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的来历

如题所述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

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0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扩展资料:

保护修缮

1961年国务院公布龙门石窟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龙门风景名胜区被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200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4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

2009年,龙门石窟被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中国现存窟龛最多的石窟,创造了现存窟龛数量中国之最。

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于2007年3月28日结束了面部修缮工程,保护人员没有对大佛进行大的修复,只是对大佛表面除尘除污,封堵大佛自身和周边细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龙门石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8-28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根据《魏书》记载,龙门石窟开凿于云冈石窟之后。自古以来,龙门山色被列入洛阳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石窟就开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间。它始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都洛阳前后。当时孝文帝深感国都偏于北方不利于统治,而地处中原的洛阳自然条件优越,于是在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同时拉开了营建龙门石窟的序幕。这一时期北魏统一北方,外来的宗教佛教成为思想统治的精神支柱。为了控制中原地区,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将国都平城(今山西大同)迁于洛阳。龙门石窟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迁都洛阳的前几年。此后在东魏与西魏、北齐与北周、隋、唐、五代、北宋、明都有修复和续作,其中以北魏和唐代的开凿活动规模最大,长达150年之久。在龙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仅占10%左右。
编辑于 2020-05-24
查看全部6个回答
【携程】龙门石窟 订门票上携程 说走就走!

携程门票价格低,即时预订,无需等待,入园有保障!携程旅游,海量门票,投你所好!
携程旅游信息技术(..广告 
洛阳龙门石窟门票预订_就上【携程】_暖暖温泉_等你来泡
携程APP查看 洛阳龙门石窟门票预订,APP预订有优惠,详尽在线攻略,省心省力立即下载!
m.ctrip.com广告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龙门石窟的石窟名字的来历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常识艺术篇。
5赞·202浏览2017-02-19
洛阳龙门石窟的由来和建成
龙门由来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城南13公里,这里是香山和龙门山两山对峙,伊河水从中穿流而过,远望犹如一座天然的门阙,所以古称“伊阙”。到了隋朝,隋炀帝杨广曾登上洛阳北面的邙山,远远望见了洛阳南面的伊阙,就对他的侍从们说,这不是真龙天子的门户吗?古人为什么不在这里建都?一位大臣献媚地答道,古人并非不知,只是在等陛下您呢。隋炀帝听后龙颜大悦,就在洛阳建起了隋朝的东都城,把皇宫的正门正对伊阙,从此,伊阙便被人们的习惯的称为龙门了。   昔日历史   龙门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温泉增辉。自古以来,龙门山色被列入洛阳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石窟就开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间。它始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都洛阳前后。当时孝文帝深感国都偏于北方不利于统治,而地处中原的洛阳自然条件优越,于是在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同时拉开了营建龙门石窟的序幕。龙门石窟经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和北宋等朝,雕凿断断续续达400年之久,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规模营建有140多年,因而在龙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仅占10%左右。据统计,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佛塔70余座。龙门石窟是中国古碑刻最多的一处,有古碑林之称,共有碑刻题记2860多块,其中久负盛名的龙门二十品和褚禭良的伊阙佛龛之碑,分别是魏碑体和   莲花洞   唐楷的典范,堪称中国书法艺术的上乘之作。龙门全山造像11万余尊,最大的佛像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最小的佛像在莲花洞中,每个只有2厘米,称为微雕。   龙门石窟是历代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它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北魏和唐代的造像反映出迥然不同的时代风格。北魏造像在这里失去了云岗石窟造像粗犷、威严、雄健的特征,而生活气息逐渐变浓,趋向活泼、清秀、温和。这些北魏造像,脸部瘦长,双肩瘦削,胸部平直,衣纹的雕刻使用平直刀法,坚劲质朴。北魏时期人们崇尚以瘦为美,所以,佛雕造像也追求秀骨清像式的艺术风格。而唐代人们喜欢以胖为美,所以唐代的佛像的脸部浑圆,双肩宽厚,胸部隆起,衣纹的雕刻使用圆刀法,自然流畅。龙门石窟的唐代造像继承了北魏的优秀传统,又汲取了汉民族的文化,创造了雄健生动而又纯朴自然的写实作风,达到了佛雕艺术的顶峰。   龙门石窟也是书法艺术史的宝藏。著名的书法精品龙门二十品,是后代碑拓鉴赏家从龙门石窟众多的石刻造像题记中精选出来的书法极品。这些碑刻不仅记录了发愿人造像的动机、目的,还为石窟考古分期断代提供了依据。清代学者康有为曾大力提倡整个社会书写要用魏碑体,还称赞魏碑有十美,如:笔法跳跃,结构天成,血肉丰美等。时值今日,魏碑体还作为标语、装潢用字广泛使用。由此可见,二十品在书法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龙门石窟是佛教文化的艺术表现,但它也折射出当时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时尚。石窟中保留着大量的宗教、美术、建筑、书法、音乐、服饰、医药等方面的实物资料,因此,它是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
38赞·2,660浏览2017-11-28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的来历和作用是什么?
此石窟位于洛阳城南约12公里,这里南北两山对峙,伊水穿流其间,远望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故又称“伊阙”,龙门石窟就在此地,现已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门石窟最早开凿于北魏,大约是魏孝文帝定都洛阳时期,此石窟开凿时间十分长久,后来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宋等。据统计,两山现存窟龛2100多个,造像达十万余尊。其中最大的造像高17.17米。最小的只有2厘米。另外还有佛塔四十余座,造像题记3680品。龙门石窟有好多洞窟,比较有名的有宾阳洞、潜溪寺、万佛洞、奉先寺、古阳洞等,在此只说宾阳洞和奉先寺。 宾阳洞由中、北、南三洞组成,它是龙门石窟群中著名的洞窟。宾阳中洞即主洞,位于龙门西山北部,是北魏宣武帝元恪为其父母孝文帝和文昭皇太后做功德营建的二窟之一。自北魏景明元年(500)至正光四年(523),历时达24年,是龙门造像中雕凿时间最长、用工最多而又最富丽堂皇的一个洞窟。本尊释迦牟尼位于中央,像高8.4米,面部清秀,鼻高且大,口含笑容,为北魏时期的我国石刻艺术中之上品。主佛两侧侍立二弟子、二菩萨。两侧壁上雕一佛二菩萨。窟的顶部雕有十个伎乐天人飞翔在莲花宝盖周围。宾阳北洞是北魏时期始凿的,到唐代初年才完成。正中阿弥陀佛高7.55米。佛的背光如熊熊燃烧的火焰,但细看又似葫芦之纹。雕刻工细生动,是唐代佛像背光火焰纹的佳作。佛两侧刻罗汉和胁侍菩萨;门口两侧浮雕二天王,形态威猛有力。宾阳南洞是从北魏至隋代所凿的,中刻阿弥陀佛,面部丰润,衣纹流畅。洞内大小佛龛不计其数。洞顶在莲花宝盖周围有两个捧供品的供养人和六个伎乐天人,衣带飘动,典雅秀丽。
1赞·67浏览2020-01-02
龙门石窟名字的来历 ³√³√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2赞·162浏览2017-02-19
龙门石窟 最大的九尊佛像 分别是哪些?来历?
龙门石窟最大的窟,叫做“奉先寺”,奉先寺造像布局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等九尊大像。 奉先寺的主尊是卢舍那大佛。大佛通高十七米多,仅耳朵就有一米九。在佛经中,卢舍那是佛在显示美德时的一种理想化身。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是唐高宗及武则天亲自经营的皇家开龛造像工程,工程设计和施工是由高宗亲自任命制定。为此,武则天曾经与咸亨三年捐出“脂粉钱二万贯”。所以修建的官员为了讨好武则天,就把佛像雕刻成武则天的模样。卢舍那佛被赋予了女性的形象:面容丰腴饱满,修眉细长,眉若新月,眼睑下垂,双目俯视,嘴巴微翘而又含笑不露,她庄重而文雅、睿智而明朗, 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 卢舍那佛像两边还有二弟子迦叶和阿难,高10.65米, 形态温顺虔诚,迦叶和阿难是释迦牟尼最亲近的弟子,被佛教徒看作是佛身边的胁侍。迦叶尊者全称摩诃迦叶。意译大迦叶。相传他是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人,属婆罗门种姓,原来是一个外道。释迦牟尼成道后第三年化度他为弟子,跟佛陀学习佛法。据说八天就得道成为阿罗汉。迦叶入了佛门,曾率领500弟子在韦提河山修习头陀苦行,因此被称为“头陀第一”。受到佛陀的赞许,称他是“大行渊广”。迦叶是佛陀生前喜爱的弟子之一。相传,有一次开大会,释迦登座面对众人,不回答大家的问题,只捻花示众,众人不得其解,惟有迦叶含着微笑会心领悟,独得佛陀“心传”,于是被释迦指定为亲授衣钵的直传弟子。佛陀死后,迦叶取得了佛教领袖的地位。阿难是阿难陀的略称。意为“欢喜”,“喜庆”,相传是斛饭王的儿子,佛陀的堂弟。25岁时出家成为释迦弟子,在释迦身边忠心耿耿待了25个年头,深得释迦的真传。传说阿难博闻强记,知识渊博,被认为是十大弟子中“多闻第一” 二菩萨是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 高13.3米,和善开朗。普贤与文殊为释尊的二胁士,普贤侍右,主侍定德门,文殊侍左,主侍智德门。表示如来教法,是行解并进,定慧双修。是我国佛教四大菩萨(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地藏菩萨、普贤菩萨)之中. 天王手托宝塔,显得魁梧刚劲。奉先寺内的两大天王,南壁为南方增长天王,北壁为北方多闻天王,又名毗沙门天王。佛经上说,毗沙门天王麾下就有8名大将,统领着众多的夜叉。奉先寺内的北方多闻天王像高10.5米,它身披铠甲,手托宝塔,足踏药叉,威风凛凛,动作逼真,形神兼备,南壁的增长天王已风化崩圯。“增长”意为能传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佛法,故名增长天王。他住须弥山琉璃埵,身穿甲胄,手握宝剑,为的是保护佛法不受侵犯。他负责守护南瞻部洲,是保护南方阎浮提洲的统领。他可以令人增长智慧和善根,手中所持宝剑能断烦恼,增智慧。 金刚力士雕像比卢舍那佛像旁的力士像更加动人,是龙门石窟中的珍品,1953年清理洞窟积土时,在极南洞附近发现的,是被盗凿而未能运走遗留下的。只见金刚力士两眼暴突,怒视前方,二手握拳,胸上、手、腿上的肌肉高高隆起。整座雕像造型粗犷豪放,雄健有力,气势逼人。南壁的坚固力士也已风化崩圯。 在中国古代的传说中是守护四极的天神,女娲补天后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20-05-24
龙门石窟简介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区南面12公里处,是与大同云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齐名的我国三大石窟之一。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千都洛阳(公元494年)前后,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1300多个石窟。现存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品,佛塔50余座,造像10万余尊 。龙门石窟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

龙门石窟石像

  龙门石窟的石像不知是自然风化还是人为破坏,已经所剩无几了,但这些创伤更增添历史沧桑感,厚重感。比如有一尊极美的菩萨体态婀娜,站姿成S型,浮尘搭在肩上,手拎宝瓶,很有唐朝女子的感觉。据说,梅兰芳出神的瞻仰其2个小时,创了《洛神赋》之后她的名声就大振,话说树大招风,结果被人把脸盗走。其中,一处露天大佛还算精品,体态庞大、雕工精美,吸引了众多游人。石窟尽头还有一座桥连接两岸,过了桥来到对岸,回望龙门石窟,更加惊叹它的宏伟。

龙门石窟山泉

  另外,龙门石窟的龙门山上流下来的山泉质量非常高,有很多当地的小孩在那里玩水,清澈无比;钟楼敲击不要钱,所以钟声不断,很是那么点味。龙门外有一条买纪念品的街,很不错,有东西很便宜,要注意货比三家,有的东西特贵。唐三彩比较难区分,也有很水货的,出门的地方有个酒历史博物管,很小,在二楼,能够见到历代的酒具。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5-24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根据《魏书》记载,龙门石窟开凿于云冈石窟之后。自古以来,龙门山色被列入洛阳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石窟就开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间。它始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都洛阳前后。当时孝文帝深感国都偏于北方不利于统治,而地处中原的洛阳自然条件优越,于是在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同时拉开了营建龙门石窟的序幕。这一时期北魏统一北方,外来的宗教佛教成为思想统治的精神支柱。为了控制中原地区,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将国都平城(今山西大同)迁于洛阳。龙门石窟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迁都洛阳的前几年。此后在东魏与西魏、北齐与北周、隋、唐、五代、北宋、明都有修复和续作,其中以北魏和唐代的开凿活动规模最大,长达150年之久。在龙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仅占10%左右。
第4个回答  2023-09-30
龙门石窟是中国著名的古代石窟艺术宝库,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东南部的龙门山上。它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种类最多的石窟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龙门石窟的来历是怎样的呢?
龙门石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魏时期(公元493年至公元534年)。在这个时期,北魏皇帝为了加强政治和军事力量,开始大规模修建佛教石窟。而选择在洛阳修建石窟的原因,一方面是洛阳作为当时的东都,政治地位重要;另一方面,洛阳地理环境优越,有可供开凿石窟的天然峡谷。
龙门石窟得名于所在地的龙门山。这座山因山势险峻而得名,同时也为修建石窟提供了天然的岩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龙门石窟得以留下丰富多样、精美绝伦的佛像和壁画。
龙门石窟以其雄伟壮观的佛像和精美绝伦的壁画而著名。这些佛像和壁画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高度成就。其中,最著名的是世界上最大的卧佛造像,长达17.14米,被誉为“东方巨龙”。
龙门石窟还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和壁画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石窟中的佛像造型栩栩如生,神态各异;壁画则描绘了佛教故事、历史事件和社会生活等丰富多样的主题。这些作品不仅在艺术技法上达到了极高水平,同时也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宗教和社会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龙门石窟之所以能够保存至今,并得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得益于历代修缮和保护工作。尽管经历了多次战乱、灾害以及时代变迁等考验,但由于修建时采用了坚固耐久的工程结构和材料,并得到后人的精心保护与修复,使得龙门石窟得以保存至今。
龙门石窟作为中国古代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其来历可以追溯到北魏时期。它以其丰富多样、精美绝伦的佛像和壁画闻名于世,展示了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高度成就。龙门石窟也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和壁画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经过历代修缮和保护工作,龙门石窟得以保存至今,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