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会中,持有至到期投资会计处理,实际利率、实际利率法、摊余成本、插值法。这概念怎么理解?能举例吗?

如题所述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货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得利率。实际利率法是指按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含一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方法。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融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1)扣除已偿还的本金;(2)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行程的累计摊销额;(3)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具体会计处理:
1.企业取得的持有至到期投资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面值】
    应收利息【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按其差额】
    贷:银行存款 【按实际支付的金额】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按其差额】2.持有至到期投资后续计量
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持有期间应当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认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
  实际利息收入=期初债券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贷:投资收益】
  应 收 利 息 =债券面值 × 票面利率 【借:应收利息】
  利息调整的摊销=二者的差额

(1)如果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分期付息
  借:应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差额】
    贷:投资收益【期初债券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差额】
(2)如果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一次还本付息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差额】
    贷:投资收益【期初债券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差额】
3.出售持有至到期投资
  借:银行存款【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
    投资收益【差额】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按其账面余额】
      投资收益【差额】
  如果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
举例:2010年1月1日,甲公司支付价款1 000万元(含交易费用)从上海证券交易所购入A公司同日发行的5年期公司债券,面值1 250万元,票面利率4.72%,于年末支付本年利息(即每年1 250× 4.72%=59万元),本金最后一次偿还。合同约定,该债券的发行方在遇到特定情况时可以将债券赎回,且不需要为提前赎回支付额外款项。甲公司在购买该债券时,预计发行方不会提前赎回。不考虑所得税、减值损失等因素。
  计算实际利率r:
  59×(1+r)-1+59×(1+r)-2+59×(1+r)-3+59×(1+r)-4+(1 250+59)×(1+r)-5=1 000 或者写成:59*(P/A, r ,5)+1250*(P/S,r,5)=1000 ......................①
   由此得出r=10%插值法:如果是参加考试,会给出9%,12%的年金现值系数和复利现值系数。(根据考试具体情况,我这里举例) 当r=9%时,①计算式=59*3.8897+1250*0.6499=1041.88 当r=11%时,①计算式=59*3.6048+1250*0.5674=921.93 9% 1041.88 r 1000 12% 921.93(r-9%)/(12%-9%)=(1000-1041.88)/(921.93-1041.88) 得出:r=10%
  (1)2010年1月1日,购入债券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l 250
    贷:银行存款         l 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50 2010年期初摊余成本=1000元
  (2)2010年12月31日,确认实际利息收入、收到票面利息等
  借:应收利息         59(1 250×4.72%)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4l
    贷:投资收益         l00(l 000×10%)
  借:银行存款         59
    贷:应收利息         59
2010年12月31日摊余成本=1000+41=1041元 我的举例比较简单,希望能帮助你对这些基本概念有个了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4-04
能啊,肯定能,你这个说的也太宽泛了,怎么解释,比如说,持有至到期投资,那么多,初始计量,利息收入,神马神马的那么多,怎么说啊,不懂的是后面那几个吧,实际利率,顾名思义就是实际的利率,比如说,买100的一年债券,利率,200%(为了方便举例),而他100块的债券卖150,一年后你得到的是300吧,你投入的是150,收获的300,那么其实啊,实际利率就只有100%,【150*(1+100%)=300】,这个懂了吧,摊余成本么,不太好举例,涉及到实际利率,不好计算,看好了··摊余成本就是每年的成本,比如说(以下那些数据都是计算好的),用1000块钱买某5年期面值1250元的债券,票面利率4.72%,按年支付利息(每年59),期满时本金一次性支付(1250)。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实际利率是10%(这个就按我刚讲的意思计算,不过我前面只举例一年,这个其实涉及到年金现值终值的概念等,大概意思反正就是我说的那样,这个你自己看啊,实在不懂的话,追问),那么,第一年的时候,按实际利率的话本金加利息就是1000+100=1100,而我收到的利息只有59,那么我的成本就涨到了1100-59=1041,那么第一年年末的时候摊余成本就是1041元,也就是第二年初的摊余成本是1041元,然后以此类推,成本每年递增·······直到最后对方给我付款(票面值和利息)1250+59,完全收回成本,至于插值法嘛,就是一种比例关系的意思,比如说,1%对应100,x%对应200,3%对应300,那么x是多少?就是2对吧,就是2,对,就是2,这涉及到一点初中的数学知识,就是直线,已知直线上两点的(x,y)坐标以及第三点的y坐标,求那个x,会求吧,不会的话自己画个直线试一试就晓得了,当然我举的例子比较特殊,是为了让你看懂,好了,解释完了,至于第一个概念,持有至到期投资,这后面的搞明白了的话,那个就应该看得懂了,希望你结合书上抽象的概念看我这个例子,也便于理解,【辛辛苦苦,求给分啊,不可能有人能解释的比我更详细更通俗了】
第2个回答  2017-09-12

一、首先了解什么是“持有至到期投资”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通常情况下,包括企业持有的、在活跃市场上有公开报价的国债、企业债券、金融债券等。

企业从二级市场上购入的固定利率国债、浮动利率公司债券等,都属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通常具有长期性质,但期限较短(一年以内)的债券投资,符合持有至到期投资条件的,也可以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计量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

应收利息(实际支付的款项中包含的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贷方)

贷:银行存款等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后续计量

借:应收利息(分期付息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到期时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三)持有至到期投资转换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日公允价值)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四)出售持有至到期投资

借:银行存款等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投资收益(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