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的

地球上的水资源和淡水资源分布情况怎么?

在地球为人类提供的“大水缸”里,可以饮用的水实际上只有一汤匙。地球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其中97.5%的水是咸水,无法饮用。在余下的 2.5%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约占地球总水量的0.26%。即使如此,总体而言,世界上是不缺水的。但是,世界上淡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约65%的水资源集中在不到10个国家,而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 80个国家和地区却严重缺水。人类使用水资源的方式以及污染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紧张形势。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全世界每年约有5000亿立方米污水排入江河湖海,造成35.5亿立方米以上的水体受到污染。分 区
计算面积
(km2)
年 降 水 量
年 河 川 径 流
年地下水
(亿立方米)
年水资源
总量
(亿立方米)

总量
(亿立方米)

(毫米)
总量
(亿立方米)

(毫米)

黑龙江流域片(中国境内)
903418
4476
496
1166
129
431
1352

辽河流域片
345027
1901
551
487
141
194
577

海滦河流域片
318161
1781
560
288
91
265
421

黄河流域片
794712
3691
164
661
83
406
744

淮河流域片
329211
2803
860
741
225
393
961

长江流域片
1808500
19360
1071
9513
526
2464
9613

珠江流域片
58041
8967
1554
4685
807
1115
4708

浙闽台诸河片
2398038
4216
1758
2557
1066
613
2592

西南诸河片
851406
9346
1098
5853
688
1544
5853

内陆诸河片
3321713
5113
154
1064
32
820
1200

额尔齐斯河片
52730
208
395
100
190
43
103

全 国
9545322
61889
648
27115
284
8288
28124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5-10
� 地球上的水

教学资源开发

教材的设计意图是通过组织学生研究对大自然中水体美景的享受,从而激发学生认识水在地球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通过让学生感知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和水资源之间的关系,认识地球上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并能从身边的实际生活中找出利用水和浪费水的各种现象,知道人类在生产、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需要水,同时还有许多地方在浪费水,从而发现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节水措施,达到让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珍惜资源和节约用水的目的。以实现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相关目标。

根据学生的实际经验和运用资料的能力,我们需要做的教学准备和对教学内容的调整:

1�准备地球仪,方便学生认识地球上水的分布状况,利用一些美丽的地球水体图片(特别是家乡的一些美丽水体图片),引起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同时还要准备一些缺水地区的图片,引起学生珍惜水源的意识,使用一些相关资料丰富学生对水资源的具体认识。

2�在知识上我们并不要求学生能说出具体的水资源分布比例的数据,而是通过类比来模拟感知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这符合学生认识水体和水资源之间关系的认识规律。

3�可以借助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挖掘学生身边大量的用水实例和浪费水的现象,让学生从身边的不良行为中进行反思,从而引发学生自觉提出种种节水方案和措施。

在教学过程设计方面,应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以学生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情感为载体来展开整个教学活动,从感受自然界的美—资料研究—发现问题—提出措施—交流汇报—课后讨论来进行教学。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 能从实际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 能向大家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知识与技能

● 了解自然界中水资源的分布情况;

● 知道水资源在工农业生产、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 知道常用的节水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欣赏大自然中美丽的水体,产生喜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 感受到水资源的缺乏,产生自觉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 体验缺水的痛苦和节水的好处,养成节约用水的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设计

一、 欣赏美丽水体,激发喜爱之情

1� 欣赏: 自然界中有关水的各种美丽图片(课前收集并做成投影片,用电脑展示)。

2� 提问: 看了这些美丽的景色之后,你们有什么感受?

【说明】利用地球上的美丽水体图片能引起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去欣赏,感受到水不但是生命之源而且还可以把地球装扮得很美丽,同时还能给我们人类带来许多的欢乐和享受。如果能在欣赏图片的同时配上一些动听的流水、海潮的声音,那样学生会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自然界的美丽,从而形成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让学生对地球物质充满感激之情。

3� 组织讨论: 关于水,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呢?

【说明】通过讨论,挖掘学生对水资源的原有认识,为引出学习的主要内容作好准备。

4� 自由汇报: 学生可能会说一切有生命的物体都离不开水,复习前面的知识;可能凭借以前的见闻说出地球上的水虽然分布很广但是很短缺;可能说出水可以分为海水和淡水两大类;还可能说出有许多地方要用到水,但是也有许多地方在浪费水等等内容。

5� 揭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地球上的水”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 认识水的分布,感知淡水的缺乏

1� 谈话: 在宇航员看来,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十分璀璨,在太阳系家庭中是独一无二的。你知道为什么在太空中看地球是蓝色的吗?

2� 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回答,会说出地球表面水的分布很广,甚至有许多学生能说出水在地球上分布的具体比例数据,体现学生会运用资料来学习。

3� 提问: 你能说说在我们地球上哪些地方分布着水吗?

4� 学生回答: 海、江、湖、河、溪流、地下水,甚至会说出动物、植物的体内也存在着水,空气中也有水等。

【说明】科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原有知识,同时更要让学生学会搜集资料、利用资料来学习,产生一种知识要随时更新的意识。

5� 展示地球仪,讲解水在地球上的分布: 地球上有71%的表面积被水占着,地球拥有的水量非常巨大,总量为13�86亿立方千米,其中: 96�5%在海洋里;1�76%在冰川、冻土、雪盖中,是固体状态;1�7%在地下;余下的,分散在湖泊、江河、大气和生物体中。海水不能被人类直接利用,而能被我们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很少。

6� 组织讨论: 你能说说被我们人类利用的淡水占所有水资源的多少吗?

【说明】三年级的学生对比例数据的概念并不是十分清楚,通过讨论让学生产生一种表述上的困惑,从而为后面的类比感知打下基础。

7� 在投影下模拟类比: 地球上水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一杯(地球上的水)→一匙(淡水)→一滴(容易利用的淡水)→一滴更少(可利用的淡水)。

【评析】利用地球仪先让学生从宏观上了解水在地球上的分布,但是海洋水、淡水和可利用的淡水之间的关系学生并不清楚,通过模拟类比可以形象直观地说明地球上水资源之间的关系,而不去追究具体的比例数据,使得学生对地球上的可利用的淡水产生一种紧迫感,为后面的节约用水意识打下基础。

8� 提问: 通过上面的类比描述,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9� 形成共识: 地球上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有限。

三、 观察生活实际,讨论淡水用途

1� 提问: 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你知道哪些地方要用到淡水吗?

2� 学生自由回答。学生会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实际经验说出许多利用淡水的地方,这时要尽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3� 组织讨论: 既然在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有这么多的地方要用到淡水,而我们的淡水又是这么的有限,你作为生活在地球上的小公民有什么想说的吗?

4�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学生可能会说出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确实太紧张了,我们人类有这么多的地方要用到淡水,更应该节约用水等。

四、 寻找身边浪费水的现象,提出节水具体措施

1� 谈话: 虽然目前淡水资源这么有限,但是还有许多人却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这样的现象,你能找出一些说给大家听听吗?

2� 学生自由发言。学生可能会讲自己在社会上看到的一些浪费水的现象,可能讲一些在校园里发生的浪费水的现象,也可能讲一些在家庭中发生的浪费水的现象等。

【评析】身边的教学资源是学生最感兴趣也是最有说服力的,每位学生都有过浪费水的经历,让学生从自我讲起,从身边发现许多浪费淡水的现象做起,比教师去说更有效,从而引起学生敢于面对错误的良好科学态度,从一些错误的行为中去反思自己的行为。

3� 组织讨论: 针对目前浪费淡水资源比较严重的现象,你认为我们应怎样去做?

4� 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可以用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进行表述,达成“要珍惜有限的水资源,特别是对淡水的利用更应该加倍节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但让自己有水用,而且还能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也有水用”的共识。

5� 组织学生提出合理的节水具体措施: 先看一些缺水地区的图片,大家都知道“如果不节约用水,人类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在以后的生活中,你准备做哪些节约用水的事情呢?

【说明】观看一些缺水地区的图片,让学生体会到地球上缺水将会带来许多可怕的景象,一切有生命的物体都会失去生机,认识人类活动对地球物质破坏的危害性,树立起保护人类惟一家园的强烈意识。

6� 学生提出自己的节水具体措施: 最好让学生从自己能做的一些小事说起,提出一些切合实际的具体措施和方案,从而影响学生自觉产生节约用水的具体行动,形成良好的节水习惯。

五、 课后讨论大擂台

如果我们不节约用水,有一天地球上真的没有水了将会怎样?

【说明】这种具有反思性的讨论在带给学生无限想像的同时更能激发学生的潜意识,进而使学生感受到节约用水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体现了教育的生成性。

教学片断赏析

节水方案交流活动教学环节

生: 我们发现水资源十分缺乏,我们想研究怎样才能节约用水。

师: 对呀,你们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节水方案吗?

学生分组讨论,书写节水方案。

师: 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各组的节水方案,谁来说?

生: 我们觉得应该进行宣传活动,告诉人们: 地球上的水十分缺少,只有一杯水中的一滴,而这一滴也在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被污染了,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真的太少了,我们要大力呼吁人们节约每一滴水,保护每一个水资源,再也不能浪费水了。

师: 那你们准备怎样去宣传呢?

生: 我们小组同学商量后决定设计保护水资源的手抄报,张贴在小区里、学校中、大街上……向更多的人宣传,让更多的人认识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生: 我们也可以在小区里用文艺演出的形式来宣传。

生: 我认为首先应该在自己家、亲戚家做宣传,让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来节约用水,再去向别人宣传,才能更有效。

生: 我们也认为这样做比较好。

师: 对呀,先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不是才叫“切实可行”吗?况且,我们还可以互相监督执行的情况,把方案落到实处。那么,你们准备怎样节约用水呢?

生: 我们在洗碗、洗菜、洗水果、刷牙的时候,放了水以后,应该把水龙头关闭,不要让它一直流。

生: 洗拖把的时候,水龙头不要开得太大。

生: 不管什么时候,我们要随手关水龙头。

生: 我从报纸上了解到,洗车可以不用高压水枪来冲,因为用高压水枪冲既浪费水,而且也影响环境卫生。现在有一种洗车剂,虽然价格要高一点,但是不要用很多水,洗的车子也干净呀。我想要爸爸不去传统的洗车店洗车,应该去使用洗车剂洗车,这样可以节约多少水呀!我们溧阳市一天又可以节约多少水?全国呢?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生: 是呀,我们可以进行一个关于洗车店用水量的社会调查。

生: 我们认为这样做很好,但是应该注意安全。

生: 我们还可以一水多用,比如清洗碗筷、水果、蔬菜、手的水用来浇花、冲抽水马桶等。

生: 对,洗澡水也可以洗衣服、拖地、冲抽水马桶。

师: 有位小姑娘经过思考,她提出在水池的下水管再分一次,脏水让它直接排出,可以再次利用的水用管子通到抽水马桶里,用来冲洗马桶。她的发明已经生产出来了,叫节水马桶。如果你们要装修房子,不妨考虑购买这样的节水产品。

生: 还有洗衣机里的水也可以多次利用。

师: 李老师每次都把洗衣机里的水取出来用,如:洗鞋子、擦家具、拖地,还能拖三四遍呢。你想,洗一次衣服,大概洗衣机里排出来的水有100多升,可以干多少活呀!

生: 哎呀,这样可以节约多少水呀!李老师真是节水能手,我回家也这么做。

生: 淘米水可以洗荤菜、浇花,它能去腥味、营养多。

生: 我从报纸上了解到,以色列农业生产不采用传统的漫灌式浇水法,而是用滴灌式浇水,这样可以节约多少水呀!如果我们这儿也这样使用滴灌式浇水法,溧阳市一天又可以节约多少水?全国呢?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不过,现在许多大棚里也采用这种浇水法了,我们也开始利用节水好方法了,我真高兴!

……

师: 是呀,同学们的节水方案多好呀,我们都知道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行动起来吧!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来感染身边的人,用自己的行动来为大地母亲——地球作一些贡献!

【片断评析】本活动能充分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过程。从让学生制定、交流节水方案的活动中,不断地引申、落实节水措施,让学生在思想、行动上都有新的认识,并从他人身上受到启发,教师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去感染学生,让学生意识到水资源的缺乏,我们应该保护它。让学生体验缺水的痛苦和节水的好处,养成节水的行为习惯。在每一环节中不断建构、重组自己对节约用水的深入认识。在我们的科学教育中,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向他们传授科学知识、技能,训练科学方法与能力,目的是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的提高与否最终通过他们的行为方式的转变和科学习惯的养成表现出来。所以,我们应该大力引导学生培养正确、良好的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手记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改变了学生以前对地球上水资源的片面认识,他们对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在人类大量浪费淡水资源的问题上,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寻找各种现象,并提出了一些具体实际的节水措施,从而产生强烈的节约用水的意识,认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学生们懂得了要尊重自然,珍惜自然界给予我们的一切,要保护有限的淡水资源;另一方面从自身出发,去关心环境、减少污染。这样,人与自然才能够在这个星球上长期生存,共同发展。本课也渗透了“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留给学生无限的反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