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别人的不是 来抵制自己的不是 成语怎么说 谁能告诉我 谢谢你。

如题所述

1、反咬一口
fǎn yǎo yī kǒu
【解释】原指没有抓住兽类,反而被它咬了一口。比喻遭到指责的人强词夺理反过来攻击指责他的人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9回:“拿奸拿双,拿不住双,反咬一口,就受不得了。”
【结构】动宾式
【用法】作谓语、宾语;同“倒打一耙”
【近义词】倒打一耙
【例句】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因为顾客可以不承认,反咬一口,‘诬良为盗’,还得吃官司。”
【英译】trump up a countercharge against one’s accuser

2、倒打一耙
dào dǎ yī pá
【解释】《西游记》故事:猪八戒以钉耙为武器,常用回身倒打一耙的绝技战胜对手。自己做错了,不仅拒绝别人的指摘,反而指摘对方。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我方才这一阵闹;敢是闹的有些孟浪。然虽如此;我输了理可不输气;输了气也不输嘴。且翻打他一耙;倒问他!”
【结构】偏正式。
【用法】含贬义。一般作谓语。倒道dàodào道
【正音】倒;不能读作“dǎo”;“耙”不能读作“bā”。
【辨形】耙;不能写作“扒”。
【近义词】反咬一口、恩将仇报、混淆是非
【反义词】以德报怨、是非分明
【例句】搞阴谋诡计的人总爱~。
【英译】make a false countercharge

3、恩将仇报
ēn jiāng chóu bào
【解释】拿仇恨回报所受的恩惠。指忘恩负义。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回:“我若一口说出,他就把公主杀了,此却不是恩将仇报?”
【结构】主谓式。
【用法】多指受人恩惠后反而伤害恩人;和“以怨报德”相近。一般做谓语、定语。
【正音】将;不能读作“jiànɡ”。
【辨形】恩;不能写作“思”。
【近义词】以怨报德、忘恩负义
【反义词】以德报恩
【例句】东郭先生救了中山狼;狼却~;把东郭先生吃掉了。

4、以怨报德
yǐ yuàn bào dé
【解释】怨:仇恨;德:恩惠。用怨恨来回报别人的恩惠。
【出处】《国语·周语》:“以怨报德,不仁。”
【结构】偏正式。
【用法】含贬义。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
【正音】怨;不能读作“yuān”。
【辨形】怨;不能写作“冤”。
【近义词】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翻脸无情
【反义词】以德报怨、以礼相待、以直报怨
【例句】他从未亏待过谁;可有的人却~;甚至要置他于死地。
【英译】return evil for good

5、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yǐ qí rén zhī dào,huán zhì qí rén zhī shēn
【解释】以:拿;治:惩处。用别人的办法来惩治别人。
【出处】宋·朱熹《中庸集注》第十三章:“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结构】复句式成语
【用法】复句式;作谓语、宾语;指以牙还牙
【正音】还,不能读作“hái”。
【辨形】治,不能写作“制”。
【近义词】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辨析】~和“以眼还眼”;“以牙还牙”;都表示对方采取怎样手段;就以怎样手段给予以回击。但~重在手段;“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偏重在回击。
【例句】对于敌人的挑衅,我们要~
【英译】give somebody a pig of his own sow

6、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yǐ yǎn huán yǎn,yǐ yá huá yá
【解释】用瞪眼回击瞪眼,用牙齿咬人对付牙齿咬人。指对方使用什么手段,就用什么手段进行回击。
【出处】《旧约全书·申命记》:“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
【结构】复句式成语
【用法】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含褒义
【近义词】针锋相对
【反义词】退避三舍
【例句】“~”,这样“还”下去是没有了局的。(叶圣陶《英文教授》)
【英译】an eye for an eye and a tooth for a tooth

7、针锋相对
zhēn fēng xiāng duì
【解释】针锋:针尖。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在策略、论点及行动方式等方面尖锐对立。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夫一切回答,如针锋相投,无纤毫参差。”
【结构】主谓式。
【用法】多用于辩论或竞选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正音】相;不能读作“xiànɡ”。
【辨形】针;不能写作“真”。
【近义词】针锋相投
【反义词】逆来顺受
【辨析】~与“以牙还牙”有别:~侧重于形容立场、观点、态度;“以牙还牙”侧重于形容方法、策略、手段。
【例句】对敌斗争;策略和方法可以灵活;但必须~;丝毫不能含糊。
【英译】diamond cut diamond

8、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yǐ zǐ zhī máo,gōng zǐ zhī dùn
【解释】子:对别人的称呼;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挡住敌人刀箭的牌。比喻拿对方的观点、方法或言论来反驳对方。
【出处】《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楯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结构】复句式成语
【用法】复句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正音】矛,不能读作“yù”。
【辨形】矛,不能写作“茅”。
【近义词】自相矛盾
【例句】菲薄古书者,惟读过古书者最有力,这是的确的。因为他洞知弊病,能“~”。(鲁迅《华盖集续编·古书与白话》)
【英译】refute somebody with his own way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4-08
倒打一耙
【拼音】:dào dǎ yī pá
【解释】:《西游记》故事:猪八戒以钉耙为武器,常用回身倒打一耙的绝技战胜对手。自己做错了,不仅拒绝别人的指摘,反而指摘对方。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我输了理可不输气,输了气也不输嘴。且翻打他一耙,倒问他!”
【示例】:得啦,你不要~!我真是为你好。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18章
【近义词】:反咬一口、恩将仇报、混淆是非
【反义词】:以德报怨、是非分明
【歇后语】:猪八戒败阵
【语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反咬一口
【英文】:make a false countercharge
【日文】:さかねじを食わす
【法文】:faire une contreaccusation sans fondement
【德文】:eine unbegründete Gegenbeschuldigung vorbringen
【俄文】:валить с больнóй головы на здорóвую
第2个回答  2013-04-08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子:对别人的称呼;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挡住敌人刀箭的牌。比喻拿对方的观点、方法或言论来反驳对方。
第3个回答  2013-04-08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点意思吧……
借尸还魂 意为世间许多看上去很有用处的东西,往往不容易去驾驭而为已用
第4个回答  2013-04-08
已其人之道 还治其人之身
第5个回答  2013-04-08
是不是 半斤八两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