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底板是否需要形变

如题所述

为进一步判定其喜好,问他STIGA的球板试过没有,回答说不喜欢STIGA,因只试过OC,那种飘忽的感觉完全没法适应。于是推荐他在硬五夹和软七夹中寻找,如今这类球板是最多的。而关于OC的话题,重回记忆。 OC无疑是强大底劲的代名词,“形变”和“韧性”是两个关键因素,如果把球板看作弹簧,很多球友直接便能联想到胡克定律的形变距离与弹性系数。OC是同时期进攻球板中整体形变感觉最明显的,持球时间长,使发力过程有充分的作用时间,蓄力效果突出,且越发力出球质量越高。韧性保证形变恢复时把能量有效传递给球,有些球板软、形变大,但韧性不够,攻击力自然有限,如同AC。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OC的大形变把弧圈过程放大化,让更多球友轻易体会到了其中妙处,乐此不疲,却也给另一部分球友带来了不适,他们喜欢形变小些、出球更利索的球板,尤其是击打成分较多或是直板推挡的爱好者。如今的内能胶皮虽在努力寻找OC时期有机胶水浇灌出来的强劲手感,在反弹作用上却相差迥异,球速的要求使胶皮反弹非常快,薄板身大形变的传统弧圈板已然不合拍,跟不上胶皮的节奏。形变要减小,形变恢复要加快,需增强的不再叫做韧性,而是“支撑力”。也就意味着,OC类大形变球板的风光已去,一些脱板较快的老款球板尚能残喘续命。 选择新款球板时,形变的范围要小得多,持球效果不再过分依赖于球板软硬,拉球效果也不单纯强调形变大小,胶皮发挥的作用更大,宏观上球拍风格的多样性在减小,但细微差异在增加。我自己以前选板时都挑软板,形变明显,韧性和反弹强不强无所谓,硬板中也要挑相对轻的。因为这样可以保证持球和手感,手感好最重要,自己蛮力大,球板力道差点影响不大。以前也提过,AC和孔五木这样的软柿子我很爱耍。而今胶水和胶皮的改变,那些装备都作了古,加上不断试打纤维板、顶级内能胶皮的诱惑,原来的东西真的耍不来了。拿起一支威力还算不错的薄五夹弧圈,猛一发力,这出球与主流的无机装备相比,还真有个时间差。习惯了触球、形变、反弹的快速过程之后,原来的一切都像慢动作了。这或许是那位朋友不适应OC的主要原因吧。 真正意义上的纤维板与过去相比,不再满足于软面材带来的局部形变,而在想方设法增加着整体形变,尽管增幅微弱。纯木球板中,整体形变难以再现,局部形变也不同以往,形变幅度减小而范围扩大。随着硬质木材的逐渐使用,黑檀七那种三加二饼干(硬木间夹着相对软质的木材)一样的夹层式形变会越来越常见。 如此看来,众多像我一样起步于大形变弧圈板的发烧友们岂不会丧失很多乐趣?非也,形变减少,众板间的细腻差别不会减少,况且胶皮的持球性能不断增加,使形变蓄能作用靠胶皮分担,也是一条发烧新路呢。 选择形变,打法为先 何为形变?形变,按照物理学的定义: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物质的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的过程。形变有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两种。我们此处所说的球拍的形变,属于弹性形变,即当外力撤消后,物体可恢复原状的形变。球拍的形变不像弹簧那样大,能够直观的看到,但使用者却可以体会到其中的细微差别的。 清楚了什么是形变,那么球拍的形变和击球有什么样的关系呢?首先来看看形变的过程:当球撞击在球板上,球本身的动能及击球者所发的力(即两种外力作用)转化为弹性势能,球板产生形变,再到弹性势能释放转化为球的动能及旋转,这个过程是形变及还原的过程,也是触球到出球的过程,直接决定击球的质量。通常软板形变较大,持球时间较长,硬板形变较小,持球时间较短。所以对于不同手感和打法的运动员,就需要与之打法手感相适应的形变。故此,击球速度快,以撞击发力、快攻为主要得分手段的选手,需要的形变较小,大多数正胶运动员所选择的球板,都是较硬的球板。打快弧的次之,因为需要多一些时间去制造旋转,需要多一些形变。击球摩擦较多,击球下降期,以弧圈为主的,需要的形变就更多些。而对于削球选手,其底板就更软,形变也是最大的。 针对于形变不同的底板,选择得当会使你的技术发挥得淋漓尽致。形变大的底板,通常为较为轻薄的五层纯木,七层纯木形变相对小于五层,碳素纤维、芳碳混编的底板通常比同层数的纯木形变要小些。 选择形变,须从打法出发。如果你的打法是传统的左推右攻,以快取胜,那么五层纯木弧圈板可能就不是很适合你,因为其形变相对较大,持球时间长,影响出球速度,并且有一定程度的震颤感,相对来说七层纯木,或者碳素底板相对要适合您一些,这也就是为何蝴蝶王这类直板颇受中老年左推右攻式球迷的青睐。如果你喜欢拉球中球拍“咬”到球一般的感觉,那么这类五层可能是你的上选,并且形变大的底板,比较适合刚开始学球的人,因为其形变相对较长,使用者有充分的时间去完成全部击球动作,亦有助于提高其对摩擦的感悟。而击球动作已经相对定型,动作较小,发力集中,又不愿放弃纯木手感的人,可以选择七层纯木,也就是减少一些形变,增加一些速度。碳素纤维类底板总体较为坚挺,形变更小,显示出的是一种刚性,利于借力,迅速地加力。桧碳类底板独树一帜,通常表现为表面形变吃球感很深,能够提供一定的持球时间,整体形变却不会很大,又保证了出球的速度,这也就是为何许多爱好者追捧它的原因了。 对于不同的球友而言,不仅其打法是作为其选择哪一种形变的依据,更为细致的可能是其主要的得分手段。例如挑打比较纯熟,并能够在比赛中运用自如成为得分手段的,其球板表面的形变就小些,需要出球迅速提供支撑,典型的就是马琳选择YEO,胡桃面材相对较硬,利于此项技术,而拉球方面,他则需要五层纯木来提供充分的底劲及形变。 形变必要,但多余的形变万万不要,所以在你的技术与习惯中,去寻找适合您的那种形变,才是至关重要的,是否需要形变,已不必去争论。 有胜于无,因人而异 底板是否需要形变,我觉得必须因人而异,因打法而异,选以适用是宗旨。有形变的底板利于制造弧线和旋转,适合弧圈打法。弧圈为主的球友选用形变明显,持球好的经典五夹板(如OC/狂王/紫龙5等),耍起来就会感觉得心应手,弧圈可以舞得呼呼生风。而一旦误入暴力一族(如蝴蝶陈静、普碳、银河999等),肯定就会感觉有劲使不上——还没来得及发力,球已脱板而出,会感觉控不住球,失误率高。这就是选不适用的结果。 笔者是弧快打法,喜欢手感通透,持球稳且略有形变的纯木薄七夹,至于有如大弹簧般形变较大的OC、狂王等,笔者是断然不敢染指的。形变大的板弧圈够转,二跳够贼,底劲够足,可是形变过大的结果是让人感觉震手,击打发飘,小球乱跳,给人虚弹的感觉,防守时尤其考验功力,反正野路子出身的我是控不住的,唯有瞻仰的份儿。也曾经试过普碳、红黑、TO之类的暴力经典,都皆因暴力有余,稳健不足而将其抛售二手。 攻虽有如雷霆势不可挡,可守却怎一个“难”字了得。用来练习时可以将对方冲的东倒西歪,用来打比赛赢得快可输得更快。攻强守弱的结果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假如比赛时再一哆嗦紧张,就变成两面碰球而不是两面拉冲,此时恐怕就是杀敌八百自损一千了。因此,此类重型武器只属于少数派,多数人还是选择略有形变,易于制造弧线和旋转的全面型底板。毕竟现在弧圈打法仍然是主流,制造弧线和旋转又是有形变的底板的强项,看看王励勤收放自如大刀阔斧的中远台甩拉,马琳气吞万里精准潇洒的侧身爆冲,这其中就有狂王和YEO形变的功劳! 机令下,七夹雄起,纤维盛行。由于不能灌胶,诸如OC/EG/孔纯木等形变较大的薄五夹出球就显得有些拖泥带水了,由此薄七夹和纤维板渐成流行之势。七夹不乏速度和力量,减薄就是为了追求形变、旋转和底劲,其中尤以多尼克的奥恰及尼塔库的鸟系列为代表。有一阵子,据说国家队内七夹盛行,换拍成风。 与此同时,纤维板也迎来了发展良机,为了兼顾速度和手感,众厂商纷纷推出更轻更弹的新型纤维。如蝴蝶推出了波尔代言的ZL系列,民族品牌世奥得则推出了航天纤维JL系列。采用这些新型纤维做出的底板可以做得既轻且薄,有形变,有旋转,持球感更好,手感也更清晰,彻底颠覆了以往碳纤维给人的冷漠硬弹的感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