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案例分析案例一: 发生在小浪底工地的故事

到目前为止,小浪底是我国在黄河上兴建的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将使黄河的防洪能力从目前的 60 年一遇提高到 1000 年一遇 。 由于工程引进了 11 .90 亿美元的国际贷款,按照世界银行的规定,必须进行国际招标。经过激烈竞争,意大利、德国、法国的三个公司以低价位、高质量的优势分别中标大坝工程、泄洪工程、发电设施工程的责任方。这些公司中标后,又将各自的部分工程以工程分包或劳务分包的形式分包给其他的外国公司或中国公司,形成了工地上 51 个国家 700 多名外商和上万名中国建设者同台竞技的局面。
1994 年 9 月 12 日 ,小浪底主体工程开工,工地上没有说了就算的唯一领导,也没有绝对权威,不论业主、承包商、工程队,大家都必须遵循的唯一准则就是合同,谁违反合同谁受罚,低报价、高索赔是国际惯例。于是,工地上发生了一系列耐人寻味的故事。
故事 一 :一名中国工人在施工中掉了 4 颗钉子,外方管理人员马上派人去拍照。不久,中方收到一封信函:浪费材料,索赔 28 万元。计算依据是:一个工作面掉 4 颗钉子,一万个工作面就是 4 万颗。钉子从采购到施工现场,经历了运输、储存等 11 个环节,成本已翻了 32 倍。
故事二:在尾水洞工程施工中,由于天热,有一位职工把安全帽摘下来放在旁边,外方管理人员马上跑过来拍照。第二天这位工人便接到了一份罚款 50 元的通知单。后来不管天多热,这位工人再也不会摘下安全帽了。
故事三:导流洞施工现场,一个水龙头没有拧紧,水“啪嗒、啪嗒”往下滴,一位须发斑白的外方工长站在一旁,边观察、边纪录,寒风中足足站了两个多小时。第二天,一张“流了多长时间,浪费了多少水”的现场纪录便放在中方现场经理的案头,后果是那个班组全体人员当月工资扣除了一半。
故事四:中外双方合作开挖排水洞,外方负责钻洞爆破,中方负责除渣,合同对各工序所用时间都有一定要求。外方为了提高效率绞尽了脑汁,打钻时,什么时候开钻,几分几秒钻了多深,几分几秒提钻,都作详细记录,认真分析总结怎样将时间缩到最短。洞身喷水泥浆时,用了多少料,喷了多大面积,是否浪费了,当天就用电脑分析,随时调整。而中方施工没有日报表制度,材料不够就追加,到月底算账亏了,亏在哪里都不清楚。中方负责除渣,总是慢半拍,到月底结账时,中方每人每月只得了 30 元钱,第二个月,中国工人个个 象 上足劲的发条。
故事五:某隧道局有 3000 多员工,分包一项工程干了 9 个月,共被索赔 5700 多万元,而他们的全部劳务收入只有 5400 万元,这意味着 9 个月的辛劳是以倒贴 300 万元为报偿的。
一位干了几十年的“老水电”说:在老外手下干,有一种如履薄冰之感:多用了材料,外商会不会索赔?完不成定额外商会不会索赔?逼着你把每天的工作做好。小浪底建设管理局的一位领导说:“我敢打保票,从小浪底出去的工人,今后在国内会更有竞争力。”
问题:
1.你认为外方采用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管理模式?如果你是中方的施工经理将会采取何种对策减少损失?
2.昂贵的学费对中国企业有何启示?
学管理的给解答下,如果答案好的话,不仅给平最佳答案,我还会追加适当的分数

2、(1)外方采用的是泰勒科学管理模式,完整的运用了泰勒科学管理模式中的①工作效率和工作定额管理。通过进行工时和动作研究,制订合理的工作定额,保留和改善必要的动作,使生产率得到提高。②科学选人用人。为工作挑选最合适的人。要为每一项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并对工人进行培训。③标准化管理。要求操作方法、使用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及作业环境标准化。④差别计件工资管理。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对于按照标准操作方法在规定的时间定额内完成工作的工人,按较高的工资率计算工资,否则按较低的工资率计算工资。⑤把计划职能和作业职能分开,明确划分两种职能。计划职能人员负责研究、计划、调查、控制以及对操作者进行指导,逐步发展管理专业队伍。⑥例外原则,实质是实行分权管理,工人和雇主两方面都要认识提高劳动生产率对双方的利益,以便共同协作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2)中方的施工经理应该向外方学习精心做好计划安排,每件事在实施前定好标准,加强工作的科学性。多运用管理学的原理例如:泰勒科学管理模式。做到准确、及时完成任务。不能再做画一个进度图,然后不断的赶工期,拿奖金而忽略质量的事情。注重每一个过程的细节,反复研究,严格执行,堵住漏洞。严格遵守合同,不给外方有索赔的机会。然后,主动出击发现外方有任何违反合同的表现马上取证,保留证据。申请索赔,维护我方利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6-13
培养人才学费要降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