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我国物流设施设备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论述我国应采取的政策???

如题所述

我国物流标准化发展状况分析
  从宏观来看,我国还有待建立和完善与信息化服务相关的编码标志、协议、网络等基础没施的标准化,需要加快公共信息平台(包括运行平台、服务平台、运营平台)的建设,在这些方面,政府的促进作用是必要的。
  再从微观分析,不仅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较低,而且主要应用在基础信息化层面,高层次的应用如促进流程改造和优化、支持决策、优化整合资源等还不多见。标准化是社会化大生产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物流标准化无疑也是物流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由于物流横跨多个行业,涉及诸多专业技术领域,物流标准化的系统性、复杂性更为突出。在物流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物流标准化是融合在标准化的总体发展中,随着全社会经济、科技、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而逐步发展完善的,是一个相辅相成、水到渠成的自然过程。但是在当今的中国,由于其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的特殊性,物流标准化被看作是阻碍物流发展的一个瓶颈,受到业内各界的广泛关注。这是由我国物流标准化的特点所决定的,表现的问题主要是:
 1.物流标准化在总体上表现出严重的滞后性  物流标准化滞后于经济及物流业的发展,滞后于标准化发展。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引进“物流”概念,至90年代上半期,主要是进行物流方面的理论研讨与试点推广工作,90年代后半期开始,物流业开始在许多行业起步,进入本世纪后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热点。近一二年,才开始从系统论的角度提出解决物流标准化问题。而此时,国民经济已经历了20余年的高速发展,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各主要行业的标准化建设,也已形成各自的一套体系,而这些体系的形成,并没有考虑到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
 2.物流技术标准和物流作业标准不统一 , 主要表现在:运输方式间装备标准的不兼容性,影响了我国综合运输的发展,降低了物流效率,限制了成本的节约空间。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严重影响了货物在运输、仓储、搬运过程中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影响物流配送系统的协调运作。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间存在缺口,严重影响了运输工具的装载率、装卸设备的载荷率以及仓储设施的空间利用率。  3.物流标准化的运作依然在传统体制的框架中进行,经过20余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初步实现以市场调节为主的经济运行机制,但标准化工作运行,即标准的管理以及提出、制订、发布,依然以传统的部门、地域为基础。物流在本质上所要求的高度系统化、协调化与标准化工作中的部门和地方分割出现了严重的矛盾。标准化技术组织与科研机构按照传统的部门、行业分工,在各自领域推进物流标准化,相互之间没有交流、协调,更没有统一规划,部门分割、条块分割的弊病时常表现在标准化工作中。   
4.物流标准化的市场基础较薄弱 ,在经济发达国家,除对特殊产品采用技术法规,国家、行业协会颁布的标准都是推荐性的。标准能够得以推广应用,是企业出于市场竞争的需要而采用这些标准。经过多年改革开放,可以说我国企业已全面实现丁市场化经营,但是,从经营方式讲,企业小而全、大而全的结构与观念还有很大影响。从生产发展水平看,企业生产的物质成本与劳动率成本(所谓的第一、第二利润源泉)都还有很大潜力,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还没有普遍成为企业生存发展必须追求的主要渠道与当务之急。
 5.物流标准化对行政力量的依赖程度比较高 ,我国由于标准化运作还没有完全摆脱部门分割的框架,市场化基础比较薄弱,目前对国家行政管理力量的依赖程度比较高,行业协会和标准技术组织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战略与对策  
 1.完善我国的物流标准体系,标准是物流信息化的基础  在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提出的《国家物流标准体系表》的基础上,两个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在制定完善的我国物流标准体系,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四个层次。
 2.注重新兴的信息技术标准化工作  与信息化结合,与国际化接轨。现代物流的核心技术是物流系统的信息化,即借助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将原本分离的采购、运输、仓储、代理、配送等物流环节,以及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统一协调控制,实现完整的供应链管理。因此,软件标准中的物流信息标准尤其重要,是现代物流标准化的关键。
 3.加快全球电子商务主数据标准化工作  随着电子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全球经济、全球贸易以及电子商务已成为当今的发展趋势。物流数据一致性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全球统一的物流信息分类与编码体系;物流信息表示技术标准;物流业务模型优化标准;物流信息交换标准;现代物流信息维护与管理体系。
 4.建立物流系统的探察机制,把握物流标准的动态性  当前,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和管理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物流设施设备、操作流程、信息系统和管理方法也随之发生新的变革。如果物流标准保持一成不变,就会落后于物流实践,成为物流系统发展的绊脚石。因此,从观念上要把物流标准作为整个物流系统的一部分,保持物流标准和其他要素的协调性,坚持其服务定位,保证其开放型和动态性。
 5.制定物流产业发展政策,创造产业发展机遇  国家有关部门已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加快了培育流通领域大公司大集团的步伐,并针对当前培育大型流通企业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继续认真研究和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消除流通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为流通企业的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
 6.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组织和引导作用  政府部门是国家标准的组织制定者和推广者,在国家标准的制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国已经成立了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全国物流信息技术委员会和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全国物流标准化组织。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要协调好不同部门和不同行业的利益和观点,统一组织,最大程度地统一标准,结束各自为政的局面。同时,要建立专门的组织出钱、出力,负责全面推广标准。如果任由物流标准自生自灭,其存活下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02
“大物流”急需物流信息化实现“两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竞争环境的日益严峻,要大幅度降低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就必须以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管理来带动物流行业的全面发展,构建全社会的“大物流”系统。这就迫切需要物流信息化在信息资源上实现共享化、在信息网络上实现一体化。

  ——物流信息资源共享化。

  以往,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十分看重硬件投入,随着企业发展的需要,信息资源的整合开发日显重要。事实上,开发物流信息资源既是物流信息化的出发点,又是物流信息化的归宿,同时,信息整合也会推动物流行业相关资源和市场的整合。我国著名物流专家陆江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较低,能利用信息技术优化配置资源的企业还不多。特别是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滞后,物流信息分散,资源不能有效整合,形成了大大小小的“信息孤岛”。我国要发展现代物流,抓住全球化和信息化带来的发展机遇,必须加强物流信息资源整合,大力推进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健全电子商务认证体系、网上支付系统和物流配送管理系统,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调研数据显示,在当前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发展中,对公共信息网络平台的需求比例大约为56.67%(如图2所示)。有关专家建议,物流信息化应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规划,统筹考虑、协调发展,从体制上打破条块分割和地区封锁,从信息资源整合入手,抓好物流资源的整合。

  ——物流信息网络一体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国际贸易的发展,一些国际大型物流企业开始大力拓展国际物流市场。而物流全球化的发展走势,又必然要求跨国公司及时准确地掌握全球的物流动态信息,调动自己在世界各地的物流网点,构筑起全球一体化的物流信息网络,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和完善的服务。加入WTO以后,我国的物流企业要想适应国际竞争并在竞争中盈利,建立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网络系统同样必不可少。正如广东保力得物流发展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龙云所说:“通过一体化的网络,物流企业可以产生特殊的规模经济效应,更有利于吸引用户、降低成本。”(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20-12-30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 中国物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58.4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3%。2012年上半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83.6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10%。报告分析认为由于我国物流行业各细分市场发展前景良好,促进我国物流业快速稳步发展。
第3个回答  2013-07-02
还不够完善,管理和运行比较混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