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如果作为一个出家的比丘250戒全部都守住了,并多做善事死后会到哪里?

如题所述

在佛教的理论中,戒、定、慧,是一体的。如果佛制定的250条戒律受持好了,那定与慧,就一定成就了。
一个戒定慧成就的比丘,一定此生就可以证果。死后可以往生净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15
若持戒如此,则十方佛国随意往生。因为持戒如此,完全可以证到四果阿罗汉了,阿罗汉已脱轮回,不受后有。若发愿往生某个净土佛国,只是一念顷的时间就可以办到。
第2个回答  2013-07-04
沙门比丘受佛教诲并不是为了死后做准备的,这与社会宣扬的佛教是为死后的宗教大相径庭。佛门四部众弟子是活着时努力,为了活着就可以受到解脱甚至往生,绝对不是消极的积攒功德为死后。那些活着时没有能够解脱和往生的人死后是不会去到差的地方的,只要是真修行人起码可以有人天福报不至落到三恶道。有的需要几返之后才能得解脱,这些都要看活着的时候的修法而决定。
第3个回答  2013-07-04
这是我听到佛所说的:有一段时期,佛陀住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里。这一天,游方行者婆蹉前来参访。他合掌向佛行礼问讯后,就退坐在一旁。
  向佛陀问道:「乔达摩,你是否认为『有情众生有不朽的自我』(世间常),而且主张这才是唯一的真理,其余都是谬误的见解?」

  佛陀回答道:「婆蹉,那不是如来的知见,如来也没有主张它是唯一的真理。」

  婆蹉接着问道:「乔达摩,那么你如何评论以下这些见解:『有情众生没有不朽的自我』『众生界有其边际』、『众生界没有边际』、『灵魂与肉身是一体的』、『灵魂与肉身两者分立并存』、『众生死后还会以另一种形态生存着』、『众生死后即一无所有』、『死后的世界既可说是存在、亦可说是不存在』、『死后的世界既不能说它存在、亦不能说它不存在』?你是否主张它们之中的任何一说为真理?」

  佛陀回答道:「婆蹉,你提的这些都不是如来知见,如来也没有主张它们之中的任何一说为真理。听了佛陀的回答后,婆蹉不解地问道:「前述那些见解有甚么过患,以致于您要完全摒弃它们?」

  佛陀回答道:「那些见解是颠倒之见、偏枯之见、歪曲之见、茫然之见、系缚之见,只能不断引生出痛苦、烦恼、绝望与不安,而且不能令人断爱去执、得到内明之智慧,也不能止息众苦、通达涅盘。网站正因为了知前述那些见解的过患,如来完全摒弃了它们。」

  婆蹉问道:「乔达摩,你自己的见解是甚么呢?」

  佛陀回答道:「一位完成了梵行、成就正觉的圣者超越一切见解,亲证实相,如实了知色、受、想、行、识的生起、聚集、灭去、觉受与过患,因此对于五蕴不再有丝毫爱染,完全断除了一切有关于『我』、『我的』、『自我』...等等虚妄的观念与习气,舍离尘劳世累,心意纯净无染,止息了众苦。」

  婆蹉又问道:「乔达摩,一位完成了梵行、得到究竟解脱的比丘在死后会往生至何方呢?」

  佛陀回答道:「婆蹉,『往生』的提法在这里是不恰当的。」

  婆蹉问道:「那么您的意思是说他不往生了?」

  佛陀回答道:「婆蹉,『不往生』的提法在这里也不恰当。」

  婆蹉问道:「这么说来,他既往生、亦不往生?」

  佛陀回答道:「婆蹉,『既往生、亦不往生』的提法在这里仍然不恰当。」

  婆蹉问道:「那么,他既非往生、亦非不往生?」

  佛陀回答道:「婆蹉,『既非往生、亦非不往生』的提法在这里还是不恰当。

  婆蹉又问道:「乔达摩,我问您一位完成了梵行、得到究竟解脱的比丘在死后的去处,,您却一概说我的提法不恰当(问题没有意义)。这已经超出了我的理解能力,实在令我困惑不已,连原先从他人的赞誉而对您生起的一丝信心都要消失殆尽了!」

  佛陀回答道:「婆蹉,你的不解与迷惑是正常的,因为此法甚深,难知难见,惟有智者与圣弟子才明白它。婆蹉,长久以来,你有着自己的信仰与师承,有着自己的见解与修行,要在如来的法中见到真理,那是很艰难的。」

  佛陀接着说道:「婆蹉,我现在问你几个问题,你可以随意回答。婆蹉,倘若有人在你面前生起火来,你会看到并且知道『这火正在我面前燃烧着』这个事实,是吗?」

  婆蹉回答道:「不错!」

  佛陀问道:「婆蹉,倘若有人问你『在你面前这堆火靠甚么而能继续燃烧?』,你会如何回答他?」

  婆蹉回答道:「乔达摩,我会如实回答他说:『这火能继续燃烧,是靠着不断添加薪草。』

  佛陀问道:「婆蹉,如果在你面前这火熄灭了,你也能清楚看到并且知道它熄灭了。是吗?」

  婆蹉回答道:「不错!」

  佛陀问道:「婆蹉,那么如果有人问你说:『那在你面前熄灭的火去了哪里?去了东方?去了西方?去了南方?去了北方?』,你会如何回答他?」

  婆蹉回答道:「乔达摩,在这个场合,『熄灭的火去了哪里?』的问法不恰当。

  那火能继续燃烧,乃是因为有薪草为燃料。当燃料耗尽,无所依凭,火就熄灭了;说它去了东方、西方、南方、北方...乃至任何地方,都是错误的说法。

  佛陀开示道:「同样的道理,婆蹉!一位完成了梵行、成就正觉的圣者已摒弃了色、受、想、行、识(五蕴)之内、外、全部或一部有人、我、众生之谬见与习气,断除了对它们的贪爱与执取,犹如截断的多罗树头不复生一般,于未来永不再受生。

  婆蹉!他就如大海一样的深广而不可测度,无论说他『往生』、『不往生』、『既往生、亦不往生』或『既非往生、亦非不往生』,都是谬妄的说法。」

  听了佛陀这番开示,游方行者婆蹉赞叹道:「乔达摩!好比在距离村庄、聚落不远的肥沃土地上生长着一株高大的娑罗树,由于岁久年深,枝、叶、树皮、边材都已凋零,最后只有主干独立不摇。乔达摩!您宣说的法义正如同这株枝、叶、皮、边材都已凋零的大树一样,历久而坚立不摇!」

  经过佛陀的开示,游方行者婆蹉充满法喜,起身顶礼告退。

来源于积善网
第4个回答  2013-07-05
阿弥陀佛,定可前往西方极乐世界,修得金身证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