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路面刻纹的相关规范

如题所述

必须采用拉毛、拉槽、压槽或刻槽等方法筑做表面构造。

路面表面必须采用拉毛、拉槽、压槽或刻槽等方法筑做表面构造,在交工验收时构造深度应满足表的要求。混凝土预制块可采用矩形块或异形块。矩形块的长度宜为200~250mm,宽度宜为100~125mm,厚度宜为80~150mm。预制块下砂垫层的厚度宜为30~50mm。

面层宜采用设接缝的普通水泥混凝土。当面层板的平面尺寸较大或形状不规则,路面结构下埋有地下设施,位于高填方、软土地基、填挖交界段等有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的路基段时,应采用接缝设置传力杆的钢筋混凝土面层。

扩展资料:

混凝土路面要求规定:

1、开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或水泥稳定碎石排水基层的计算厚度应满足排除表面水设计渗入量的需要。排水基层的设计厚度宜依据计算厚度按10mm向上取整后再增加20mm。

2、各种基层和底基层的结构层适宜压实厚度,应按所选集料的公称最大粒径和压实效果的要求而定,基层或底基层的设计层厚超出相应材料的适宜压实厚度范围时,宜分层铺设和压实。

3、碾压混凝土基层应设置与混凝土面层相对应的接缝。贫混凝土基层弯拉强度大于1.5MPa时,应设置与面层相对应的横向缩缝;一次摊铺宽度大于7.5m时,应设置纵向缩缝。

参考资料来源:建标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24

混凝土路面刻纹应该满足《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4.5.6条的规定。拉槽深度应为2~4毫米,槽宽3~5毫米,槽间距15~25毫米。为减少噪音刻槽宜非等间距布置,尺寸宜为:槽深3~5毫米,槽宽3毫米,槽间距在12~24毫米间随机调整。刻槽宜采用上宽6毫米,底宽3毫米的梯形槽。

硬刻槽的槽型宜矩形,采用横向槽。抗压强度至设计值40%后开始硬刻槽,采取硬刻槽方式,并在两周内完成,保证砼路面抗滑要求。采用等间距刻槽,刻槽深度应为2-4mm,槽宽3-5mm,槽间距15-25mm,两次刻槽间的衔接间距应保持一致。

扩展资料:

路面压纹是为了增加路面的摩擦系数,防止雨雪天气路面湿滑,造成安全事故,给混凝土路面加工纹路分两种方式,分未压纹和刻纹,压纹是指在混凝土路面摊铺平整之后,路面未凝固变硬之前,用压纹机将纹路压上去;刻纹是指在混凝土路面凝固到一定硬度之后,使用刻纹机硬刻上去。

根据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规定,表面构造深度一般的路段、高度公路和一级公路,规定是0.7-1.1mm;二级、三级、四级公路规定是0.5-1.0mm,遇到比较特殊的路面,可各增加0.1mm。

参考资料来源:知网—广西地方标准《高等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发布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16

混凝土路面刻纹的相关规范要求:拉槽深度应为2~4毫米,槽宽3~5毫米,槽间距15~25毫米。为减少噪音刻槽宜非等间距布置,尺寸宜为:槽深3~5毫米,槽宽3毫米,槽间距在12~24毫米间随机调整。刻槽宜采用上宽6毫米,底宽3毫米的梯形槽。参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第4,5,6条。

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是2011年11月1日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2、内容简介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2)(以下简称原规范)发布实施以来,对指导我国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保证路面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发展,公路工程技术人员积累了丰富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建设经验,并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原规范中的一些技术指标已不满足需要。根据交通运输部(原交通部)《关于下达2007年度公路工程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交公路发[2007]378号)要求,由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为主编单位,负责原规范的修订工作。

目前最新的《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版本为JTG D40-2011,自2011年12月01日起实施,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版本同时废除。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5%AC%E8%B7%AF%E6%B0%B4%E6%B3%A5%E6%B7%B7%E5%87%9D%E5%9C%9F%E8%B7%AF%E9%9D%A2%E8%AE%BE%E8%AE%A1%E8%A7%84%E8%8C%83/3200314?fr=aladdin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