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古代人如何丈量土地呀?

古代没人什么GPS的,那所谓的什么六百里,数十丈,是怎么算出来的?

步”作为古代的长度单位,历代一步之尺数不一。 《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张丘建算经》和《周髀算经》中的长度单位,根据中国古代“步尺法”的关系:1步=6尺,1里=180丈=1800尺=300步。过去丈量土地用步,“步”是古代的计量单位。古代的“步”非现代的步。荀子《劝学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意思是:不一步一步走,没法到达千里以外的地方。这里的“跬步”就是半步,跬步就是跨一脚、跨一步。周代至汉代六尺为一步。《孙子算经》里有记载:长度单位:1丈=10尺,1尺=10寸,1步=6尺,1里=300步=1800尺,240平方步为一亩,当时1尺= 23.1 cm。到了唐代,尺有大小两种,大尺是社会上采用的,小尺是宗庙礼仪、星历等用的特殊用尺,1步=5尺。后来逐步演变为1步=5尺,1里=300步=1500尺。1929年《度量衡法》规定,长度单位:1 里=150丈,1丈= 10尺,1步= 5尺;面积单位:1顷= 100亩,1亩= 10分= 60平方丈,基本换算:1公顷=10000平方米=15亩。一亩折合666.67平方米。直到解放前,丈量土地时还是用“步规”,这种“规”,在山东民间有的地方叫“叉尺”,有的地方叫“五尺杆子”。它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为五尺,也就是一“步”。使用的时候两脚轮流着地,转动起来很快。民间有谚语云:“长16(叉尺),宽15(叉尺),不多不少正一亩”,这是因为一亩等于二百四十平方步的缘故。</SPAN>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