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际为什么有神拳之称?

如题所述

1602年,姬际可出生于山西蒲州,取字龙峰。际可自年少时,就在家塾里学文习武。他刻苦用功,聪明过人,深得家长和教师的喜爱。

后来,姬际可在终南山访得名师,并得到岳武穆拳谱,加以苦练,姬际可精通大枪,据说他练“点椽功”时,骑战马,手握大枪,每次就在乘马疾驰瞬间,总能刺中屋檐下椽头。又闻“老年破流寇于村西,手歼渠魁,人号‘神枪’”。

而且,姬际可有神拳之称,是心意六合拳、心意拳,形意拳的始祖,期间姬际可曾在少林寺学艺,故有源出少林之说。

姬际可在河南少林寺艺满之后,因武术精湛,便留在那教学,居留期间又对明代盛行于少林的五行拳深入研究。后有一天忽见两鸡相斗,便遂悟其理而创了心意六合拳。

此后,姬际可又将心意六合拳教与少林众僧。由于寺僧长期不断地在千佛殿内练内功心意把功,殿内地上被脚踩出了48个深深的脚坑。

清代席书锦于1894年编撰的《嵩岳游记》,记述了寺僧在千佛殿习武留下印记的情况:

今后殿壁,绘罗汉手搏像。屋地下陷,深数寸,传为习武场。

从脚坑的深度看,它不仅表示练功时间较长,而且表明清代少林功法也是流传内功的。

清代道光年间,有一个海发和尚,在少林寺中精研心意把,他和弟子湛谟等到了偃师境内的少林寺下院石沟寺,这里地处深山,几乎与世隔绝,海发、湛谟和尚便在这里潜心修炼心意把,从而把这一少林秘功练到了最高境界。

到了石沟寺以后,湛谟为了练功,12年夜间睡觉就睡在一个长条凳上。

当时有吴古轮5岁出家少林寺,拜湛谟为师,取法名寂勤,后随湛谟到石沟寺习武,开始跟着湛谟的弟子们学些入门功夫。

当时湛谟的弟子都是藏在窑洞中练心意把,而练把最后须发声,声音吸引了年幼的寂勤,就好奇地趴在门缝偷窥。

他爱武成癖,悟性奇高,久而久之,在窑洞里面正儿八经练习多年的人尚未窥入门径,而在外面偷学的他已经开悟,对心意把已颇有心得了。

海发、湛谟和尚得知甚奇,便把这孩子叫来,见其根骨资质奇佳,令其试着演练,果然颇得其法,于是开始正式教授。

寂勤从此一练几十年,不仅得心意把真髓,还学得少林各种嫡传拳械及功夫,技艺精绝。

清代同治末年,湛谟令寂勤一路打出少林寺,还俗隐居,以保存少林绝学。

寂勤还俗后使用本名吴古轮,将绝技传与其子吴山林,使少林绝技后继有人,对少林武术在民间的推广起了重要的作用。

寂勤83岁去世后,吴家世代以传承心意把为使命,历经万难,由吴山林传授于张庆贺,张庆贺将心意把传给丁洪本和吴家后人吴南方。

后令丁洪本皈依三宝,拜入少林寺住持素喜大师门下,法名释德建,至此,终将心意把回归了少林寺。

另外,贞绪和尚任少林寺监院之时,曾把吴山林请到少林寺教了3年拳。那时他曾把心意把的一些架势传给了一些武僧。

心意把实则是练气练柔劲,旨在行气入膜,充实肌体,达到动显于外,点化千钧;静敛于内,祛病健身。又名锄镢头,是少林寺僧人千百年来自耕自种,自食其力,在田间劳动时受锄地、掘土、摇辘轳等动作的启发,悟出的一些上乘功法。而姬际可将其融会,可谓水到渠成。

心意把仅一大式和几个侧式。只要练好一个侧式,领悟其中奥妙,就可以变化无穷,发展成一个武术流派。

练心意把重在心意,并非流于形式架子,而是讲求实用,不尚花架,足练心意,气力的无上法门。正如秘谱中道:

心意把,势法单,它系少林内功拳。

拐起毛篮掌宜吐,起落身法随意变。

起如举鼎提口气,发嗯声落如分砖。

运气宜顺为要旨,落下好似掘地般。

夜静练式意集中,形似白猿跳山涧。

运百会,达涌泉,行输丹田昆仑转。

通往中腕到膻中,三合以后抵劳宫。

气从两足向上提,气达周身用呼气。

起如举鼎低颚吸,落地分砖气呼出。

左右起步循环跳,亮翅展身腾丈余。

初练每时三十六,月后九九八十一。

天天如一千日连,功到气随走遍天。

心意把练到高深境界,即达到了忘我、无念、了生死的无上境界。其要诀在于空,应达到三空,即心空、身空、目空。

心空则气闲神定,无所思虑,无所畏惧;身空则腾挪辗转自如;目空则一切不在眼里,达到无我无敌的境界,即所谓无虑也。

道本无相,弘之在人。练心意把时要明三节、四梢、阴阳、五行、六合,先将气调顺,排除七情六欲,演练要来回一线,不受场地限制,做到拳打卧牛之地。主练心、意、气、兼练下盘、轻功和身法、步法。

如快步,即一起前脚带后脚,平飞而去,原地翻身,起如举鼎,落如分砖,移闪腾挪,进退疾缓随身变。心意把虽然仅一个大式和几个侧式,但变化莫测,身随意转,可应万变。发劲以粘滚为主,起落反侧都要浑身百节连贯,滚身而起。

如起把的练法,束滚身而起,摇膀,拧腰,横身,肘不离肋,七扭八拐,旋着转;内提外随,内外合一,束身劈打,如龙腾虎奔之势。

心意把练到高深境界,已不宜再与人动手争胜了,因它使的都是内力,伤人于无形之中,所以武德不佳之人,不能练心意把,否则伤人伤己,大违佛门慈悲之心。

心意把就是禅拳,首先要把握住自己,才能把握住别人。而且少林寺禅、武、医是相辅相成的,少林武功,功夫练好了才可以熟悉经络,精通医理,医理精通了又可以陶冶禅心武德,这正是禅通武达医理明,三者不可偏废,是统一体。

明末以来,少林寺出了上百位名医,都是文武双全、内外兼修的高僧。

心意把共一个母势12大势,其名目有:亮翅把、反身劈把捶、进步劈把捶、移身把、斜势把、顺势把、反身推苍把、撩阴把、腾挪把、展翅把、推苍把、虎扑把。

少林心意把只有单势练习形式,无套路,直线往返练习。但小洪拳、金刚拳等多种拳术套路皆是修习心意把前的必修课程。

心意把以化繁为简,故仅为12单把。此为少林派秘不外传之技。少林寺白衣殿壁画正是心意把的演练图。

[旁注]

武穆“武”和“穆”都是我国古代谥法常用字。《汲冢周书》称:“威彊叡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谥法》称:“布德执义曰穆,中情见貌曰穆”。“武穆”曾用于多位帝王将相的谥号,其中以岳飞的谥号最为人知。

偃师位于河南省西部,东邻巩义市,西接洛阳市郊区和孟津县,南倚嵩山,北临黄河。周武王伐纣之后,回师西亳,息偃戎师,马放南山,牛放桃林,表示不再用兵,偃师因此而得名。因此,西亳从周代时始称“偃师”。

皈依三宝皈依的关键,在于其含义,而不在于其形式。皈依的意思是翻旧日之恶,依止正道而得解脱。三宝指佛宝、法宝、僧宝。佛宝,指彻悟诸法实相,而能教导他人的教主,泛指一切诸佛。平日所见的佛像,因象征佛宝住持于世,而应受行者敬仰。

姬际可除了把功夫传授给6个儿子外,传人有河南马学礼,和10多岁从姬际可学拳的山西曹继武,之后又把心意拳授予少林寺武僧,称之为“心意把”。

心意把历来是少林寺武僧们所渴望学到并掌握的护法秘技,但由于此法势绝妙无比,杀伤力惊人,加之得法不易,所以历来秘不示人,即使是少林弟子传授时也是慎之又慎,反复甄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