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不是清退的对象?

如题所述

在很多人的眼里,教师这个职业是很多人都羡慕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是属于事业编制的,工资待遇方面都有保障,不会随便地被炒鱿鱼,如果不是到了退休的年纪,一般都不会轻易的下岗。同时,还有打工人羡慕的超长寒暑假,出去旅游,发展下自己的兴趣爱好,都是很不错的。
但是,带有编制的教师队伍,也常常被人认为是不思进取的。在一些没有升学压力的学校,一些教师是不思进取的,他们往往拿着不低的工资,过一天是一天,对学校的教学没有太多责任心,于是就有很多家长希望教师实行“退出”机制,淘汰一部分教师。
早在去年11月份,浙江的宁波就率先开展了拟对未能聘任上岗、考核不合格、违反师德等情况的教师予以退出。而宁波之后,又有北京提出要建立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对于此类“退出机制”,很多网友和家长们是举双手赞成的,毕竟不太适合教师岗位的教师如果持续在一线任课,影响的可是我们的下一代。
有的网友其实一直都有一个顾虑,担心“教师退出机制”实施后,留下的不一定都是最好的老师,一些靠关系,“走后门”的教师依然会留在教师队伍里。“跟校长关系好的,就留了下来,跟校长关系不好的,性子比较直的,就走人了。”
所以,这部分家长就提议,“教师退出机制”需要在保证公平的前提下,审核标准和流程公开透明才是最根本的。
近些日,相关专家也出面对该项政策加以解读,他们提出的是:不论从教师队伍稳定性还是从实际教学管理需要考虑,大规模清退教师是不可能的。
专家回复后,很多网友立刻表示不太同意。近些年,随着新生儿出生率的下降,教师队伍却反向增加了140万。之前,很多上幼儿园的适龄儿童家长都要托关系才能上一个好一点的幼儿园,而如今很多幼儿园还有大量的空位供家长去选择。曾经的卖方市场如今已经变成了买方市场,大量的教师队伍如果还不从自身查找原因,学校以后都很难招到学生。
教育是百年大计,容不得不负责的老师和不上进的教师。尤其是在一些重点省份,涉及到的中小学生基数很庞大的,尤其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教师队伍中加强竞争机制,让每位老师有危机意识,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拿着编制感觉到的是高枕无忧,干好和干不好都是一个样,反正也不可能被辞退。
在教师队伍中,除了引入“教师退出机制”之外,还需要引入更多的激励机制来鼓励一线的在职老师,让他们能真正感受到教书育人的成就感,体验到尊师重教的温度,或许才能让这种机制更加显得人性化。
没有不称职的老师,只有不完善的机制,这才是我们现在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教师退出”不单指解聘
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提出后,引发了一些人的恐慌,认为这是要打破中小学公办教师的“铁饭碗”。其实大可不必恐慌。
“教师退出机制”包含两个层面的“退出”:
一是退出所在岗位,即转岗、待岗、离岗退养等。
这种类型的退出,主要是针对因主客观原因不适合待在原岗位的教师进行岗位调整。比如,将年龄偏大、精力不济的教师调到非教学岗位;对教学态度不端正、教学能力不足的老师实行待岗培训处理,待培训合格之后重新上岗;对患有重大疾病需要休养的教师,实施离岗退养政策。
二是退出教师队伍,即解聘。
这种类型的退出,性质要严重些,主要是将不合格的教师清除出教师队伍,收回其编制。比如严重违反师德师风的教师、常年“吃空饷”的教师、“私招乱聘”的不合格教师等,都可能是被清退解聘的对象。
不过,不论从教师队伍稳定性的角度考虑,还是从实际教学管理需要考虑,大规模清退教师是不可能的,两种类型的“退出”中,前者的数量要比后者的数量多,真正退出教师队伍的教师必然是极少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