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及对梦的解释是什么?

发展心理学第二版。。。这是一个简答题,我不要那种讲解,只根据书上来就可以。。。。

无意识理论的提出
弗洛伊德以他创造的无意识理论、性本能理论、三重人格理论和梦的理论建立了精神分析学,他提出人的心理能量的结构分为无意识、前意识、意识三部分,他们犹如鸡蛋的蛋壳、蛋白、蛋黄一样存在于不同的层次,他们的内容包括人的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相当于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人格结构。弗洛伊德提出了著名的“冰山理论”,解释了无意识、前意识、意识的关系:在我们的内心隐藏着一个深不可测的巨大空间,意识犹如浮在表面的冰山一角,隐没在水下的那片庞然大物就是无意识,而连接意识和无意识的层面就是前意识。
无意识或本我是储藏性本能的领域,性本能在其中没有任何约束,表现为无理性的、原始的冲动,它的惟一目标是追求满足和快乐,而达到这种满足的途径有两种:一是靠反射活动和幻想性满足把能量释放出来,二是屈服于自我的影响,使能量接受自我的约束,从而达到迂回的满足。为了社会的利益和人格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对性本能加以压抑。但是这种本能不会因为受到压抑而减弱,相反,它们总要寻找机会通过“以法律和道德的禁令,在无意识和意识之间建起的一道前意识的堤坝的缺口进入意识领域。梦、遗忘、失语、笔误、口误等反常行为就是那些乘虚而入、不期而至的无意识在意识中的表现,也就是说无意识的本能冲动只有经过前意识的闸口才能进入意识领域,即生命能量在意识到之前,就已经受到压抑,这样的压抑被称为“潜抑”,即使在意识之中,潜抑也不会被察觉。
无意识,即下意识,是一个人以往经历的总和通过内化过程,构成了这个人独特的情结和人格对事物作出的瞬间反应,它仅仅是习惯性的或者偶然性的没有通过意识指导的行为状态,是人内在的本我所具有的意识,需要借助外在表现而反映的意识,它反映的是人的内在人格以及原始欲望,是真正的精神实质。
对无意识的认识
“人不全是他自己的主人。”即我们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是不能够完全被自我认识到,并理性地加以控制的,而是源于潜意识的欲望和需求借助种种方法,不知不觉地从幕后操纵着我们的精神活动。弗洛伊德说“不能把心理的主体置于意识中------”,他认为意识不是人的主体,仅仅是与人的记忆、焦虑、无意识压抑、唯乐原则等同样的一种心理功能,认为人的意识状态是非常短暂的却能重复产生和恢复的,即无意识的理论,是一种非常强有力的心理过程或者观念,特别强调无意识的重要性。这种无意识由于长期被压抑着而不能转变成意识,但是通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消除这种压抑,使得无意识变成意识。因此可以说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无意识是一种有动力的被压抑的无意识。
一个人在进行心理活动时,一般都是意识和无意识同时进行的,或者说一个人在行为时就会有无意识的动作和有意识的动作,表面是有意识的行为,而核心确是无意识的行为,就如同美剧《Don’t lie to me》中对人类面部表情和说话行为时下意识的动作的观察来断案一样,人类的真情实感在无意识中就暴露了,而当事人却仍不自知。一个人的行为本身是一个连贯的、同一的过程,是无法分割的。无意识的行为和作用都是当事人本身知觉不到的,我想这也就是人为什么“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原因吧,白天有很多意识到的认识,到了晚上做梦的时候就会以另一种情形“愿望达成”。人们有太多的欲望被压抑在潜意识中,这种得不到满足的欲望不断在潜意识中凝聚,在人们的内心形成了强大的动力能量并寻求一些虚幻的或幻想的形式来实现在现实中被压抑的欲望。
一个人的无意识尽管是完全潜伏的,尽管它的作用丝毫不被当事人知觉到,但是毫无疑问这个无意识同样能主导一个人的行为。这也就说明无意识是以意识为基础的,是由最初的意识衍化出来的,是最初的意识的一种压抑状态。这种无意识是股强大的能量,他会在人们意识松懈的时候倾巢而出,表现在意识里,呈现出混乱的状态。都是潜在的无意识力量支配的结果。无意识是人们清醒而自觉的理性意识所无法认识也是无法控制的。无意识空间是一个未知的领域,我们只有让自我放松时通过内心独白、感觉化的幻想,把意识深处的无意识状态外在的呈现出来。

弗洛伊德对于梦的解释 就是梦是愿望的满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3-26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愿望满足的观点遇到了不少人的责难。哲学家哈特曼强烈反对“梦是愿望的满足”,认为梦里痛苦与不吉祥的内容,均远比愿望满足的情况多见。弗洛伊德本人也认识到,要说人类所做的一部分梦是愿望的满足,好象尚可为人接受,如果说所有的梦都是愿望的满足,似乎有牵强之嫌。他还是坚定地认为,不要被梦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一切梦都是愿望的满足,至于表面看来不体现梦者愿望的梦,其实从本质上讲仍是愿望的满足,不过是变形的满足而已。

  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过程分成原发性和继续性两种。他说在梦中原发性心理占据主要部分,这时候,在正常状况下抑制着原发性心理的“自我”处于相对沉寂状态。所以原发性心理才得以冲破“自我”的监督而自由自主地活动起来。可是,“自我的相对沉寂”不同于“完全沉寂”。如果“自我”真的处于完全沉寂状态,睡眠时将不会有梦。他说,往往是在“自我”处于浑浑噩噩状态下,就是既要休息又得不到休息的时候,被“自我”压抑的原发性心理,即“潜意识”才开始活动,这便是梦的由来。实际上,这仍是他的心理结构三部说的另一种表述而已。

  弗洛伊德在分析梦的改装变形时,把梦分为显梦和隐梦。对梦的解释并不是就其对梦的表面内容作解释,而是探查梦里头所隐藏的思想内容。他说,我们必须假设每个人在其心灵内均有两种心理步骤。第一个步骤是在梦中表现出愿望的内容,而第二个步骤起着扮演检查官的角色,它促成了梦的伪装变形。凡能为我们所意识到的,必须通过第二个步骤的认可。否则,第一心理步骤的材料是无法通过第二关的,无从为意识所接受,它必须由第二关加以各种变形到它满意的地步。
  由此看来,显梦是指说出来的未经分析的梦,而隐梦是指其背后隐含的意义由分析联想得到。显梦和隐梦好象猜谜语一样,谜面是显梦,谜底是隐梦。释梦就是要猜破谜底,谜面只提供线索。如果把显梦和隐梦对照着进行研究,不难发现梦仍是愿望的变形满足。

  弗洛伊德在研究时将梦分为4种情况,以部分代替全部、暗喻、象征、视觉转换。他在解释梦时将梦的含义作了浅层次与深层次的区分。下面我们通过几个梦例来看看弗洛伊德是如何释梦的。
一个女人说自己在儿童时总是梦见上帝头上戴着一顶尖顶的帽子。弗洛伊德对这个梦解释是:从显梦来说,这个梦在童年毫无意义,但从隐意上来看却很有内容。因为那女人说自己是小女孩时,常在吃饭时戴上帽子。因为她想偷看兄弟姐妹盘中的食物是否比她的多。梦中的帽子显然有遮盖的作用。
  还有一个梦,梦者梦见他的兄弟手中拿着竹节。从浅层上来讲他是想到中秋节了。从深层的含义上讲,他的兄弟正在节省开支。在这个梦里用一个事物来暗示其他的东西。

  在《梦的解析》中,弗洛伊德举了一则他分析过的典型的梦例,说明梦是被压抑的欲望的变形满足。

一个聪明的女病人告诉弗洛伊德:“我现在可以提出一个完全相反的梦,梦中我的愿望完全无法实现。我梦见我想请客人在家中吃晚饭,但手头有些拮据,我想去采购,但这天所有商店都关门了。我想再打电话给餐馆,偏偏电话线又断了,因此只好死了这条心。”

  从表面上来看,这个病人的愿望没有满足,但这个梦有另外的意思。弗洛伊德请这个病人讲了她白天的经历。可是,她所讲的似乎与梦联系不上。这个妇女的丈夫是个肉贩,他告诉妻子,自己确实长得太胖了,要减肥。

  弗洛伊德觉得病人在头脑清醒的状态下,不由自主地编了一个不能达成的愿望。经过再三劝导,女病人克服阻力,才想起一件埋在心里的不愉快的事件。做梦的前一天曾去拜访一位她丈夫经常称赞的一位丰满美貌的女友,这使多少对这位女友有些妒意。还好,这次她发觉了女友长得瘦多了。女友告诉她,她恨不得长胖些,并问:“你什么时候能再邀我吃饭呢?你做的菜那么好吃。”
  这下真相大白了。显梦与隐梦是矛盾的,显梦的内容是请人吃饭的愿望未得到满足,而隐梦的内容是请客吃饭的内容达不到,这才是女病人的真正愿望。请女友吃饭,她会长胖,而她的丈夫喜欢丰满的女性。请客吃饭自然是不愿意的。

——来源于蓝心网追问

这是一个论述题,这些会不会太多啊

追答

后边的案例可以删除,你可以只要前边的概述和分类描述,这样就比较简短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