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天下第一关 匾额 是谁题写的呢

如题所述

天下第一关的匾额,为明代著名书法家萧显所书。

字为楷书,笔力苍劲浑厚,与城楼风格浑然一体,堪称古今巨作。相传,最后的“一”字,不是一起写上去的,而是书者将蘸满墨汁的笔抛向空中点上去的。

天下第一关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创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工作先进单位。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古城的中心,距秦皇岛市区15公里。早在1979年,成为全国首批对游人开放的四大景区之一。

扩展资料:

关城建于公元1381年,由关城、瓮城、罗城、翼城、哨城及星罗棋步的烽火台、墩台共同组成的一座科学、完整、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因其建置独特,所以在明代万里长城的众多险关要隘中脱颖而出被誉为“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

山海关以它古老的身世记录了600多年来的沧桑变化,成为历史的见证。历经风雨岁月洗礼的“天下第一关”,凝重而迷人,城楼上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无尽的往事。

置身于岁月的长河中,会发现人们修筑的座座名关,构建的是关隘,凝固的是历史,同样,长城凝结的是智慧,铸就的是沧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山海关景区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天下第一关 山海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02
这块举世闻名巨匾。它大约6米长,1.5米宽,写有“天下第一关”五个正楷大字。其笔力之凝重,骨气之遒健,气势之豪壮,一看就知道,应该是出自某位书法大家之手。但匾上除了五个大字外,并没有留下任何落款,让人不免有点遗憾与费解。   有关这块巨匾的书写人,大致有四种说法。   一说是明代成化八年进士、山海关人萧显所题。此说见于清光绪四年编纂的《临榆县志》。但书中在有关记载的前面,却加上“相传”两字,这就显得不十分肯定了。而在当地的民间传说中,有关萧显题匾的故事却活灵活现,说是他大笔挥毫之后,叫人把巨匾挂上城楼,一看,却发现“下”字少了一点,怎么办?正当围观者议论纷纷之际,只见萧显抓起一块麻布,揉成一团,沾上墨汁,往上奋力一抛,恰好就打到了点儿上,这一下,匾额就更显得气势不凡了。我以为,此说虽然有趣,但一个读书人,能否有如此精准的眼力和非凡的臂力,恐怕,只能是人们想象中的夸张与浪漫了。   二说是明代嘉靖年间武英阁大学士严嵩所题。此说见于1933年出版的《榆关抗战史》。书载明代严嵩所题的匾,每字大1.7米见方,一向藏放在关城东南角的魁星楼中。日寇攻破山海关时,将其掠往东京,并公开陈列。从当年所拍摄的老照片上看,该匾的“第”字,写成“竹”字头。而现存山海关的这块匾,其“第”字,却分明写成了“草”字头。以此推论,巨匾真迹很可能有两块,分别为萧显和严嵩所题。但有人遍查明清两代的各种地方志,全不见有关严嵩的记载。也许,因为严嵩是臭名昭著的奸相,世代精忠报国的山海关人,对此全都讳莫如深,避而不谈吧?   此外,还有清代山海关人余一元及谭从简所书的两种传说。但这两说均不足信,因为早在明代中叶的《永平府志》中,就明确记载山海关上已有“天下第一关”之巨匾。因此,余、谭二人即便题过匾,也只能是依照前人的留墨摹写罢了。相传,五百多年前,明成化皇帝亲自降旨,要在山海关城楼上挂一块题为“天下第一关”的大匾。当时镇守山海关的是一位兵部主事(相当于国防部处长),他接到圣旨后,立即派人爬上箭楼,量好尺寸,请木匠做了一块长一丈八尺,宽五尺的巨匾。匾做好了,找谁来写呢?兵部主事和部下商量了一天一夜,终于想起一个人来。这人姓萧名显,两榜进士出身,当过福建按察司佥事,书法好,近年因年老辞官,归家山海关赋闲。第二天上午,兵部主事亲自到萧家拜访,说明来意。萧显沉吟了半晌,才点头答应。不过他提出,写这种字,不能急,不能催,兵部主事只好答应下来。   转眼二十多天过去了,没有消息。兵部主事让手下人预备好了几样东西:几匹绫罗缎匹,几枝大型湖笔,派一名亲信给萧显送去。时间不长,送礼人回来了,禀报说: “萧老先生在偏院里练功,每天起早贪黑地在院里耍一根长扁担。”兵部主事不解,这耍扁担跟写字有何关系,不管他,已经等了这么多天了,那就再等等吧。   又过了二十多天,还是没动静。兵部主事又让乎下人准备了一些上好的徽墨、宣纸,派亲信带着东西又到了萧家,送礼人回来禀报说:“萧老先生正在屋子里吟诗,背诵着什么飞流直下三千尺呀,什么疑是银河落九天呀……什么来如雷霆收震怒啊,罢如江海凝青光呀。……”“他见到礼物后怎么说?”“他说再过一月就可以写了。”   兵部主事对这话不太理解,但总算有了一个期限,那就等着吧,兵部主事万没想到,第二天他接到兵部一封急信,说是新任蓟辽总督代皇帝要来山海关视察挂匾事宜,预计三天内到达。这下可把兵部主事急坏了,立马让人抬着那块木匾和一坛子墨汁赶往萧家。   到了萧家,寒暄之后,就把兵部传来的急信之事向萧显述说了一遍,萧显也是官场上下来的人,自不怠慢,立即行动起来。只见他,提着笔在匾前来回走着,一边走,一边端详,一会儿点头,一会儿大笑;忽然,他停下身子,凝神屏气,开始动笔了。只见他,落笔如高山坠石,起笔如飞燕掠食,有快,有慢,又稳,又准,笔随身行,不一会儿,“天下第一关”五个大字写好了。你再看萧显,浑身是汗,满脸通红。兵部主事忙拱手道谢。萧显说:“本来想用一个月的时间阅读古诗,陶冶情性,可惜呀,时间太急了。”兵部主事连忙说:“这已经很好了,已经很好了。” 第二天上午,兵部主事一面命人把大匾挂在箭楼上,一面在箭楼下的“悦心斋”酒楼宴请萧显。酒过叁巡,宾主凭栏仰望,萧显这才发现“下”字少了一点。此时,把总禀报蓟辽总督已过石河,回府取笔登楼补写已来不及,怎么办?萧显急中生智,命书童马上研墨,随手抓过堂倌手中的一块擦桌布,手中一团,饱蘸墨汁,用尽平生之力,朝箭楼上的匾额甩去。只听“叭”的一声,墨布正好落在了“下”字右下角,补上了那一“点”。众人齐声贺彩,同声赞道:“萧公神来之笔,神来之笔!”   萧显书写的这块匾,现收藏在山海关城楼内。城楼上悬挂的是后来的仿制品。   这是有关萧显书写“天下第一关”雄匾的传说,里面加了许多民间演绎的成分,只能当故事听了。
第2个回答  2013-07-02
有的说是晋朝的大书法家王羲之题的,有的说是明朝宰相严嵩所写,还有的说是明朝的山海关人萧显所书。据当地的《临榆县志》记载:“天下第一关匾传为邑人萧显所书”。“邑人”就是指山海关的当地人,这样就为萧显写匾的真实性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萧显不但是明成化八年(1472年)的进士,而且还是明代32位书法家之一,其书法造诣颇有成就,就连朝鲜使臣途径山海关都要去临摹他的书法作品,然后带回朝鲜献给国王。这幅“天下第一关”可以说是整个关城的“点睛之笔”。现在我们看到的匾已不是萧显题写的原匾,而是民国九年(1920年)由山海关人杨保清篆刻的,为了防止风化,原匾陈列在城楼里面供大家欣赏。
第3个回答  2013-07-02
明成化年间的书法家萧显
第4个回答  2013-07-02
明代著名书法家萧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