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平行志愿?该怎样填报?

如题所述

平行志愿是高考志愿的一种新方式,就是一次可以报多个学校,填报的时候建议把自己最稳的学校往前放。

所谓“平行志愿”,是指在某个录取批次设置的多个高校志愿并列的志愿。平行志愿是首先将同类投档所有考生按照投档分数从高分到低分进行排序(相同分数的位次小的在先),然后按照顺序依次检索考生所填报的志愿,当被检索到的高校招生计划未满额时,该生即被投到该高校,体现了“分数(位次)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

普通类平行院校志愿的投档原则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在投档时按考生四门科目总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并逐个投档,在依次检索考生所填A、B、C或A、B、C、D、E志愿时,只要被检索的三所或五所院校中一经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即向该院校投档,该生即享受了该批次平行院校志愿投档机会,由高校决定其录取与否及所录取专业。平行志愿投档时,根据有关高校提出的调档比例,按照投档原则进行投档。

对五门科目总分相同的考生,按其语、数、外三门科目分数之和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并投档,如上述三门科目总分仍相同,则对这部分同分考生按其志愿(按从A至C或从A至E的顺序)全部投档,由高校决定其录取与否及所录取专业。对实行自主选拔录取高校确定的自主选拔录取考生,且其A志愿填报该高校,则按其A志愿投档。

对高水平运动员、艺术特长生、单科优秀学生等符合投档条件的考生,分别按有关政策,并依照考生所报志愿,进行补充投档,由高校决定其录取与否及所录取专业。其中,对单科优秀考生,按其所填报平行志愿中的最后一所院校志愿投档。

在高校录取结束后,省招办将通过市、县(市、区)招办及时向考生、社会提供考生录取状态和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专业及招生人数等信息查询。未被录取的考生须按省招办规定的时间,自行前往市、县(市、区)招办规定的地点填报征求平行院校志愿(含院校服从调剂志愿)。

平行志愿的基本内容:

平行志愿即在普通类院校各录取批次分别设置一个平行院校志愿和一个征求平行院校志愿。提前录取批次和本科各批次的平行院校志愿均包含A、B、C三所院校或ABCDEF六所院校(例河北省本科一至三批及专科一至三批均为ABCDEF六所),专科各批次平行院校志愿均包含A、B、C、D、E,F六所院校。每所院校志愿中含有六个专业志愿和一个专业服从调剂志愿。

在每批次平行院校志愿录取结束后,省招办将及时公布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专业及人数,未被录取的考生须按省招办规定的时间,自行前往市、县(市、区)招办规定的地点填报征求平行院校志愿。征求平行院校志愿包含A、B、C三所院校志愿和一个院校服从志愿。体育、艺术类各批次暂不设置平行院校志愿,每批次设置第一至第四院校志愿和院校服从志愿(注:河北省体育艺术本科提前批、本科一批批,专科提前批、专科批不设平行志愿,本科三批设置平行志愿),并按志愿顺序依次投档。

平行志愿注意事项:

(1)尽量填满所有高校志愿和专业志愿,争取最大的录取机会。

(2)合理搭配高校志愿。建议考生准确定位、合理分配,前面的志愿可以考虑“冲一冲”,中间的要考虑“稳一稳”,最后的志愿要考虑“保一保”。不要全部填报同一层次的高校,也就是尽量保证所填报的高校之间有一定的梯度,增大投档成功的概率。还要注意高校排列的排序。考生所填的高校虽然平行,但计算机在对考生高校志愿检索时是按考生填报高校的先后顺序依次进行的。因此,考生要注意高校排列的顺序,将最喜欢的高校排在前面。

(3)考生如果身体条件、性别、外语口试、单科成绩等不符合高校招生专业的要求,一定不要填报。如果考生投档到此类高校后因不符合专业招生要求被退档,将失去本批次录取的机会,后面征集志愿可供选择的高校数量就比较少了。

(4)考生选择专业不服从调剂时,一定要慎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5-01

小马老师讲平行志愿及其特点

第2个回答  2021-01-06

什么是平行志愿?平行志愿的特点是什么?在填报平行志愿时会有什么风险?我们如何规避平行志愿的填报风险?这里有你想知道的答案!

第3个回答  2020-08-10
本一批次填过了还要填平行志愿吗
第4个回答  2020-07-21
临近高考成绩公布的节点,越来越多的考生与家长咨询志愿填报的相关问题。
尤其是平行志愿下,一些需要注意的常规事项是许多考生与家长不了解的。
关于平行志愿,它的特点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
投档模式将所有考生的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先对最高位次的考生的志愿进行检索,再依次检索之后位次考生的志愿。
平行志愿的所有院校志愿虽然属于并列关系,但检索时是按照考生填报志愿的顺序进行,一旦考生的分数符合被检索院校的投档线时,就会被院校提取档案,就不再检索考生的其它志愿。
那说明是有风险所在的。
因此树艺君整理了在志愿填报过程中容易忽视的三大问题,帮助大家更深入了解。
高校招生中,存在一种所谓“大小年”的现象。
所谓“大小年”就是指某个或某些学校的报考人数不稳定,起伏较大。
即当年报考人数多,导致录取分数线上调,录取比例下降。
第二年因大量考生不敢报高分院校而涌向低分院校,使得上一年高分院校出现报考人数减少、分数下降的现象。
某一年填报该校的人数比计划招生数高出许多倍,直接结果是当年的录取分被抬得很高,这一年称之为大年。
由于上一年录取分高,竞争异常激烈,使下年许多考生望而却步,不再报考该校了,带来的结果是参与竞争的人少,录取分相应就降下来,我们将其称之为小年。
出现大小年的学校一般都是考生比较向往的学校,这从其每年的高考录取分中便可看得出来。
不是每所学校都会有大小年现象,同一所高校在某省市可能有大小年现象,但在另一些省市就未必有大小年现象。
这个时候,考生与家长可以通过录取概率查看院校热度,越多人关注说明该院校热度越高。
在填报志愿时,我们还经常听到关于“冷热门“专业的话题。
一个专业是冷门还是热门,既取决于人们对其的认知程度,也取决于时代与社会的变迁。
不同人眼中有不同的冷门或热门专业,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冷门与热门专业也可能发生逆转。
评判一个专业的“冷热”程度其实是相对的,例如可能受当前社会需求的影响,当供大于求时就会被定义为“冷门”专业。
再有就业环境、专业性质、认知程度等因素都会影响该专业成为“冷门”专业。
但“冷门”专业就意味着不好就业吗?
其实不然,有时候“冷门”专业也可能在未来让你占据先机。
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该是综合考虑自己的特长、喜好、高考成绩以及想要从事的就业方向等因素,而不是盲目从众,多维度做了解地处理好“冷热门”专业的之间的关系。
在高考填报志愿的过程中,还会出现是否服从调剂一栏。
当考生的档案被高校检索入档后,高校会根据预先设定的录取规则和招生专业计划对考生进行录取和专业分配。
由于各专业报考不均衡,就会出现某个考生所填报的所有专业均已录取额满的情况,该考生不能被录取到所填报的专业,成为“无法满足专业志愿的考生”。
此时对该考生去向的处理会有两种情况,要么进行专业调剂,要么被退档。
假设你当初只认定一个专业选择了不服从调剂的话,你的成绩未达到该专业的投档线则会被退档。
因此,在对待是否服从专业调剂时,考生需要慎重做决定。
当考生选择“服从”时,可以增加被录取的机会,但也就意味着可能会被录取到你不喜欢的专业。
当然,除了上述的三个常见需要注意的点,在志愿填报时还有一些常见的失误。
例如院校排序没有梯度、不了解院校属性与专业的特殊要求、身体条件受限、盲目从众追求热门专业等都是需要注意的。
希望考生和家长好好理解清楚,避免一些失误影响到志愿录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