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艺类对联

问 关于文艺类对联的介绍,比如背景,一般有什么样的主题之类的
语文课梳理探究用

作为中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和书法艺术的结合体。不仅在中国灿烂的文化艺术宝库里占据了一定的地位,而且在世界文学殿堂里也放射着奇异的光彩。

最早出现的对联该是春联,而春联又是由“桃符”演化而来的。桃符产生于秦代前后。当时的桃符,是在深红色的桃木板上,书写“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或者画上他们的图像,意在镇邪驱鬼、祈福纳祥。

随着南北朝骈文的出现和唐诗的发展,“桃符”的内容也在更新,产生了两句对偶的“桃符诗句”,便是最早的春联雏形。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两句桃符诗,是楹联界大多数人认定的最早的春联。

春节时门户悬挂“挑符”的习俗继续沿袭到了宋代。王安石的元日诗里便有:“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新桃”便是新题的“桃符诗句”。宋元时期,宫庭、宦门以及寺庙、佛门又出现了镌刻于木柱上的对联,后人称为“楹联”。据有关资料,最早的寿联、挽联、题赠联,也在当时产生了。

明朝开国初年,号称“对联天子”的朱元璋在年三十那天传了一道圣旨:“公卿士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一夜之间,由宫庭豪门到普通百姓家都有了春联。自些春节贴春联成了习俗。在对联的发展史上,朱元璋这位封建皇帝功不可没。

到了清代的乾康盛世,对联艺术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日臻完美的程度,不仅内容涉及面广,口对笔题,俯拾皆是,而且是名流云集,高手不穷。

时至今日,对联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仍然焕发着艺术的青春,受到人们的喜爱。对联之所以历千年而不衰,主要原因是它既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又有雅俗共赏的艺术性。可以断言,只要汉字存在,对仗工稳、格律谐畅的对联就不会消失。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相一致。如明代顾宪成题无锡东林书院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但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所谓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所谓异位重字,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不过,有些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杭州西湖葛岭联:
  桃花流水之曲;
  绿荫芳草之间。
  上下联“之”字同位重复,但因为是虚字,是可以的。不过,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称为“换位格”),如林森挽孙中山先生联::
  一人千古;
  千古一人。
  二是词性相当。在现代汉语中,有两大词类,即实词和虚词。前者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后者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首先是"实对实,虚对虚"规则,这是一个最为基本,含义也最宽泛的规则。某些情况下只需遵循这一点即可。其次词类对应规则,即上述12类词各自对应。大多数情况下应遵循此规则。再次是义类对应规则,义类对应,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修辞方法。特别是将名词部分分为许多小类,如.天文(日月风雨等)、 时令(年节朝夕等)、 地理(山风江河等)、官室(楼台门户等) 、草木(草木桃李等) 、飞禽(鸡鸟凤鹤等)等等。最后是邻类对应规则,即门类相临近的字词可以互相通对。如天文对时令、 天文对地理 、地理对宫室等等。
  三是结构相称。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如李白题题湖南岳阳楼联:
  水天一色;
  风月无边。
  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结构。其中,“水天”对“风月”皆为并列结构,“一色”对“无边”皆为偏正结构。
  但在词性相当的情况下,有些较为近似或较为特殊的句式结构,其要求可以适当放宽。
  四是节奏相应。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需一致。:如:
  莫放 春秋 佳日过;
  最难 风雨 故人来。
  这是一副七字短联,上下联节奏完全相同,都是“二——二——三”。比较长的对联,节奏也必须相应。
  五是平仄相谐。什么是平仄?普通话的平仄归类,简言之,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古四声中,平声为平,上、去、入声为仄。平仄相谐包括两个方面:
  (一)上下联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应注意: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 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脚)应平仄相反。
  (二)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当代联家余德泉等总结了一套“马蹄韵"规则。简单说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这样一直下去,犹如马蹄的节奏,如:
  书山有路勤为径;
  ○○●●○○●
  学海无涯苦作舟。
  ●●○○●●○
  (○为平,●为仄。"学"字按《平水韵部》为入声)
  对联平仄问题不是绝对的,在许多情况下可以变通。如对联中出现叠字、复字、回文、谐趣、音韵等等,可以视具体情况而定。有的因联意需要时也可以例外。
  六是内容相关。什么是对联?就是既“对”又“联”。上面说到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和平仄相谐都是“对”,还差一个“联”。“联”就是要内容相关。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
  但对联的任何规则都有例外,“内容相关”也是如此。对联中有两类极特殊的对联。一是"无情对",上下联逐字逐词对仗工整,但内容毫不相关(或有似是而非的联系),上下联联意对比能造成意想不到趣味性。如:
  树已半寻休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
  上下联中,"树""果""萧"皆草木类;"已""然""何"皆虚字;"半""一""三"皆数字;"寻""点""策"皆转义为动词;"休""不""定"皆虚字;"纵""相""安"皆虚字;"斧""干""刘"则为古代兵器。全联以口语对诗句,更显出乎意料之趣味。
  二是分咏格诗钟。上下联分别咏出不相干的两个事物;逐字逐词对仗工整;通过联意从某一点上把两件事物关连起来。分咏格诗钟有些类似无情对,还类似谜语,但不同点也很多,有兴趣的联友可作进一步研习。
  楹联强调内容相关,但又禁忌同义相对,称为“合掌”。所谓忌同义相对,指上下联相对的语句,其意思应尽量避免雷同,如“旭日”对“朝阳”、“史册”对“汗青”、“神州千古秀”对“赤县万年春”、“生意兴隆通四海”对“财源茂盛达三江”等,就属合掌。当然,个别非中心词语的合掌,或者合掌部分在联中比重很小,无伤大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06
英语课了解交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