三大洋的边缘部分;
非洲板块:整个非洲以及一部分大西洋;
印度洋板块:澳大利亚东、北、南的部分大洋洲国家,绝大部分印度洋,以及印度次大陆、阿拉伯半岛都在此板块内。

第2个回答  2013-05-25
雅鲁藏布江,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分界线.

不可以,因为板块几乎都包括一些大陆和海洋的面积,六大板块内部又分为若干小板块,这些小板块可以有陆地板块也可能有海洋板块:
全球岩石圈可分成六大板块,即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只有太平洋板块几乎完全在海洋,其余板块均包括大陆和海洋,板块与板块之间的分界线是海岭、海沟、大的褶皱山脉和大断裂带。这些板块就像冰山在海洋中一样飘浮在玄武岩质基底上,进行非常缓慢的移动。大部分陆地或者全部大陆都在板块之上.所以不能简单的就分大陆板块和海洋板块.

关于喜马拉雅山:
中国地处欧亚板块东南部,为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所夹峙。
自早第三纪以来,各个板块相互碰撞,对中国现代地貌格局和演变发生重要影响。自始新世以来,印度板块向北俯冲,产生强大的南北向挤压力,致使青藏高原快速隆起,形成喜马拉雅山地,这次构造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
喜马拉雅运动分早、晚两期,早喜马拉雅运动,印度板块与亚洲大陆之间沿雅鲁藏布江缝合线发生强烈碰撞。喜马拉雅地槽封闭褶皱成陆,使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合并相连。与此同时中国东部与太平洋板块之间则发生张裂,海盆下沉,使中国大陆东部边缘开始进入边缘海-岛屿发展阶段。尤其重要的是发生于上新世-更新世的晚喜马拉雅运动。在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三大板块的相互作用下,发生了强烈的差异性升降运动,全国地势出现了大规模的高低分异。差异运动的强度自东向西由弱变强。由于印度洋不断扩张,推动着刚硬的印度板块,沿雅鲁藏布江缝合线向亚洲大陆南缘俯冲挤压,使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大幅度抬升。这种以小的倾角俯冲于亚欧板块之下的印度板块持续向北的强大挤压力,在北部遇到固结历史悠久的刚性地块(塔里木、中朝、扬子)的抵抗,产生强大的反作用力,使构造作用力高度集中,引起地壳的重叠,上地幔物质运动的加强和深层及表层构造运动的激化,导致地壳急剧加厚,促使地表大面积大幅度急剧抬升,于是形成雄伟的青藏高原,构成我国地形的第一级阶梯。
所以,实际上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中的印巴板块(陆地板块)碰撞形成的.

印度洋板块包括印度洋和南亚,其有大陆板块也有大洋板块,所以不是其中任何一种.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从全球板块分布来看,青藏高原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样板块相互撞击,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下部是之不断隆起形成的.而这里在远古以前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而他们之间的不断运动的理论指导的先河便是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在此基础上同时由于众多其他的原因才能成为世界第一大峡谷的.当然,目前来说,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就是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分界线.而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却不是青藏高原的中心线,所以说青藏高原之下并不完全是原古印度次大陆(印度洋板块的一部分)北部.只能说青藏高原的南部边缘的下部是原古印度次大陆的北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02-25
雅鲁藏布江真的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的缝合带吗
百度百科:印度河-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这是高原上最年轻的一条大陆(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缝合带,西起印度河谷,向东经阿依拉山、门士,过马攸木山口后大体沿雅鲁藏布江河谷分布,绕过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后向南急拐,与印缅边境的那加山带相连;在我国境内长达2000多公里,连续性十分好。它由蛇绿岩、混杂岩、兰片岩、高压变质带和一套深海沉积层组成,标志了它是由海洋岩石圈在消亡过程中经构造变形后残存下来的遗迹。由于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十分年轻,虽然经过了强烈的构造变动,仍然保存完好;而且从蛇绿岩的化学成分和从含放射虫化石的硅质岩所代表的远洋深水环境,都表明属真正的大洋环境,代表了新特提斯主洋盆的位置。虽然目前从放射虫化石的时代看,大洋地壳主要形成于侏罗纪和白垩纪,但从其它地质资料分析,海洋从三叠纪晚期已基本形成,并且一直延续活动到4000万年前的始新世。据古地磁资料推算,白垩纪时新特提斯深水大洋的宽度至少在1500公里以上,有人估计可达5000-6000公里。因此,在大陆碰撞前,已有大量的新特提斯大洋岩石圈物质下插到了亚洲大陆下面的软流圈中,并参与了新的地幔对流循环。大陆碰撞后,海洋消亡,在缝合带中留下了一些残缺不全的海洋遗迹——蛇绿岩,并经过强烈的构造变形扰动,使原来位于不同环境和不同成因的各种岩石搅拌在一起,形成杂乱无章的混杂岩,并且具有强烈片理化、揉褶冲断和构造透镜体的剪切带。因此,缝合带通常是由蛇绿岩、混杂岩、深海沉积物等组成的强烈变形的巨大规模的剪切带。
雅鲁藏布江真的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洲板块碰撞的缝合带吗?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2009年1月8日播出):从加拿大留学归国的地质科学家杨经绥,三十余年扎根高原,和岩石打交道,科研成果国际斐然。走进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杨经绥的办公室,我们被各式各样的岩石所吸引,其中有两样是杨经绥最珍爱的。这叫铬铁矿,是不锈钢的原材料,采自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域,杨经绥的团队首次在里面发现了柯石英、金刚石等矿物。科研团队证实,这些新发现的矿物却来自地球深处300公里,进而发现,这些物质的形成原因并不是通过海洋板块撞击,而是形成于海洋板块扩张中。
中国科学院院士许志琴说:(这一发现)“在国际上地学界也引起很大反响,(也是)对传统观念的挑战。”
板块学说认为雅鲁藏布江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的缝合带,也就是说雅鲁藏布江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造成的。而杨经绥研究员的这一发现否定了这一传统观念,认为雅鲁藏布江是海洋板块扩张造成的,也就是说雅鲁藏布江是个大裂谷,不是是印度板块和欧亚州板块碰撞的缝合带
地球膨裂说认为,不但雅鲁藏布江是海洋板块扩张造成的,地球上的大裂谷,都是地球膨裂形成的。如我国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俄罗斯的贝加尔裂谷、德国的莱茵裂谷、美国的科多罗拉大峡谷、日本的中央裂谷、菲律宾的菲律宾裂谷等许多大裂谷、最著名的是东非大裂谷。
所谓蛇绿岩,并不是单一的某种岩石。它包括一大套深黑色或暗绿色的岩石,主要是富含铁、镁的超基性岩(橄榄岩等)、基性岩(辉长岩、玄武岩等)、以及大洋中典型的深海沉积岩(如硅质岩等),通常也称为蛇绿岩套。蛇绿岩不但在塞浦路斯有,还广泛出露于许多地槽造山带,例如乌拉尔、北美阿巴拉契亚、中亚、蒙古、环太平洋带、喜马拉雅造山带以及我国其它一些地区。
众所周知,青藏高原发育一系列蛇绿岩带。对这些蛇绿岩产出的构造环境有洋中脊、多岛小洋盆、弧后盆地、陆间海盆、边缘海盆等多种认识。其中那一条蛇绿岩带代表冈瓦纳大陆与欧亚大陆的界线至今无法确认。我国的青藏高原发现几十条蛇绿岩带,按照板块学说蛇绿岩带是大洋关闭的证据的观点,青藏高原要有几十个大洋关闭,这是无法理解的。为了弥补板块学说的这一不足,有的科学家不得不提出了青藏高原特提斯洋的演化,经过原特提斯洋、古特提斯洋、中特提斯洋、新特提斯洋消减和扩张期的观点,提出了青藏高原是由多岛、多微陆块拼贴形成的观点。可是随着在青藏高原发现的蛇绿岩带越来越多,尽管板块划分的越来越多,越来越小,青藏高原的形成、山脉的形成,变得越来越复杂和难以解释。
板块学说作为板块碰撞重要标志的蛇绿岩带不是出露在造山带的隆起带,而是沿雅鲁藏布江河谷分布,这是雅鲁藏布江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的缝合带的理论无法解释的。
地球膨裂说认为,大陆上的蛇绿岩和大洋中脊的蛇绿岩的形成没有多大区别,只是板内地壳膨裂的裂缝宽度、长度和深度,比6大板块膨裂时的裂缝要小的多,裂缝没有继续扩大形成海洋。由于膨裂后的裂缝很快合上,所以超基性岩(基性岩与之共生)涌出的量很小。超基性岩在岩浆的影响下,具有较高的温度,是一种塑性体。由于膨裂的裂缝上宽下窄,所以当裂缝合上时,塑性的超基性岩被挤出地表。因为当时这一地区的上面覆盖着海洋,所以在挤出的超基性岩上面沉积了一层海相沉积层,形成了蛇绿岩带。因此,蛇绿岩带并不是板块碰撞大洋关闭的证据,而是海洋曾经覆盖过整个地球、地球膨裂的证据。
作者:赖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