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哲学,“是”

书上有一段看不懂,一下为部分原文:

当柏拉图说形式就是“是”,就是真正的存在的时候,他并没有把形式区分成不同种类的“是”和存在。在他那里,人的形式,大的形式,美的形式都是同等层次上的。这就引起了许多问题,如一物必须分有许多形式。在一定意义上,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正是从柏拉图哲学的这一不足开始的。他在《形而上学》中说:“一般看来,如果我们在寻求‘是’的事物的元素,而又不区分事物被说成‘是’的多种含义,我们就无法取得成功,尤其是如果对事物所构成的元素的寻求是按照这种形式进行的话。”亚里士多德自己认为对“是”进行了多种划分……

什么叫
并没有把形式区分成不同种类的‘是’和存在
人的形式,大的形式,美的形式都是同等层次上的
一物必须分有许多形式
亚里士多德那句话也不太懂

求详解,谢谢
亚里士多德那句话看不懂,能不能举个例子…

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对其教学思想影响尤甚。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而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素而表现出暂时变动等特征。由此出发,柏拉图提出了一种理念论和回忆说的认识论,并将它作为其教学理论的哲学基础。
柏拉图认为任何一种哲学要能具有普遍性,必须包括一个关于自然和宇宙的学说在内。柏拉图试图掌握有关个人和大自然永恒不变的真理,因此发展一种适合并从属于他的政治见解和神学见解的自然哲学。
柏拉图认为,自然界中有形的东西是流动的,但是构成这些有形物质的“形式”或“理念”却是永恒不变的。柏拉图指出,当我们说到“马”时,我们没有指任何一匹马,而是称任何一种马。而“马”的含义本身独立于各种马(“有形的”),它不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中,因此是永恒的。但是某一匹特定的、有形的、存在于感官世界的马,却是“流动”的,会死亡,会腐烂。这可以作为柏拉图的“理念论”的一个初步的解说。
柏拉图认为,我们对那些变换的、流动的事物不可能有真正的认识,我们对它们只有意见或看法,我们唯一能够真正了解的,只有那些我们能够运用我们的理智来了解的“形式”或者“理念”。因此柏拉图认为,知识是固定的和肯定的,不可能有错误的知识。但是意见是有可能错误的.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有一个著名的洞穴比喻来解释理念论:有一群囚犯在一个洞穴中,他们手脚都被捆绑,身体也无法转身,只能背对着洞口。他们面前有一堵白墙,他们身后燃烧着一堆火。在那面白墙上他们看到了自己以及身后到火堆之间事物的影子,由于他们看不到任何其他东西,这群囚犯会以为影子就是真实的东西。最后,一个人挣脱了枷锁,并且摸索出了洞口。他第一次看到了真实的事物。他返回洞穴并试图向其他人解释,那些影子其实只是虚幻的事物,并向他们指明光明的道路。但是对于那些囚犯来说,那个人似乎比他逃出去之前更加愚蠢,并向他宣称,除了墙上的影子之外,世界上没有其他东西了。
柏拉图利用这个故事来告诉我们,“形式”其实就是那阳光照耀下的实物,而我们的感官世界所能感受到的不过是那白墙上的影子而已。我们的大自然比起鲜明的理性世界来说,是黑暗而单调的。不懂哲学的人能看到的只是那些影子,而哲学家则在真理的阳光下看到外部事物。但是另一方面,柏拉图把太阳比作正义和真理,强调我们所看见的阳光只是太阳的“形式”,而不是实质;正如真正的哲学道理、正义一样,是只可见其外在表现,而其实质是不可言说的。
柏拉图的《理想国》还向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理想的乌托邦的画面,柏拉图认为,国家应当由哲学家来统治。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的公民划分为卫国者、士兵和普通人民三个阶级。卫国者是少部分管理国家的精英。他们可以被继承,但是其他阶级的优秀儿童也可以被培养成卫国者,而卫国者中的后代也有可能被降到普通人民的阶级。卫国者的任务是监督法典的制定和执行情况。为达到该目的柏拉图有一整套完整的理论。他的理想国要求每一个人在社会上都有其特殊功能,以满足社会的整体需要。但是在这个国家中,女人和男人有着同样的权利,存在着完全的性平等。政府可以在为了公众利益时撒谎。每一个人应该去做自己分内的事而不应该打扰到别人。在今天看来,柏拉图描绘的理想国是一个可怕的极权主义国家。但是“理想国其实是用正确的方式管理国家的科学家的观点”,柏拉图本人并没有试图实现理想国中的国家机器。
柏拉图在《律法》(The Laws)则指出,“宪法国家”是仅次于理想国的最好的国家。他在该书中同样指出,妇女和男人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和训练。
柏拉图企图使天文学成为数学的一个部门。他认为:“天文学和几何学一样,可以靠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来研究,而不去管天上的星界。”柏拉图认为宇宙开头是没有区别的一片混沌(The cosmos itself seemed to Plato to be forever titled toward chaos.)。这片混沌的开辟是一个超自然的神的活动的结果。依照柏拉图的说法,宇宙由混沌变得秩序井然,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造物主为世界制定了一个理性方案;关于这个方案付诸实施的机械过程,则是一种想当然的自然事件。
柏拉图的宇宙观基本上是一种数学的宇宙观。他设想宇宙开头有两种直角三角形,一种是正方形的一半,另一种是等边三角形的一半。从这些三角形就合理地产生出四种正多面体,这就组成四种元素的微粒。火微粒是正四面体,气微粒是正八面体,水微粒是正二十面体,土微粒是立方体。第五种正多面体是由正五边形形成的十二面体,这是组成天上物质的第五种元素,叫做以太。整个宇宙是一个圆球,因为圆球是对称和完善的,球面上的任何一点都是一样。宇宙也是活的,运动的,有一个灵魂充溢全部空间。宇宙的运动是一种环行运动,因为圆周运动是最完善的,不需要手或脚来推动。四大元素中每一种元素在宇宙内的数量是这样的:火对气的比例等于气对水的比例和水对土的比例。万物都可以用一个数目来定名,这个数目就是表现它们所含元素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07
在柏拉图那里,各种形式都是同等层次上的,意思就是说柏拉图没有区分出“实体”和“属性”。一张桌子是大的,在柏拉图看来,就是这张大桌子分有了“桌子”和“大”这两个理念,这两个理念在柏拉图那里是没有层次之分的,都是独立存在的,而亚里士多德就把这不同的理念(也就是他说的“形式”)分开了,把“桌子”看成是“实体”,把“大”看成是“属性”,“桌子”是可以独立存在的,“大”就不能独立存在,“大”其实是“属性”,是一种“关系”,它是从属性的。追问

谢谢,这个问题明白了。但为什么会引出"一物必须分有许多形式"这个问题?它怎么是问题?

追答

答案表述有错误。“大”作为“关系”不是“属性”,颜色这样的规定才是“性质”。“大”是不能分有的,这就是说“一物必须分有许多形式”是有问题的;而且就是“桌子”、“红”这样的理念用分有也会有问题,比如第三者问题。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7-06
其实这是从亚里士多德的角度来看柏拉图的存在论的缺陷。亚里士多德认为“是”也就是“存在”本身是说不清楚的,因为存在本身是不可能被直接察觉到的,因此对存在的理解只能从存在的意义或者说形式去理解存在,亚里士多德称之为“范畴”,也就是形式。而亚里士多德认为范畴有十个:本体、数量、性质、关系、地点、时间、状态、具有、主动、被动。显然,任何一个现实事物都具有这些形式,这些形式也不可能划归为同一个东西。相反柏拉图是没有这样的区分的,认为事物是对理念的分有,也就是对形式的分有。那么必然的任何一个事物都一定是对不同形式的分有,而无法划归于对一个形式的分有。而在柏拉图那里,一个事物则是对一个理念的分有,最后最高的理念是善,一切事物最终都是对善的分有。亚里士多德是不同意这一点的,他认为真正的实体是个体,而不是统一的理念。追问

一物必须分有许多形式"有什么问题吗?一物必须分有许多形式,而不同形式分有善,所以一个事物最终分有的是善。这样理解不对吗?

一物必须分有许多形式"有什么问题吗?一物必须分有许多形式,而不同形式分有善,所以一个事物最终分有的是善。这样理解不对吗?

第3个回答  2013-07-06
其实下午6点就看到你的问题,因为懒得那么多字,所以望而却步,看看有没有别人来解答你的问题(笑)睡觉前,又看了下,因为现在对哲学感兴趣的人太少,想帮助一下那些真正对哲学感兴趣的人!个人觉得1楼没有把问题解释清楚,说说我的看法,其实要搞清楚你的第一个问题,我们首先应该谈谈柏拉图眼中的形式,他认为客观存在的事物不是真实的存在,而是所谓“理念”的影子和摹本。具体事物是千变万化的,“理念”却是事物的具体事物的本质和原型,它是唯一的,不变的,绝对的!打个比方,具体的椅子是多种多样的,而椅子的“理念”则是唯一的,是一切椅子的原型和模板。“理念”是脱离了个性的共性!柏拉图把“理念”看做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永恒不变的本质和派生万物的原型!所以造成了你的第一个问题,人的形式,大的形式,美的形式的本质都是在“理念”这个同等的层次上面!而亚里士多德为了弥补这一不足,他的哲学是建立在“实体”学说上的,他认为实体首先是个别具体的事物,如一个人或者一张桌子等等,人们只有认识了“个别”才能达到“一般”。在世界上,“个别”是独立存在的,而“一般”则不能独立存在。他把个别具体的事物称为“第一实体”,认为它是其他一切东西的基础!所以他的哲学是把形式进行了各式各样划分!应该能看的懂吧?
第4个回答  2013-07-06
看不懂啊急急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