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被“懒死”的杨锁:8岁前脚不沾地,父母离世后讨饭都嫌累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17

父母宠爱孩子,无可厚非,但是,宠爱也是要有限度的。

当宠爱变成"溺爱",便不再是爱,而是一种"害"。

素闻,河南信阳23岁的小伙子杨锁,在一个冬天死在家中。到底是为何而死,原因有点啼笑皆非,是被"懒死"的。

试问,一个人要有多懒才会把自己推向死亡的绝路。这种"懒"的程度是一般人想象不到的。事情是这样的,杨锁自幼被父母"疼爱",这种疼爱可能是正常孩子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

在8岁前脚都不用沾地,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父母从不舍得他下地走半步,觉得会累着他了。上学的时候也是把他背过去,放学就再背回来......这听起来就让人觉得很不可思议。

后来,杨锁的父母皆因病去世,留杨锁一人在世上。他被堂哥送去过工作,但是因为太懒而被赶回来了。最后他干脆不出门了,呆自己在家中,饿得受不了了才出去乞讨。

这么一个手脚健全的人,居然要以乞讨为生。后来冬天太冷了,他便连乞讨都懒得去了,活活饿死在家中......

而害死杨锁的刽子手,便是懒惰。

但是懒惰背后,却是其父母从小到大对其的过分的溺爱,使他无法自己生存。

换言之,就是杨锁的父母亲手把自己的孩子推上了绝路。

现在 社会 很多家长都很宠爱自己的小孩,特别是独生子女的,更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飞了。有杨锁这个前车之鉴,家长们确实该好好反思自己对孩子的宠爱程度,不可一味溺爱。

①自私自利,以自己为中心。

因为父母平常一味的迁让,孩子形成了一种想干嘛就干嘛的习惯。在家还好,如果在外面,在外人面前呢?怕是做错事,乱说话,会免不了一顿毒打吧!

②不利于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

从小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但是,人总会长大,父母也总会老去,等孩子要一个人面对世界的时候,孩子不能独立生活,不是害了孩子吗?甚至会成为第二个"杨锁"。

①鼓励孩子多动手。

比如,做饭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帮忙洗洗菜,或者哪怕站在旁边看着炒菜也好。通过这样无形中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

②给孩子找个寄宿学校。

寄宿学校是最能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的,而且跟同龄人住在一起,孩子也不会感到孤独。父母千万不要狠不下心来,觉得孩子还小,还是留在自己生病照顾为好。一旦有这样的想法,孩子就很难独立成长了。其实,孩子远没有家长眼中的脆弱,不需要无时无刻捧在手心。

③不要"事必躬亲"。

在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面前,不要抢着来做,而要让他自己完成。比如穿衣服,穿鞋子,又不是婴儿了,是时候该让孩子独立做这些事情了。

父母爱子,当为之计之远。家长应该趁早抛弃"孩子还小""不想孩子碰壁""不愿放手"这些危险的想法,孩子多"碰壁"才会成长。

不然,等孩子长大,变成第二个"杨锁",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