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搏,如何判断病症

脉象学是一种怎样的概念。怎样可以看的出体内的疾病

脉搏就是指浅表动脉的搏动。正常人的脉搏和心跳是一致的。脉搏的频率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婴儿每分钟120-140次,幼儿每分钟90-100次,学龄期儿童每分钟80-90次,成年人每分钟70-80次。另外,运动和情绪激动时可使脉搏增快,而休息,睡眠则使脉搏减慢。成人脉率每分钟超过100次,称为心动过速,每分钟低于60次,称为心动过缓。临床上有许多疾病,特别是心脏病可使脉搏发生变化。因此,测量脉搏对病人来讲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检查项目。
中医更将切脉作为诊治疾病的主要方法。切脉是中医传统的诊病方法,在腕部分寸关尺三部,按浮中沉分类又称三部九候。李时珍频湖脉诀分28脉,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根据师承及临床经验,脉学一代代传下来。自学必在学好中医基础后,再读脉学有关书籍,接触临床慢体会。
1、现在临床把脉多取寸口脉,即把双手桡动脉,分寸、关、尺,医生三只手指并排把于脉上,食指近腕端为寸,中指为关,拇指为尺。寸口脉属手太阴肺经,肺朝百脉,故身体各个部位的状况都可通过经络反应到寸口脉上。
2、分候:历代分候不甚一致,而普遍公认的为左手脉候左半身状况,右手脉候右半身状况;寸脉候上焦(约为膈上),关脉候中焦(约膈下至肚脐),尺脉候下焦(约为脐下);左寸候心,左关候肝,左尺候肾,右寸候肺,右关候脾,右尺候肾(尺部亦有左候肾,右候命门之说)。
3、浮中沉:把脉时手轻按(举)为浮,中取为中,重按为沉。这样三部九候都齐了。 在把脉的时候通过脉跳动的次数、浮沉、力度、宽窄、频律等等综合分析与正常脉象对比而得出异常脉象的不同之处,从而得出脉象所主病证。
如:一息(医生把脉时均匀呼吸一次)四至(脉跳动四次,偶有五次)为平脉(正常脉),一息三至为迟脉,多主寒证;一息六至为数脉,多主热证;举之有余、按之不足为浮脉,多主表证;重手按至筋骨乃得为沉脉,多主里证等等,这样的单种脉像就有二十七种,再加上复合脉像就更多。通过这些就可以综合把握疾病现阶段的病位(表里)、病性(寒热虚实)等情况从而为医生判断病证提供依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25
可以根据脉博跳动的频率来判断,因为人身体内的小问题都会影响人体脉搏跳动的频率!
第2个回答  2013-06-25
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
脉的形成原理,一言以敝之,乃气与血耳。脉乃血脉,赖血以充盈,靠气以鼓荡。正如《医学入门》所云:“脉乃气血之体,气血乃脉之用也。”所有脉象的诸多变化,也都是气血变化的反映。气为阳。血为阴。气血的变化。也就是阴阳的变化。诚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所云:“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起。从阴阳始。”气血,是打开脉学迷宫的钥匙。倘能悟彻此理,则千变万化的各种脉象,可一理相贯,触类旁通,而不必囿于众多脉象之分,划地为牢,死于句下。恰如《脉学指南》云:“上古诊脉,如浮沉迟数等,名目不多,而病情无遗。后世胪列愈伙·指下愈乱,似精反粗,欲明反晦。蓄求迹而不明理之过也。”《诊家枢要》亦云:“得其理,则象可得面推矣。是脉也,求之阴阳对持统系之间,则启源而达流,因此面识彼。无遗策矣。”
(一)气的变化对脉象的影响
1.气盛:气有余,则鼓荡血脉之力亢盛,气血必动数面外涌。气血外涌,则脉见浮,洪、实、大,长、缓纵而大等象。气血动数。则脉见数,痰、躁、促等象。
2.气郁:气为邪阻,气机不畅,或情志拂逆,气机郁滞,则气不能畅达以鼓荡血脉,脉见沉、伏、牢,涩、迟、细、短、结乃至厥。气机不畅,阳气不得敷布,经脉失却阳气之温养,致收引拘急,脉觅弦、紧,细、涩辱象。此等脉象,貌似不足,实则乃邪气亢盛所致。其与虚脉的鉴别,在于按之中有一种奔冲激荡,不肯宁静之象,与虚脉之按之无力者异。这就是以沉取有力无力分虚实。
至于病机相同,为何脉象有沉、伏、涩、短、迟等不同时区分?这是由于气机滞塞的程度、部位不同,引起气机滞塞的原因不同,因而同一病机,产生不同的脉象。脉虽各异,而显却相通。
3.气虚:气虚无力鼓荡血脉,则出现脉来无力的缓、迟,微、弱,濡,代、小、短、涩等脉象。气虚不能固于其位,气浮于外而脉浮,可见浮、虚、散、芤,微,濡、革等脉。气虚,则虚以自救,奋力鼓搏,脉可数,然按之无力。愈虚愈数,愈数愈虚。若气虚极,脉失柔和之象,亦可见强劲坚搏之脉。此乃真气外泄,大虚之脉,不可误认作实脉。
(二)血的变化对脉象的影响
1.血盛:血为邪迫,则奔涌激荡,血流薄疾,则脉见滑.数、疾、促等象。血流奔涌于外,则见脉浮、洪、实、长等象。
2.血瘀:由于邪阻,气滞,血行淤泣,脉道不利,则见沉、伏、牢,涩、细,小、短、促、结等。
3.血虚:血虚不能充盈血脉,则脉细、小,濡,短.涩等。血行不继,则脉歇止而见促,结、代等。血虚不能内守,气失依恋面外越,则脉见浮,虚,微,芤、革,散、动等。血虚经脉失于濡养,则脉拘急而弦。
为了论述清晰,故将气与血分别论述。气与血的病理变化,虽有所侧重,但往往相互影响密不可分。气血是脉象产生和变似的基础。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可以“知其要者,一言而终。”
  浮脉:轻按可得,重按则减。主病: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证。
  沉脉:轻按不得,重按乃得。主病: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邪郁于里,气血阻滞阳气不畅,脉沉有力为里实;脏腑虚弱,阳虚气陷,脉气鼓动无力,则脉沉无力。
   迟脉:脉搏缓慢,(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主病: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寒则凝滞,气血运行缓慢,脉迟而有力为实寒证。阳气虚损,无力运行气血,脉迟而无力,为虚寒证。
   数脉:脉搏急促,(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主病: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外感热病初起,脏腑热盛,邪热鼓动,血行加速,脉快有力为实热。阴虚火旺,津血不足,虚热内生,脉快而无力为虚热。
   虚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无力。重按空虚。主病:虚证:多为气血两虚,气血不足,难以鼓动脉搏,故按之空虚。
   实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有力。主病:实证:邪气亢盛而正气充足,正邪相搏,气血充盈脉道,搏动有力。
   滑脉:按之流利,圆滑如按滚珠。多见于青壮年气血充实。妊娠妇女滑脉是气血旺盛养胎之现象。均属生理现象。
   洪脉:脉大而有力,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主病:热盛。内热盛脉道扩张,脉形宽大,因热盛邪灼,气盛血涌,使脉有大起大落。
   细脉:脉按之细小如线,起落明显。主病:虚证,多见于阴虚、血虚证。又主湿病。阴血亏虚不能充盈脉道,或湿邪阻压脉道,脉细小。
   弦脉:端直而长,挺然指下,如按琴弦。主肝胆病、痛证、痰饮。气机不利,肝失疏泄,脉道拘急而显弦脉。病则气乱或痰饮内停,致使气机输转不利,出现弦脉。中医脉象学!脉的辨别和判断!
病证和脉象是密切相关的。中医对病脉的分类不够一致,有的分浮、沉、迟、数、虚、实六类;有的则述21脉、24脉、27脉或28脉不等。常见的病脉有:
  浮脉:浮在皮肤,轻按即得,重按反弱,主表证,有力为表实,无力为表虚。浮紧为风寒,浮数为风热,浮缓多表虚。浮脉多见于各种急性感染性疾病的初期,发热而见脉浮时,一般可能是由于心搏排血量增加,周围血管扩张,血管弹性阻力降低,桡动脉充盈度增大所致。
  沉脉:沉居筋骨,按之有余,举之不足,主里证。沉数为里热,沉迟为里寒,沉细为里虚,沉实为里实。沉脉的形成与心搏排血量降低,周围血管收缩,血管弹性阻力增加有关。
  迟脉:脉来缓慢,一息不满四至(一分钟不到60次)。主寒证或阳虚。其形成可因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或房室传导阻滞等引起。
  数脉:脉来快速,一息五至以上。主热证。有力为实,无力为虚。主见于热证,包括某些热性病的全过程。如邪在卫分,则脉浮数;邪入气分,则脉洪数或滑数;邪入营分,多脉细数;邪传血分,则脉细数或虚数。数脉可见于窦性心动过速,因感染因素引起的数脉多数而有力。若有心肌兴奋性增加,或因心肌力量减弱,心搏代偿性增加,以维持每分钟的输出量而见数脉的,则必是数而无力。
  虚脉:指下空虚,搏动无力。主虚证(机体功能衰弱,对疾病反应性降低)。因气不足以推动血液运行,血不足以充盈脉道,故脉体空虚,脉来无力。可分气虚、血虚、阴虚、阳虚。
  实脉:应指有力,长大而坚。主实证。邪气盛而正气不虚,病邪与正气相搏,以致脉道坚满,三候有力。
  洪脉:大而有力,来盛去衰,状如洪水。主热盛、暑证。浮大有力为洪,浮大中空为芤。由于热盛血涌,以致心搏排血量增加,周围血管扩张,收缩压增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血流速度加快,故脉来如洪水,气势滔滔。
  细脉:脉来如线,细直而软。主诸虚劳损,尤主阴虚、血虚。或见于水湿内阻。一般情况下,细弱为血虚,细数为阴虚。可能是由于血容量不足,血管充盈度降低,以致血管收缩而脉细。湿邪压抑脉道,亦可见细脉,但必细而有力。细脉可见于贫血、热性病后期或慢性消耗性疾病。
  滑脉:往来流利,如珠走盘。主血盛、妊娠、痰饮、食积。有生育能力的妇女,无病月经停止而有滑脉时,应考虑是否怀孕。这可能是孕期血液增多,血管平滑肌舒张,总的外周阻力减少,血液变稀,血流量增加所致。痰饮病如慢性肺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气肿等;食积多由消化不良引起。
  涩脉:短细不畅,如刀刮竹,往来滞涩。主见于血少、气滞、血瘀、精少,如久病体弱、贫血、闭经、肝硬化或内脏瘀血等病。亦可见于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脉来滞涩是气血运行不利的结果。血少、精伤、血流缓慢,亦可形成涩脉。
  弦脉:长而有力,指下端直,如按琴弦。主肝胆病、气郁、痰饮、痛证、疟疾。弦而有力,见于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痰饮(如慢性气管炎、哮喘、支气管扩张等)一般脉弦滑;身体任何部份的痛证、疟疾,脉亦弦,中医有“疟脉自弦”的说法;肝阴虚,脉多弦细;正常人脉象也有兼弦的。弦脉的形成,可能与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影响平滑肌收缩有关。
  紧脉:脉来绷急,状如车绳转索,弹指有力。主寒、主痛。浮紧为外感风寒、表实。沉紧为里寒痛证。紧脉形成,可能与心搏排血量增高,周围血管收缩,动脉紧张度增强等因素有关。
  结脉:迟缓脉中止,止无定数(不规则的脉搏间歇)。主气郁、寒痰、瘀血(包括心脏病、期前收缩、传导阻滞、精神紧张等)。气郁者,必兼胸胁闷胀、窜痛;寒痰者,必兼胸脘闷痞、呕恶、血瘀者,必兼心胸刺痛、唇舌紫暗。张景岳认为;结脉的形成,“多由气血渐衰,精力不继,所以断而复续,续而复断,常见久病者多有之,虚劳者多有之”。但是,气血凝结,痰食停滞以致脉道阻塞,血行不利而现结脉者,并不少见。
  代脉:脉有规律间歇,止有定数,良久复动(有定数的若干至一止,歇止后复来较迟)。主惊悸、疼痛、脏气衰弱,气血不足(见于多种心脏病)。代脉的歇止具有一定的规律,歇止而后的中间间隔,比结脉的间歇为长。代脉一般由脏气衰、血运乏力所致,但惊悸扰乱气机,或疼痛导致气逆,也可有代脉。心肌损害及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亦可见代脉。
  促脉:数(快速)脉中歇、歇无定数。主阳盛实热(包括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心肌炎、其它原因的心脏病、期前收缩、心房颤动等)、气血郁结,痰饮、食积。促而无力为津伤气脱。心房纤颤或心动过速伴有早期收缩者,多有促脉。
  中医诊断讲究的是望闻问切。
  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对病情的确切诊断都要靠对病人的综合检查问诊。
  现在中医看病也逐渐借助西医的诊断方法了:影像,实验室检查,B超,甚至是病理等等。这个不是退步,是对资源的有效应用,以增加对疾病的确诊。
  脉理兮,用心细,三法四中要熟记。人脉难,需勤理,察形辨象非容易,浮沉迟数当为纲,扩充各脉真消息,此理需明未诊前,免之行医脉难记。
  1、浮脉:轻寻脉有重无有,浮脉漂然肉上游,水帆木浮向难求,浮脉中间仔细究,有力恶风表实症,无神无力指虚游,浮脉里有七瓣(浮紧、浮缓、浮滑、浮数、浮迟、浮虚、浮洪),其中理性要经验。
  2、洪脉:洪脉满指波涛似,来时有力去悠自。脉洪阳盛主夏旺,非是火盛治灾时。
  3、实脉:实脉当当更属长,举按充实力最强,新病逢时是火盛,久病气痛身遭秧。
  4、长脉:长脉直过本位前,迢迢自弱往长延,心强肾足气本状,尤似长剑实脉联。
  5、短脉:短脉象形真似龟,藏头露尾筋中垂,寸尺可凭关不诊,涩微动结似相随,主病逢之为难治,概失真元气多亏。
  6、芤脉:两边殷实中间空,芤形脉似软如葱,寸阳见芤血上溢,芤现迟脉下流红,芤形浮细须轻诊,失眠脉浮神无从,气血伤耗精神损,自汗阳虚类骨蒸。
  7、散脉:散脉形浮无沉候,至数难寻数不凑,扬花满指散乱飘,按之分散归难求,产是早生胎为堕,久病脉散必丧命。
  8、沉脉:沉脉壮重下迎指,拨去浮萍水下石,按之无力真元弱,有力为痛是气滞,中寒其脉均沉类,沉紧、沉滑、沉弦、沉细、沉数、沉迟、沉微,数头机关勿误人。 9、微脉:细微脉小至如弦,沉而极细最不断,春夏少年均不宜,春冬老弱确为善。
  10、伏脉:沉骨之深伏脉游,下指推筋靠骨求,真气不行症痞结,脉丧泻之不出头。
  11、弱脉:沉细软绵似弱脉,轻寻无路浮难采,元气耗损精血虚,少年可虑白头矣。
  12、虚脉:虚脉举指迟大软,按之无力又空闲,精神气血都伤损,病因伤精心多汗。
  13、牢脉:沉而下伏力很强,牢形实大和弦长,劳伤微疾真精损,气喘腹疝七情伤。
  14、革脉:革脉肢体自浮急,细诊真似按鼓皮,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血虚或“梦遗”。
  15、迟脉:按寻肉内至来三,来往极慢步跚跚,浮迟而寒是表证,沉迟里冷必定见。缓、结、代、涩居迟类,不究详细莫轻谈。
  16、缓脉:缓脉四至通不偏,和风杨柳袅自然,欲从脉里求神气,只在从容和缓间,缓迟气血皆伤损,和缓从容为气安。
  17、结脉:脉缓一指复又来,结脉肢体记在怀,悲虑积中成郁结,五芤交攻为痞灾。(五芤:气、血、痰、饮、食)
  18、代脉:缓之不能随手知,几动一停来迟迟,代是气衰凶且甚,妊娠不同生机是。
  19、涩脉:脉道艰涩难疏通,细迟短散何成形,来往湿滞似刮竹,病蚕食叶咽难成,思虚交愁里积久,不但损血又伤精。
  20、数脉:来往急速数脉形,一息六至仔细凭,数脉属阳热可知,只因虚实火来乘,实要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急、紧、弦、滑、动、促,都从数脉安排定。
  21、疾脉:快过数者脉名疾,载阳又可阳凶升。
  22、紧脉:数又弦急合成紧,举如转索切若绳。浮紧表寒身体痛,沉紧逢见腹痛疼。
  23、弦脉:举迎弹手按不转,弦长端直若丝弦,受病轻重如何认,指在弦上软硬看。
  24、滑脉:滑脉如珠滚滚来,往来流利却还前,停食痰气胸中瘀,妇女滑缓定是胎。
  25、动脉:动脉摇摇数在关,没头没尾豆形圈,动主惊悸心空虚,汗出发热阴阳参。
  26、促脉:数而又止促脉乎,进必无生退可出,促脉三焦火焱盛,原因有五细推数。血、气、痰、食、饮,停留一种病由处。
  27、濡脉:濡脉浮取极不力,按之随手又戚弃,血虚阳虚身体乏,汗多夜间骨蒸遗。凭脉验证如明镜,学者用心都精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