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天气预报总是不准确?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10

如果全国各地的预报,大到省,小到县镇都由中央气象台来报,估计他们肯定会被累死,而且不同区域不同情况,需要由当地的气象部门进行预报的订正,比如你家在县城,你搜素到你所在的市预报结果跟你们的县预报结果很可能不一样,这就涉及一个地域精细预报问题,但总体来说不会有太大差别,不会出现市里报了暴雨,县里报了大晴天,因为天气系统的尺度问题,造成各地预报有差异。事实上,国家局负责全国天气形势的评析,预报都由下面做。

中央气象台基本不做具体各地预报,他们负责指导、分析。网上的预报信息源也各不相同,所以不一样很正常,但一般不会有太大偏差。

如果您想得到最新的天气预报情况的话,按理说应该收听中央广播电台的天气预报,但是您还要考虑清楚了,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中心虽然设施先进,但是他们预报的都是全国性的,指大范围的天气情况,而小地方却不太标准。所以建议您收看市级或省级的天气预报气象台所播报的天气预报。


如果说天气预报是一根链条,大家看到的这只是这根链条的最末端。在链条的最上端是气象理论的研究;之后需要气象要素的观测和监测,比如温度多高、湿度多大;再后面是应用理论研究的结果,对搜集到的观测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判断,也就是做天气预报;最后才是把预报的结果传播给公众。公众能看到的《天气预报》只是最后的传播。真正的预报工作发生在人们看不到的地方,是大批气象人合力完成的结果。

第2个回答  2019-06-09
中国气象局中央气象台的杨贵明高级工程师解释道:“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是由观测资料的疏密决定。而我国现在的探空观测站一共只有100多个,折合每200多公里才有一个探空观测站。云的生命很短,一块大的雨云可能会在10公里内将雨降完,而雨没有降在观测点上,就观测不到。不仅探空站在空间上稀疏,在时间上也是如此,每天只有早8点和晚7点两次升起探空气球进行观测,其他时间仅靠地面观测站进行观测。而探空气球升起时没有遇到云,就无法预报。” “几个小时发生的事情,在几天前就预报出来是不可能的。”杨贵明强调,“观测站就像是一张
第3个回答  2020-02-01
随着
大气探测
手段和
天气预报
方法的不断改进和提高,天气预报的
准确性
总体
可达
80%,但人们还觉得天气预报不太准确。至于天气预报为什么有时候不准,除去由于某些
天气现象

龙卷风

冰雹

雷暴
空间尺度太小,生成至衰亡时间很短,使预报员无法进行预报外,还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首先,
气象科学
是一们年轻的科学,尽管百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气探测手段的不断完善,人类对大气运动的规律的认识在不断的加深,但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大气还有许许多多奥秘尚未被人类知道,我们的认识远没有达到完全了解大气运动客观规律的境地。
另外,
天气
是多因子大气要素不断变化的反应,现今的预报工具还不可能真实完美的反映其实际情况。许多应该考虑的因子都没有或无法考虑,如辐射与
云之间
的相互作用、
水汽
相变的复杂过程、地表面不均匀物理特性等。
数值
预报模式数以百计,用于业务预报的模式达几十种,随着认识的深入会不断引入新的
参数
更细致地描述大气运动,
大气模式
会越来越逼真,但在求解微分方程组是不得不做各种各样的简化,加上探测
资料

精度
和密度不足,致使
数值天气预报
的结果难以完全客观的反映天气变化。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自然界中的
具体事物
和现象都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同一。人们认识的目的是要找到“偶然性中为自己开辟通路的内在必然性和规律性”。由于必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合乎规律的确定不移的趋向,是在一定条件下的不可避免性,这样就有其预报性。但是,任何一种现象都有其不确定因素,是事物发展中并非确定如此的不确定倾向,因此又表现出它的不可预报性。理解了这一点,对于正确认识和使用天气预报,意义十分重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天气预报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心和重视,人们期望着更准确的预报,因此更容易将注意力集中在相对少的不准确的预报上,并认为较准确的预报是理所当然的
第4个回答  2019-06-09
可以肯定地说,现在的天气预报准确多了。至于你说的不准确的情况是有的,一是地区,地方比较大,预报的精确位置还达不到那么高水平,第2种是天气变化快,预告的事还没发生就已经改变了,第三科技水平有限,虽然卫星很多了,可还有地方监测不到,世界太深奥,现代我技许多事解决不了,将来情况会逐步改善,要知道,准确度会越来越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