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二袁指的事谁?

如题所述

冀州的袁绍和淮南的袁术

袁绍(?-202年6月28日),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袁老乡袁老村)人,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 曾带兵进宫诛杀十常侍,后被各路诸侯推举为盟主讨伐董卓。官至东汉大将军,为东汉末年最强诸侯,在易京之战击败公孙瓒后,势力更是达到巅峰。但在官渡之战惨败给曹操,实力大幅削弱,不久便病逝。

袁术(?-199年),字公路,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袁逢之嫡次子,袁基、袁绍之弟,东汉末年割据群雄之一。 他出奔南阳后,拉拢孙坚、公孙瓒、陶谦,与袁绍势力形成对峙。他夺取徐州后,逐陈温、驱刘繇、败刘备、联吕布、拢臧霸、掌八郡,跨徐扬豫三州[1],割据淮南,实力大盛。197年自称帝,为天下人不齿 ,遂众叛亲离。其统治腐败、奢侈荒淫、激起民怨,被吕布、曹操所破,元气大伤,于199年呕血而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31
二袁指东汉末年的袁绍与其弟袁术,出身于四世三公,都是割据一方的豪强军阀,后皆为曹操所灭。《文选·陈琳》:“其间豪桀纵横,熊据虎跱,强如二袁,勇如吕布。”李善注:“二袁,袁绍、袁术也

袁绍(146~202),字本初,汉族,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袁老乡袁老村)人。出身名门望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袁绍初为司隶校尉,于初平元年(190)被推举为反董卓联合军的盟主,与董卓交战;但不久联合军即瓦解。此后,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199)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势力达到顶点;但在建安五年(200)的官渡之战被曹操大败,实力大损。在平定冀州叛乱之后,于建安七年(202)病死。[1]

袁绍
袁术
袁术(149年-199年),字公路,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袁绍之弟。初为虎贲中郎将。董卓进京后以袁术为后将军,袁术因畏祸而出奔南阳。初平元年(190年)与袁绍、曹操等同时起兵,共讨董卓。后与袁绍对立,被袁绍、曹操击败,率馀众奔九江,割据扬州。建安二年(197年)称帝,建号仲氏。此后袁术奢侈荒淫,横征暴敛,使江淮地区残破不堪,民多饥死,部众离心,先后为吕布、曹操所破,于建安四年(199年)呕血而死。[1]

袁术
相关史料
《何博士备论》:“昔者东汉之微,豪杰并起而争天下,人各操其所争之资。盖二袁以势,吕布以勇,曹公以智,刘备、孙权各挟其智勇之微而不全者也。”

二袁
“方二袁之起,借其世资以撼天下。绍举四州之众,南向而逼官渡;术据南阳,以扰江淮,遂窃大号;吕布骁勇,转斗无前而争衮州。方是之时,天下之窥曹公,疑不复振。而人之所以争附而乐赴者,袁、吕而已。”
《三国志.刘放传》:以二袁之强,守则淮南冰消,战则官渡大败;乘胜席卷,将清河朔,威刑既合,大势以见。[2]
《三国志.周瑜传》: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3]
第2个回答  2020-10-31
二袁指东汉末年的袁绍与其弟袁术,出身于四世三公,都是割据一方的豪强军阀,后皆为曹操所灭。《文选·陈琳》:"其间豪桀纵横,熊据虎跱,强如二袁,勇如吕布。"李善注:"二袁,袁绍、袁术也。"

分别介绍
折叠袁绍
袁绍(146~202),字本初,汉族,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袁老乡袁老村)人。出身名门望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袁绍初为司隶校尉,于初平元年(190)被推举为反董卓联合军的盟主,与董卓交战;但不久联合军即瓦解。此后,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199)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势力达到顶点;但在建安五年(200)的官渡之战被曹操大败,实力大损。在平定冀州叛乱之后,于建安七年(202)病死。

折叠袁术
袁术(149年-199年),字公路,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袁绍之弟。初为虎贲中郎将。董卓进京后以袁术为后将军,袁术因畏祸而出奔南阳。初平元年(190年)与袁绍、曹操等同时起兵,共讨董卓。后与袁绍对立,被袁绍、曹操击败,率馀众奔九江,割据扬州。建安二年(197年)称帝,建号仲氏。此后袁术奢侈荒淫,横征暴敛,使江淮地区残破不堪,民多饥死,部众离心,先后为吕布、曹操所破,于建安四年(199年)呕血而死。

折叠编辑本段相关史料
《何博士备论》:"昔者东汉之微,豪杰并起而争天下,人各操其所争之资。盖二袁以势,吕布以勇,曹公以智,刘备、孙权各挟其智勇之微而不全者也。"

"方二袁之起,借其世资以撼天下。绍举四州之众,南向而逼官渡;术据南阳,以扰江淮,遂窃大号;吕布骁勇,转斗无前而争兖州。方是之时,天下之窥曹公,疑不复振。而人之所以争附而乐赴者,袁、吕而已。"

《三国志.刘放传》:以二袁之强,守则淮南冰消,战则官渡大败;乘胜席卷,将清河朔,威刑既合,大势以见。

《三国志.周瑜传》: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0-31
二袁指东汉末年的袁绍与其弟袁术,出身于四世三公,都是割据一方的豪强军阀,后皆为曹操所灭。《文选·陈琳》:"其间豪桀纵横,熊据虎跱,强如二袁,勇如吕布。"李善注:"二袁,袁绍、袁术也。"
第4个回答  2022-06-24
此二袁是东汉王朝时期的望族袁氏家族的嫡子袁术和庶子袁绍。据传,袁家在东汉王朝达到了“四世三公”的显赫程度。东汉末年,随着各地军阀的各自为政,袁氏兄弟,一在河北,一在淮南,占据城池,,成为一方诸侯。其中,袁术曾在淮南称帝,后为各诸侯讨伐消灭;袁绍称雄河北,在官渡之战中被曹操击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