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云纱”面料很华丽珍贵!但是,你知道它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吗?

如题所述

作为一个生长在“香云纱”原产地城市的我来说,必须要给大家安利一波“香云纱”的服饰。这大概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还依靠纯原生态植物和纯手工织染的面料之一了。从上色到固色,都非常耗费时间和人力,最少需要半个月才能完成一匹布的染色,比起其他面料制作起来困难太多。

香云纱制作出来的服饰在全国各地都有售卖,但价格十分昂贵,一套很简单的香云纱长裙,动辄几千块,要是颜色丰富一点,印花复杂一点的,设计再精巧一点,上万也是很常见的。可能大多不了解香云纱历史的人,都会认为如此特殊的面料,应该是产自于浙江这样的丝织大省。实际上香云纱却是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的地方特色产物,几乎是只有顺德人才能做出如此完美的面料。

你不信?不信就接着往下看。因为顺德特有的地理环境,在长达六百多年的时间里,才慢慢积累出香云纱如此特殊的制作过程。

首先香云纱的原料一般都是用当地人自己养大的蚕所吐出来的丝织成的原绸料。等把要染色的坯绸准备好后,就需要准备一个非常重要的物品,要用其达到染色的效果。而这个东西就是薯莨。用薯莨汁浸泡完坯绸后,再用顺德当地河涌里未被污染的河泥把坯绸的一面全部涂抹,经历发酵晾晒后,再将坯绸清洗晾晒,用青草地软化,然后才是成品。

这里面的每一个环节,都最好是用本地的特产物品,比如本地蚕吐的丝,本地丝织的绸,本地绸染的薯莨汁,本地河泥包的绸。现在我们再来具体讲一下香云纱的制作过程。

第一步:将准备好的坯绸进行薯莨汁的多次浸染。

一般坯绸一定是要纯蚕丝编织而成,把它们剪成20米左右一段准备好放在一边,将薯莨压碎分四次泡进水里,得到浓度不一的四种薯莨汁液。再把准备好的坯绸先放进第一道最浓的薯莨汁中,浸泡搅拌均匀,再捞出晒干,然后喷第二道薯莨汁后再晒干,再喷再晒,重复多次。接着再把坯绸放进第三道薯莨汁中浸泡半小时,捞出晒干,再泡再晒,重复多次后再用这道水用50度左右的温水煮5分钟左右,捞出晒干。最后用第四道水再浸泡半小时坯绸,重复泡晒多次后,再煮一次晒干后再泡半小时,然后捞出晒干折好。

第二步:将经过薯莨浸染的坯绸准备好过泥。

在完全遮光的地方把坯绸平铺打开,在向上的一面均匀地涂抹上从河里掏出来的细腻干净的泥沙。只要薄薄的一层,涂抹完成后,将坯绸对折后抬到平地上晾晒40分钟左右。最后将这些过了泥的坯绸抱进河里清洗。

第三步:最后一次浸染薯莨汁并晒干。

洗干净河泥的坯绸,在草地上铺平晒干然后再放在薯莨汁里浸泡半个小时,然后捞出来放到草地上晒干。一直等到太阳快要下山时,等坯绸吸收了草地上的露水,慢慢变软后,再将其折叠起来。这就是成品。

我们把这整个制作过程叫做“三蒸九煮十八晒”,整个过程长达半个月之久,制作出来的香云纱质地有韧劲却不失柔滑。一匹布正反有两种颜色,一面黑亮,一面呈彩色或棕色。做出来的衣服穿着凉快,不会沾身,有垂感,还有一种特别的古朴美,被称为面料中的“软黄金”。

而如今在顺德的伦教镇,有一个香云纱博物馆,香云纱的制作也大多都在伦教完成,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去顺德旅游,并且体验一次香云纱的制作过程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28

人人都向你提起香云纱时,就会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面料。旁着一身名气、香艳、华贵又附有民国的传奇色彩!

没有哪一种面料,就像香云纱一样,需要泥土、雨露、阳光、空气,用桑蚕丝作底料,以莨液为营养,在日月晨曦中自然作物。

香云纱浸润岁月,自然天成,古色古香,传承百年“三洗九煮十八晒”成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香云纱的起源很妙,听说是渔民为了让渔网更加耐用耐磨,便在网上涂抹了莨液,渔网捕鱼时,沾染河泥,日复一日,渔网变得黑暗且有爽脆感。工艺的形成确实有趣,是机缘巧合下的生活智慧。民间的烟花气,日常平时,造就了令人惊叹的香云纱,没曾想一不小心,便惊艳了一整个年代。

香云纱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手工制作植物染色面料,产于广东佛山市顺德区,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由于它的制作工艺特性,制作时间长,要求的技艺精良。而且是体力劳动,又要求技术熟练并且要有很大的耐心。大多年轻人都避而远之,导致这一技术的传承困难重重。在1975年就基本停产了,2008年国家批准顺德的香云纱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使香云纱生产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了解了香云纱的制作过程。工艺流程复杂繁多:从坯绸准备→薯莨液制备→浸莨水→晒莨→洒莨水→一次封莨水→一次煮绸→二次封莨水→二次煮绸→三次封莨水(俗称“起货”)→过泥→清洗河泥→四次封莨水(俗称“复乌”)→摊雾。这些都是由有几十年煮纱经验的老师傅们制作完成。经过忙忙碌碌,裁剪纱绸胚、浸薯莨汁(薯莨是一种可药用草本,富含单宁)、晾晒、煮纱绸,又反反复复,过河泥、清洗布匹。一匹20米的香云纱,看着天气,几十道工序,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一种集体的劳作,十几个人快、准、协同,一致的程度,连汗水和喘息都同步。就像栽种庄稼的农人,染整时光显得日常,工人们打趣与哄闹,成为常态。或许。他们并未意识到这份难得,是享受共同劳作的乐趣。


每年仅有6个月的制作时间,纯手工的集体劳作,并没有人多产量大的道理。产量全由太阳决定,日光、空气是成分,时间是催化剂。阳光、泥土、草药、河水,每一个因素都影响着成品的质量。阳光普照时,便忙活摊布,遇到下雨时,便如临大敌,动作之快,神情兴奋,欲与天公争分秒,一场雨,就可能让前面的功夫白费。看天吃饭,这便是香云纱弥足珍贵的地方。

泥土的不同,薄厚的不同,造就了面料上的纹理不同;阳光的量多量少,使得每一块面料,每一处细节在各种元素的作用下,都完全不同。“世上没有两片同样的香云纱”,这便是正真意义上------稀少、天然、华丽、珍贵。香云纱的小龟纹,不喜张扬,低调、内敛是它的一种性格。要透光,要用心,才能看到。每种纹样,都是中国风的木雕镂纹,有祥云的缱倦,有窗花的神秘,但都隐约低调,不喜张扬。


香云纱又唤作“莨纱”,面料正反双色,一面黑胶,一面烟咖,像极了那时的香烟色,贸易到上海唤作“香烟纱”,香艳又时尚。岭南本土的叫法是“莨纱绸”,朴素、自然、更亲近人。

香云纱手感爽脆,种类纹样繁多,很难想象它的素胚,是柔软而轻薄的天然桑蚕丝。是守艺人用耐心、淳朴、纯粹的精神。一次又一次地过莨水,从白坯纱绸到红褐色,又从红褐色到沉稳的烟咖色,一次次历练。很多通花已经失传,当然师傅们为了满足大众需求,也在不断尝试探索新型的款式:绢纺、电力纺、珍珠缎、农工缎、重绉。

香云纱制作还有一道至关重要的工艺叫“过乌”’,采用河流中的污泥,必须细腻无杂质无颗粒,像是浓郁的墨水。河泥中富有的铁元素会与莨液的单宁,产生化学作用,改变桑蚕丝纤维的结构。“过乌”不能见阳光,必须在黑夜里或是凌晨作业。


这些从自然萃取的力量,终将归还自然。在与人相处后,黑胶会慢慢脱落,显露真心,面料的斑驳相似而不同。它的吸湿性是棉布的1.5倍,是羊毛的1.8倍,能保持皮肤水分的平衡,穿着滑爽、清凉的功效。因此香云纱有着“软黄金”的美称。它穿的旧了色泽会更柔和,是可以代代传承的精品。


因为爱她,喜欢她,所以写她。那么,您可有您喜欢的面料呢?欢迎讨论留言。

第2个回答  2020-04-28
是经过严格的裁剪,浸泡,晾晒等工序,非常讲究的制作出来的。
第3个回答  2020-04-28
“香云纱”的生产过程比较繁杂,主要选择挑选优质的薯莨进行晒莨过程,然后过河泥、摊露和揉拉。
第4个回答  2020-04-28
“香云纱”面料是一种古老的手工制作植物染色面料,其制作过程非常的繁琐,要经过十二次加工以后才算完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