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贴吧看到一张图,请问这是表达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狄、夷、蛮、戎,这些都是对中原以外地区人的称呼,从这些称呼也能看出来当时中原人是多么有优越感了。这种优越感坚持了几千年,一直到现在。
虽然从古至今,我大中华经常被这些被鄙视的人打得鼻青脸肿,但鄙视人的心态却从未减弱,这也算是一种病态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2-16
这些都是少数民族的,你可以百度下这些族群进行了解。
第2个回答  2018-12-16
对于戎族,今天的人们知之甚少,这个部族只在古代的历史文献中偶尔与读者邂逅。然而,历史文献记载的只言片语、考古发现的残砖片瓦都无法为我们完全揭开这个部族的神秘面纱。 
  戎族探源 
  戎,曾经是我国西北方的一支强大的族群。《尔雅·释地》载:“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对于戎族,学术界有多种不同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戎”源于商周间的鬼方、獯鬻,周末的猃狁,后来成为狄和匈奴。第二种观点是认为“戎”源于羌族。还有的学者认为,“戎”不是一个独立的民族,而是中国西北古代各族的通称,亦称“西戎”,同“东夷”、“北狄”、“南蛮”并举。当然,也有学者认为,“戎”是西周、春秋时期单独存在并且非常强大的一个重要民族,因为甲骨文、钟鼎文中有“戎”与其他诸族并称的情况出现。各种说法不一而足。可见这个2000多年前骁勇善战的部族引发了今人多少探究与猜想。 
  《说文》中,“戎”字从甲从戈,是一个手持兵器的士兵形象,在早期的青铜器铭文中已经出现“戎”字。殷周时有鬼戎、西戎等;春秋时,戎分为7种,有己氏之戎、北戎、允姓之戎、伊洛之戎、犬戎、骊戎、戎蛮等;秦国西北有狄獂之戎、义渠之戎、大荔之戎等;战国时,晋北有林胡、楼烦之戎,燕北有山戎,各分居山谷。戎族众多部落似乎并不统一,其生活方式也与中原人迥异。《左传·襄公十四年》中记载:“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贽币不通,言语不达。” 
  戎与西周的决战 
  戎族各部落的鼎盛时期约在西周至春秋早期。西周多次对戎作战,最有名的一场战争,也是导致西周终结的一场战争,就发生在周和戎之间。 
  西周到了第13个王——周幽王时气数已尽。这个昏庸无度的周幽王,为博得褒姒一笑,不顾众臣反对,居然点燃了为防御戎而修建的20余座封火台。各地诸侯看见狼烟四起,便匆匆赶来救援,哪里料到这正是“封火戏诸侯”的游戏。褒姒看到慌忙赶来的众诸侯被戏弄的窘态不禁失笑。没想到这一笑付出的代价却是一个王朝的终结。这个荒淫的周幽王不久就自食了苦果。周幽王十一年(即公元前771年),被废皇后的父亲申侯与犬戎联合,攻打周幽王,这时当他再点起封火时已无人来救援了。犬戎杀掉了周幽王,虏走褒姒,周室被迫东迁。 
山戎与燕、齐联军之战 
  其后,戎对北方的秦、齐、鲁、燕时常侵扰。其中,山戎的一场战争引人注目。 
  《史记·匈奴列传》载:“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山戎,即北戎,从西东迁,其势力范围一直延伸到燕山南麓。山戎部族在春秋时期非常强大,经常入侵燕国,成为当时“病燕”的一大边患。鼎盛时期还曾经“越燕而伐齐”。《史记·匈奴传》中记载,“是后(指平王东迁)六十有五年,而山戎越燕而伐齐,齐斄公与战于齐郊。”犬戎迫使西周东迁后大概仅过了65年,山戎越过燕国攻打齐国,而齐国当时可谓春秋各国中兵力较为强大的一个诸侯国了。由此可见,山戎当时人强马壮,敢于长途跋涉以袭远。那么,山戎如何从一个具有相当文明的部落渐渐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中呢?这也许与一个成语——“老马识途”有关。 
  “老马识途”的故事发生在距今2600多年前。公元前679年,齐桓公会盟各诸侯,订立盟约,要求共同抵御外族。当时齐桓公为中原霸主。北方的燕国时常受到山戎的骚扰,就派使者到齐国求援。公元前663年,齐桓公亲率大军到了燕国,但山戎已退回北方。齐国和燕国的军队联合起来追击,一直打到山戎国(今河北迁安县燕山一带),大败山戎。山戎王密卢逃到孤竹国(今河北省卢龙县到辽宁省朝阳县一带)。齐桓公和管伸决定再去征讨孤竹国。到了孤竹国附近,只见孤竹国的大将黄花带着密卢的头颅来请降,齐桓公相信了黄花,并让他作向导带领齐国大军去追赶孤竹国大王答里呵。直到傍晚,大队人马来到黄沙飞舞的“旱海”沙漠,大将黄花早已不见踪影。齐桓公这才知道自己中了“诱敌深入”之计。又累又渴,齐燕大军迷失了方向,似乎只能葬身于茫茫沙漠了。管仲足智多谋,他挑选出几匹老马,让它们领路。没想到大队人马在几匹老马的带领下果然走出了沙漠。基于这个故事,后来就以“老马识途”来称赞有经验的人了。 
  齐桓公伐山戎之事在古文献中记载很多,《左传》、《管子》也都有记载。《春秋谷梁传》载:“桓外无诸侯之变,内无国事,越千里之险,北伐山戎,为燕辟地。”这一次,齐国不仅消灭了山戎,还为燕国向北拓展了土地,燕国一下变成了一个大国,成为齐国的北方屏障。 
戎族的消亡与考古发现 
  齐国灭掉了孤竹国后,一部分山戎融入了当地民族,一部分加入了东胡,戎与胡杂处的过程中,名称也相混。山戎,这个古代中国北方的一支强大游牧部族,终于在齐国伐戎后,逐渐销声匿迹,退出了历史舞台。 
  在西北,以义渠戎为代表的西戎一直是秦的最大边患。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秦人用美人计诱杀了义渠王,灭了义渠国,彻底解决了西戎骚扰的问题。《史记·秦本记》记载了其“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的历史。 
  至战国时,迁居到中原的戎族各部,已渐渐融入华夏民族。“戎”这个称谓已不复见于史籍。 
  如今,中国第一座以少数部族文化命名的遗址类陈列馆一山戎文化陈列馆,坐落在北京延庆县八达岭长城以北的军都山南麓玉皇庙村。1985年在这一地区发掘出土了大量的山戎墓地,其后在葫芦沟和西梁±光等处也发现了一些山戎的墓地。山戎,这个已经消失了2000年的部族,重新又回到了今人的视线。 
  分布于北京北部和河北北部的山戎族,过着半定居的生活,以牧业为主,农业为辅,并兼狩猎,大体处于半游牧状态。考古发现,遗址大多分布于较高的山坡,还发现了当时人们居住的房屋和储存物品的窖穴。在玉皇庙墓地,殉葬的牲畜也以狗、马为最多。古代史书中往往用“戎狄”并称北方少数民族,他们或许有某种亲缘关系。在狩猎的过程中,他们也许大多使用狗作为帮手,狗对他们的狩猎生活非常重要。因此,狗作为他们的图腾而被崇拜。 
  追答

先秦时期西北民族﹐又用以泛指北方民族。狄字或作“翟”。狄人部落众多﹐春秋时以赤狄﹑白狄﹑长狄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