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的叛逆表现

尤其是心里的 为什么心里想的和实际做的不一样

1.客观因素

  ⑴ 社会环境

 环境(突出社会环境、特别是教育环境)是学生心理现象形成、发展的决定性条件,但是,这并不是说环境可以机械地或任意决定心理现象的形成、发展。初中生的心理现象依赖于主体与周围客观条件的对立统一,最终要通过其活动表现出来。

  ⑵家庭的影响

  现在由于独生子女比例上升,在一般的家庭环境中,往往是六位大人共同教育一名孩子,对孩子形成了一种溺爱,那么在初中时期,孩子把在家里的独尊地位在学校里表现出来,就很容易形成逆反。

  2.主观因素

  ⑴盲目性

  具有这种心理的学生,一事当前,无论其正确与否都盲目的加以抵制,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凡事不考虑可行还是不可行,只要他想干就干,随心所欲,不考虑后果;遇事好感情用事,缺乏冷静的思考。

  ⑵感应性

  具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常常给教师“挑刺”,给学校挑“毛病”,甚至发展到以冲撞教师为荣,以敢于和教师唱对台戏为荣,把教师、学校对学生的每一个要求都说成没有必要,我行我素。这种逆反心理对先进层来说是一种逆向拉力,对后进层来说是转化的阻力,影响着两头。如不善加引导,对班风、校风建设影响很大,妨碍学生进步。

  ⑶自发性

  没有什么人指使,也没有十分明确的指向目标,不知该做什么与不该做什么。往往不受约束,不听劝告,一意孤行,只图“心里痛快”。事后教师处理严了他不服,处理轻了他会认为教师软弱可欺,从而变本加厉地“出难题”。四是可变性。有的学生具有逆反心理但并不是处处逆反,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和教育的作用,因势利导,逆反可以发生逆转,具有可变性。

  二、我们的对策

  针对学生逆反心理,特别是初一学生的那种冲动型的逆反,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1.挖掘“闪光点”

  人的天性是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支持。学生更是如此,一旦他们有了进步,就应该立即表扬。否则,学生的心理得不到强化,就会丧失信心。特别是对待后进生,教师就更应该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在全面充分肯定他们优点的同时,恳切地提出希望。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和前途,进步得更快。在我一(1)班有位叫周联康的同学,很聪明,也很逆反,在一次出其不意的表扬中,他突然在一次英语测试中成绩非常突出,而且一发不可收拾,同时该学生的逆反心理就会烟消云散,就会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学习。

  2.融洽感情

  当教师让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可信赖时,学生就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尤其对那些遇到挫折而对生活失去信心,并用怀疑、敌视的态度对待周围一切事物的学生,则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安慰和关怀。我班的赵城由于遇到感情问题,生活和学习感到无助,我发现这个学生特别的敏感,觉得好象周围的人都看不起她一般,做事显的非常的冲动。在一次早餐中,由于带队教师对我班学生的晨练的表现不满,在就餐时,没让我班学生先走(那天早上论到我班先走的),作为生活委员的她就认为老师对他有意见,把早餐券给撕了,拒绝就餐。在她的带领下,全班有13位同学拒绝就餐。班主任老师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但该学生接受不了,就逃离了学校,在多方的寻找下,方回到教室。在这一次,作为班主任的我重新对该学生细心地进行了教育,她才漫漫地向老师道来自己的想法和心理感受。在这以后的几次交谈中,她把我当成了她的知心朋友,性格也好了很多。所以教师应学会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尽量缩小“代沟”,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要做到同学生心理相容。师生感情越深,学生的逆反心理越小。

  3.开启心灵窗口

 学生之所以产生逆反心理,主要是因为学生的认知与情感或者是认知与意向发生矛盾。“心病还得心药治”,为此,我们应加强对有逆反心理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解决他们的心理症结,特别是青春期教育。在本学期中,我班举行了多次的青春期教育活动,“中学生的早恋问题”,“你的问题你作主”等活动。让学生,让具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开启他们的心灵窗口,阐述他们美好的人生和灿烂的未来。使逆反顺时针发展,让我们的学生充满着个性而富有情趣。

  只要我们教师认真探索原因,找出其思想根源,然后用真诚的爱心去感化我们学生,用恰当的方法去教育他们,同时兼有耐心和决心并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作用,我们相信我们的逆转的学生会顺转的。让我们用爱撑起又一片蓝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2

每个叛逆孩子都有自己的价值感,不要轻易否定他,听听铮博士怎么说!

第2个回答  2013-07-03
经常和老爸老妈吵架!
ME 深有感触!
第3个回答  2013-07-03
要面子要强
第4个回答  2022-01-25
说真的,排名表现可能就是不听父母的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