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明明看起来友善,却总是独来独往?

如题所述

情感语录:为什么有些人明明看起来很友善,却总是独来独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2-23

因为每个人其实都需要独自相处的,一个安静的空间。有时候或许你一个人去吃饭,别人看来你是孤独的,其实你自己反而乐在其中。比如,宿舍几个人要一起吃饭,你要等他们忙完各种事情,其实你早可以马上去吃饭,更高效率的解决问题,可是为了和他们一起吃你要等半个小时甚至更长,吃饭的时候又要等位,本身你可以一个人直接随便找个地方就吃,然后为了顾全大家又要等很久,边聊边吃可能本身十分钟可以吃完,却要等别人吃完,和他们聊天就耗费一个小时,这时你原本想要学习或者其他的活动就会被打乱。所以有的时候给自已点空间,是非常轻松愉悦的。我经常喜欢一个人呆着,轻松自由,想做什么做什么不受控制。需要一起的玩的事后也会欣然接受邀请。

我经常一个人去健身房,一个人学习,一个人喝咖啡,一个人去书店。对每个人友善,我觉得是一种尊重,也可能和我的性格有关。独来独往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好。做自己就好。

而友善待人,对于擅长情绪管理的人来说则是小事一桩。相反,不友善却只能贪一时之痛快,却可能招致一些子虚乌有的议论。人言可畏,两相权衡,怎么选择应该很明确了。因为友善是低成本高收益的。如果养成了习惯,友善只是一个简单的下意识的行为。可是它却能为你免去不少麻烦。

想象这么一个场景吧,一个人用着令人反感的语气跟你说着无关痛痒的话。你的一个选择是友善地应和着,另一个选择是不那么友善地打断他终止这次谈话。你会选择哪个呢?

前者不过是将对方说的话抛在脑后,然后客气地搭着话,说完话之后就没什么事了。后者虽然能够发泄一时的情绪,但是结束谈话后呢?对方会怎么看待你议论你,就是一件值得商榷的事了。

独来独往不是什么坏事,一个人要是能够不怎么依赖社交便能够实现精神生活的自给自足,是可喜的事情。因为他做到了叔本华所说的“不需要通过外在的刺激来弥补内心的空虚。”但这种人毕竟是少数。在我的生活中,我见得更多的是。友善的独来独往的人,往往有自己的圈子,只不过低调不声张罢了。独来独往只是表象,友善只是基本的礼节。没有太多共同的话题,只是懒得跟你交流而已。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12-23




        我待人就很友善,我有人陪我吃饭逛街看电影,但是我还是比较喜欢独来独往。
        这两者并不冲突,我待人友善,肯定不会被人孤立,独处只是我自己选择的方式,按题者的问题来看,他可能是误会了。
      曾经,我下了课上厕所喜欢结伴同行,拉上三五个同学,至少得一个,一起说笑着去高我们一层楼的厕所(因为本层只有男厕)。因为在学校,大部分人都是结伴同行的,读书时谁没遇到一两个谈得来的朋友,如果你孤零零一个人走在校园里或是回家道路上,肯定说明没人愿意和你玩,会遭到异样眼光,除了那些特立独行的学霸们(现在我觉得他们是懂得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最重要的,把时间分配在利益最大的事情上)。我是这么认为的,所以即使道不同没有共同语言,我还是会强迫自己加入那些青春少女的话题讨论会上,勉强附和。上学放学也因为实在拉不到同路的同学,就一个人握紧书包背带低着头快快地走,那段时间练就了现在走路跨度大幅的习惯。总之,一个人痛苦,和别人在一起也痛苦,就这样熬了几年。
        不知何时起,自然而然的,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像找到了组织,在一起能聊天说地笑到东倒西歪,也能行街shopping 疯狂一整天,可是,我反而更享受一个人走路了。
        第一次一个人逛衣服,没了别人的意见左右,我更能听清自己内心喜欢那件衣服的声音,下手干净利落。第一次一个人吃饭,我能仔仔细细地品尝一份猪扒饭的香脆,一碗面条的劲道和汤底的骨香。第一次一个人看电影,不会再因为看到某些激动人心的画面而急于跟身旁的人分享喜悦,我能安静地享受视听盛宴,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尽管身旁的小女生叽叽喳喳让我有种看弹幕的感觉。第一次一个人走路,我仔细聆听身旁的一切,观察,欣赏,内心升腾起一股洞察新事物的欢欣。
        有人陪固然好,可是对于某些人来说,独处更适合,终归还是一个人,总得学会一个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