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个关于历史问题相权与皇权冲突的含义是指什么

如题所述

造成“古代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乃是有两条:其一,君不能以礼待臣;其二,臣不能以忠事君——如果在这两条中出现了其中一条的话,那都会发生和激化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
中国的古代社会是一个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是“家天下”。中国古代社会就是一个大家庭,就是皇帝的家,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士之滨莫非王臣”,皇帝就是这个大家庭的家长,除此之外的一切人(包括“相”)都是这个大家庭的成员或家奴。中国古代的史书实际上只不过是皇帝的家谱而已。

由此,皇帝与“相”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家长与家奴之间的关系。在中国古代,“人”与“民”并不是一个概念。在中国古代,只有皇帝才是“人”,其余者都是“草民、奴才”;“天人合一”是指皇帝既是“天”又是“人”、是奉天承运来“敬天保民”的;所谓的“仁者爱人”实际上就是要求所有的“民”都去爱(忠于)皇帝这个人,这也正是“儒学”为历来的中国统治者所独尊的真正秘密之所在,倘若离开了这一点它要想得到独尊地位那是可以想像的吗?

我们的老祖宗早就创造出了处理皇帝与“相”之间关系的模式或准则,那就是“君待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按照这种模式或准则来处理皇帝与“相”之间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就不会发生皇帝与“相”之间的矛盾,其实例比比皆是,满清皇帝与曾国藩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曾国藩在世时皇帝对他委以重权、权贯四省、位列三公,曾国藩去世后皇帝对他赐之以“正”的谥号;而曾国藩对大清皇帝则是极尽忠心、鞠躬尽瘁、殚精竭虑——按照这种模式或准则来处理皇帝与“相”之间的关系,即便是在皇帝与“相”之间出现了矛盾,但其矛盾也不会激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