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里的高处不胜寒的胜字为何读第一声?

如题所述

词谱里“高处不胜寒”这句话是 “仄仄仄平平”,故“胜”读第一声shēng。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朝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阕词。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当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词以月起兴,以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也表达了在仕途失意时旷达超脱的胸怀和乐观的景致。

赏析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5-27
词谱里“高处不胜寒”这句是 “仄仄仄平平。”。故“胜”读第一声“SHēng”

水调歌头(九十五字)

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上六下五或上四下七)。 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 平平仄, 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上六下五或上四下七,又或作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前阕后七句与后阕后七句字数平仄相同。)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5-27
同意上面的说法,补充一点,“胜”作承担或承受等意思讲时,古代读“SHēng”,比如说,《孟子见梁惠王》中的“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虽无音律的限制,也要读平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