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种二战期间的中型火炮

如题所述

火炮是人类史上最成功的一种武器,在进入火器时代后,火炮一直是战争中不可缺少的装备,它的射程比枪远,而且弹药发射出去,到达目标后会爆炸,无论是对地面人员还是建筑,都能造成大规模的破坏,火炮进入现代化后,就作为战场后方的重型支援武器。

在一二战期间也有好多超过100毫米的大口径重型火炮,但一般会用于攻城和大规模作战使用,而且重炮的部署速度太慢,不过在正常作战时,也有好多低于100毫米的小口径或中口径轻量化火炮,当中还包括步兵型,山地作战型、战防型和反坦克型,那么本期我们就来说一说二战期间的十大著名中型口径火炮,神剧亮剑中的意大利炮也在其中,但原型是来自于一战期间的法国,并非是意大利制造。

le. IG 18型75毫米步兵炮(德国)

该炮被称为“西线德军的打烟器”,有着独特的外观和短小的炮管,但却有着惊人的威力。它由莱茵金属在1927年进行研制,1932年到1945年期间进行服役,当时一共生产了12000门,它的重量为400千克,炮管长度为88毫米,成员为5人制,炮弹重量为6千克,口径为75毫米,后膛可以拆卸,炮架也能与炮身分离,射击仰角-10度到73度,回旋角度为12度,射速为每分钟8到12发,炮口初速为210米每秒,最大射程为3550米,正常行进时,可以使用半履带摩托车或卡车托运,还有一部分装备到当时的空降部队。

M1式75mm榴弹炮(美国)

M1式75毫米榴弹炮在1927年进行研制,以M1920火炮为基础,在1934年定型,并列装美军,,它的外形也与正常的榴弹炮看起来很别致。在20世纪初期为了适应山地作战,105毫米和155毫米火炮并不能适应环境,因此就研制出了M1式75毫米榴弹炮。它的战斗总重量为653公斤,可以使用威利斯吉普车牵引,炮组成员为6人制,射速每分钟为5发,炮弹初速为381米每秒,最大射程为9千米。在30年代开始生产,一直到1944年停产,在这期间一共生产了5300门,在二战结束后大部分进行出口,留下一小部分改装为M116式75毫米驮载榴弹炮,并一直沿用到上世纪60年代中期。

M1927野战炮(前苏联)

在1926年为了代替老旧落后又笨重的1902式76.2毫米火炮,所研制的M1927型野战炮,为了增强炮兵班的快速部署能力。该型火炮在1927年1月份进行测试,并完美地通过所有项目,最后验收量产,装备苏联炮兵,第一批生产就达到了400门,又在1936年中期增加至1590门,在1941年投入保卫战使用。M1927野战炮的全重量为900千克,炮弹重量为6.23千克,口径为76.2毫米,炮口初速为387米每秒,最大射程为7700米,射速为每分钟7~12发,二战期间除了那些重炮外,M1927在中型火炮中,也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

Pak40 75mm反坦克炮(德国)

在1939年期间,克虏伯与莱茵金属共同研制的一种反坦克火炮,在巴巴罗萨行动中,面对苏制T34-85和KV1坦克等新型装甲的出现,让Pak40型反坦克火炮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在1941年期间开始大量生产,它的总重量为1425千克,射击仰俯角为-5度-22度,射界为45度,口径为75毫米,线膛长度为2.461米,全炮身长度为3.7米,炮弹重量为6.8千克,炮口初速为990米每秒,发射速度为每分钟14发,炮管寿命可支持600发炮弹,该炮可以在1千米的距离上穿透94毫米的装甲,在1941年到1943年中间,该型火炮一共生产了8740门之多。

FLAK18 36型88毫米高射炮(德国)

二战期间世界最出名的中口径火炮系统,因为口径是88毫米,所以被简称为“88炮”。由克虏伯生产,在1933年进行列装,本质上是一种高射炮,但也可发射穿甲弹和常规炮弹,能具备正常火炮和反坦克火炮的能力,在防空的时候,尾部带有自动供弹装置,可以提升射速,但88炮自身的射速就很快,每分钟可以射出12~15发炮弹。炮口初速为820米每秒,射界为360度,俯仰角为-3度到+85度,防空最大射程为9900米,对地最大射程为14813米,炮身长度7.7米,高度2.4米,炮身总重量为4986公斤,可以使用卡车改装的底盘进行托运,也可使用支架进行固定,88炮一直被用到战争结束。

1897式75野战炮(法国)亮剑中所谓的“意大利炮”

它就是电视剧亮剑中的“意大利炮”原型,由法国在1897年研制,算得上是世界中第一门现代化加农炮。1897型火炮身上的好多技术一直沿用到至今,设计方面解决了后坐力问题,在开火时可通过导轮在摇架上滑动,炮管在炮架上向后伸缩,当发射出炮,弹产生的气体,在气室进行压缩,将炮管退回,再由内部的装置,使炮管自动复原,就像现代的导气式步枪一样的原理。该炮的全重为1544千克,炮管长度为2700毫米,仰俯角为-11度到+18度,左右旋回角为6度,炮组成员6人制,每分钟射速为15发,最大射程为8550米,炮口初速为500米每秒,1897式野山炮,在1897年到1940年期间,共计生产了21000门,亮剑中所提到的“意大利炮”是错误的,原型就是这门法制的1897式75毫米野战炮。

le.FK 16 75毫米野战炮(德国)

该炮是早在一战期间的le.FK 16 n.A.75毫米野战炮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外观相差不大,在1930年由莱茵金属生产,并当时各地区都装备了该型火炮,从1933到1936年期间在德军中服役,还没到二战开始,就已经淘汰了,但二战期间大部分都来到了亚洲战场,成为当时最主流的野战炮之一,它的口径为75毫米,炮身长度为2.7米,最大射速为每分钟9发,炮口初速为662米每秒,有效射程为12300米,炮身全重要为1524公斤,射界为-9到+44度。

92式步兵炮(日本)

92式步兵炮是二战期间,是日军最常用的步兵支援武器,在1928年11月期间进行研制,1930年正式投入使用,它的外形小巧,可用吉普车或骡马牵引,内部的结构也比较简单,可以支援步兵或进行山地作战,生产速度快,制造数量也很多,最重要的是维护保养也简单。92式步兵炮的口径为70毫米,全炮身长度为2.745米,炮身重量为0.212吨,前部带有高度为0.62米的防盾,高低射角为-10度至+75度,炮弹重量为3.8公斤,当中还包括烟幕弹,榴霰弹,高爆弹等,炮口初速仅为有198米每秒,最大射程也只有2788米,虽然与西方的火炮无法对比,但当年在亚洲战场上,它也是很强的武器。

41式75毫米山地炮(日本)

该型火炮早在1911年就进行研发,并在1917年装备,长达6年时间的研制,在当年也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在二战期间,41式75毫米山地炮,作为精锐联队的专属,辖下各中队会配备4门,一般会配合92式步兵炮一起使用。41式山炮的口径为75毫米,总重量为725公斤,全炮长度为4.32米,炮宽度为1.2米,炮管长度为1.32米,炮组成员为10人制,最大射击仰角为-8度到+25度,最大发射速度为每分钟10发,炮口初速为360米每秒,最大射程为6300米,弹药当中还配备了弹穿甲、通用弹、高爆弹、白磷弹、榴霰弹和烟雾弹等。

1935MK1型25磅榴弹炮(英国)

英国在1935年研制成功的一种野战炮,“25磅”的是87.6毫米口径。该炮可以装填穿甲弹、高爆弹、燃烧弹、烟雾弹和白磷弹多型号的弹药,最大射程可达到13000米,安装了两个充气式轮胎和一个钢板防护罩组成炮身主体,可以使用英国的布伦机枪履带运载车或者卡车牵引。在1939年衍生出MK3型,并使用美制M3、M4或英制瓦伦丁等中型坦克的底盘,改造成自行火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