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马说》

《马说》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都谈了人才的问题,请你谈谈两文对人才问题的不懂看法。
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本文与现实生活谈谈看法。
《马说》写了千里马的那些遭遇?他暗示在封建时代,统治者是怎样对待真正的人才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章节中,孟子阐述了他的人才观:

(1)人才都是经过磨难和历练而成的。

(2)人才的实际能力与他被发掘前的社会地位没有必然的联系。

(3)人才的发掘需要伯乐的慧眼。

《马说》借助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以及摧残人才,埋没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愤慨。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

一匹马不仅主观上要具备千里马的能力,客观上还要得到赏识,施展才能。然而,如马一样,人也有着种种别具特色的某项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是否能受到旁人的认可和社会的接纳呢?如果没有人使用马来跑长途,它也就失去了具备千里马能力的优越性,因为无用武之地嘛。现实中,我们要联想到,不仅要提高自己的各种知识能力,随时都能施展才能,还应该将个人理想的实现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努力推荐表现自己,得到赏识。而另一方面,千里马的故事告诉我们的是,不识货的人只能把珍珠当成鱼眼,贬低了事物内在深刻的价值,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14
主观:要有丰富的知识和良好的才学
客观:要有伯乐,识人才的权贵
第2个回答  2013-06-14
主观:要积极进取,有优点 客观:有像伯乐一样赏识人才的的人举荐你
遭遇:“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埋没人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