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孔子和庄子谁更适合当教育部部长的辩论赛的反方一辩该说什么呀 反方是庄子适合当教育部

速度有急事

我们拿到辩题,首先审题,也就是分析定义 教育部:主管教育事业和语言文字工作的国务院组成部门。 教育部长,则应当选择既可以胜任教育,又是语言文字工作的内行之人。 那么,我们看到,孔子和庄子可以说都很有思想,但是庄子除了思想家以外,更是一名文学家,其文法之流利清晰,影响了一大批后人的文学风格。《庄子》除了作为一部思想和哲学的著作被人称赞以外,更因为其文学价值而被奉为宝典,唐玄宗就把《庄子》封为《华南真经》,玄宗才高艺多,阅过无数诗书,却能从中发现《庄子》的与众不同,由此可见庄子文学水平。而孔子,一生所修《诗》《书》《礼》《乐》全部都只是用来表现孔子的思维,而没有任何文字上的功夫被人提起。《论语》的语言可以说有出彩的地方,但是可惜这并不是孔子本人所著。 因此我们看到,在语言文字上,比起孔子,庄子是个内行人。 孔庄二人的为人和思想都不可谓不伟大。那么何者的品行更适合做教育部长呢? 一、做教育部部长,必须做到合理决策,这是一切体系高效运转的基础。我们知道利益之下人的判断很容易被影响。从历史上看,孔子一生周游求仕,庄子却不肯从政,正反应了他们在此处思想上的不同。庄子主张无为无待,也就是放下功名利禄,并且“站在环中”,即客观的看待事物。而孔子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无疑显示其内心承认和肯定跟随名利的做法。在孔子的时代,他可以做到跟随名利而不失节操,但是在现代社会,干扰因素越来越多,各种利益关系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恐怕名利之心难以做出公正的决断。相比之下,庄子一不求名利,二主张客观,当然更有利于做出最合理的决策。 二、作为部长,当然要领导和组织底下的部门,以及和其他的部门进行合作,可是当今社会并不是一片光明,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往往也要和那些你看不惯的人合作才行,甚至你的上司也可能是你的价值观难以忍受的。这时候,孔庄二人又会如何? 孔子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老子对孔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 而相比之下,庄子敏锐的认识到人活在世界上,犹如“游于羿之彀中”,到处充满危险。他说过:“汝不知夫养虎者乎!不敢以生物与之,为其杀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与之,为其决之之怒;时其饥饱,达其怒心。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也;故其杀者,逆也。” 更有:“夫爱马者,以筐盛矢,以蜄盛溺。适有蚊虻仆缘,而拊之不时,则缺衔毁首碎胸。”和“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天犹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可见其对官场的认识比孔子要深刻准确得多,而以其为人也不会像孔子的直道而行那样引起他人不快。 由此,我们看到,庄子懂得如何在危险的官场中生存,懂得如何与其他人相处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三、孔子更主张修为德性,庄子则主张顺应人性。孔子的“德”和“仁”现在看来固然还是高尚的,但是以后呢?苏格拉底问学生:“杀人是正义吗?”答:“不正义”“那么杀俘虏呢?”“这就正义了。”——当时看来正义的事,现在却被道德所鄙视。我们可以看到时代的进步必然导致道德的进步,无论如何高尚的人的道德观,也不可能永远适合时代的发展。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有说过:“一个群体的普遍价值观也就影响和构成了个人的道德感”,也就告诉我们价值观的变化必然带来道德仁义的变化。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就曾论述过:“相比道德,更应当听从自己的良心。”这和庄子的论点不谋而合。若人们听从自己的本性(注意是本性,不是本能。本性可以参考亚当斯密的定义,也就是对善的崇拜和追求,对恶的厌恶和撇弃。)自然而然能够保持社会的和睦。孔子的论点,很多非常具体,也就使得它非常快就过时了。庄子主张的本性却可以随时代变化而变化,即使在现代也一样。 可以看到,在教育上,庄子的主张更具有适应性。 四、孔子主张仁义干预和判断事物。庄子则主张无为和客观。孔子当部长,那必然要出现两种情形。首先,孔子要大改相关规章。可是我们都知道,一个规章的修改是很令人头疼的,整个体制长期适应下来的做法和惯例都会受到影响。孔子这一改,当然要造成不稳定。在历史上,孔子为国相时就吃过这种亏,也正是这事直接导致他开始周游列国。其次,孔子不但改了规章,还要不按规章行事。从历史上看,孔子是一个不重视程序,习惯按喜好评断事物的人。他往往先做下一件事,再考虑修改规则,甚至干脆就不顾规章了。这是因为,他主张的仁义是主观的情绪,以主观的情绪去丈量客观的事物,当然时短时长。我们不妨想想,两个人去申请拨款,原因也差不多,只是一个在孔子高兴的时候,一个在孔子烦恼的时候,得到的评判会一样吗?我们退一步,就算孔子可以把握这个度,他的手下们呢?一旦把握不好,就要出现不公正的情况。这不正是当今文明法治的大忌吗?而庄子的无为,可以保障旧的规章可以更稳定的运行。客观,则可以更理性的观察整个体系,也就更利于发现缺点,更利于达到教育的公平公正。 综上,庄子更适合做教育部长。 鉴于你是第一次参与辩论,而且是中学生。 给几点建议: 一、要敢说,声音要洪亮。中学要求的逻辑成分不是很大,大多情况下,你能说敢说就赢了。 二、不要一味反驳对方,一有机会就要讲自己的论点。因为你论证别人错了,不等于你对了,但是你对了,别人就肯定是错的。 三、辩论时不要紧盯着对手看,眼睛多看观众和评委,要让他们发生共鸣。因为你的对手永远不会同意你,但是你的观众和评委可以同意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