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传递信息的方式及其特点

如题所述

一、驿站

由邮差来发放,骑马到每个驿站,再换马,最后把信送到指定的地方。乘马传递曰驿,驿传是早期有组织的通信方式。后来逐渐形成了一整套驿传制度。特别是汉代,将所传递文书分出等级,不同等级的文书要由专人、专马按规定次序、时间传递。收发这些文书都要登记,注明时间,以明责任。

二、飞鸽传书

用信鸽,将信绑在信鸽腿上,再放飞,信鸽就会回到原来的地方,往哪写信就用哪个地方带来的信鸽 。

三、狼烟

狼烟是古代边防兵发现敌情时在烽火台点燃的烟火信号,我们最熟悉的典故便是商州周幽王,为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他点这个烽火便是传递一种敌人入侵需要周边的诸侯前来救援的,这种也经常使用在战争的时候有外地入侵或者是求救的时候。

四、信件

古代有钱人的传递信函也是有专门的人传递的,他们会自己备车备马,然后由家丁带上书信往需要传递的地方去,而没有钱的普通百姓的书信传递主要通过商旅或者是远行的同乡的朋友一起带去,当然这种传递的方法就没有朝廷传递信息那么快。

五、口口相传

古代还有一些比较常见的是信息传递方式有传言、说书或者是诗歌等传递,这种传递的方式都是在人们聊天中传递出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4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式:飞鸽,烽火,快马,暗号,手语,书信,旗帜,驿传,狼烟,灯光等。
  特点:古代信息传递方式以人力或畜力为载体。传递速度慢,效果差,保密工作不能完全得到保证。

  古代信息传递简介:
  在我国古代,纸还没有发明以前,常见的“信”是用漆书写在薄木板上的,叫做木牍。由于木牍一般一尺长,故又称为“尺牍”。后来,有人把信写在绸子上,叫做“尺素”。唐代张九龄诗云:“委曲风波事,难为尺素传。”尺素指的就是“信”。“鲤鱼”也可指代书信,典故出于汉乐府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信笺 信笺指信纸。“花笺”是一种小篇的用华贵纸张制成,并饰有花纹的信纸。古时著名的花笺很多,有五色笺,锦色笺,百韵笺,凤尾笺等。或出之于吴,或出之于巴蜀。最著名的是蜀笺中的薛涛笺。
  信封 我国最早的信封是用木板制成的。秦汉时,公私书信大多是写在竹简或木笺上,然后用两块刻成鲤鱼形的木板,作为一底一盖,将笺牍夹在中间。这种木板可算是历史上最早的信封。到了唐代,自贞观年开始,就用朝鲜厚茧纸制信封,形若鲤鱼,两面俱画鳞甲,腹中可以藏书,名曰“鲤鱼函”。
  信使 古代称使者为“信”或“使”,合之为信使。如司马相如《喻巴蜀檄》:“故遣信使,晓谕百姓以发卒之事。”相传三国吴人葛玄与河伯书信往还,令鲤鱼充信使。相传大雁也传书,因此,也称信使为“鸿雁”。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有诗曰:“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
  在外国的,有漂流瓶等。
  比较特殊的方法:
  ⒈用候鸟,特别是鸽,雁等作传输工具
  ⒉作内馅的方式,如藏在鱼肚,饼类,包子等
  ⒊以特殊声音,如钟声,鼓声,鞭炮声等
  ⒋以灯光,火光,如孔明灯,.烽火台,狼烟等
  ⒌还有其他记号,摆设等,如诱敌的记号
第2个回答  2013-05-16
烽火:狼烟滚滚,代表军事情形危急,
灯火:”今晚以火把为号,打开城门“你懂的
火箭:用弓箭向空中投射火箭,常在战场上表示某一个军团准备开始行动了,请及时配合
旗帜:楼主应该看过诸葛亮用旗子指挥八卦阵吧,这也是一种信息的传递
鼓号:古罗马军团的军号吹出不同的声音一般代表”龟甲阵“”进攻队形“”防守队形“等等
信件:飞鸽传书 甚至还有用乌鸦、鸿雁传书的
第3个回答  2013-05-16
古代打仗传递信息的是烽火台 平时的信息靠驿站 就像现在的邮局一样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4-23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式:飞鸽,烽火,快马,暗号,手语,书信,旗帜,驿传,狼烟,灯光等……
特点:古代信息传递方式以人力或畜力为载体。传递速度慢,效果差,保密工作不能完全得到保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