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成为一个经济学家需要哪些方面的知识

要想成为一个经济学家需要哪些方面的知识。比如要看哪些方面的书籍,要加强自己哪方面的训练。

以下是成为一个经济学家必备的入门知识和书籍,希望对实现你的愿望有所帮助

基础知识:
经济类高等数学,统计学,会计学基础(应包括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经济法基础。
学习方向:
会计及审计,银行及金融,生产及物流,市场营销,精算,税务,经济法等等大方向,下面还可以细分若干小项。

书:
高数有人大的一套经济数学很好,宏观曼昆有入门版甚好,微观斯蒂格利茨的就够了,其他的三个,对不起,说不上什么好版本,到大一点的书城问一问,营业员会给出n个版本,应该都可以用。

1、曼昆《经济学原理》上下册。梁小民教授翻译。曼昆为哈佛高才生,天才横溢 ,属新古典凯恩斯主义学派,研究范围偏重宏观经济分析。
该书为大学一年级学生而写,主要特点是行文简单、说理浅显、语言有趣。界面相当友好,引用大量的案例和报刊文摘,与生活极其贴近,诸如美联储为何存在,如何运作,Greenspan 如何降息以应付经济低迷等措施背后的经济学道理。该书几乎没有用到数学,而且自创归纳出“经济学10大原理”,为初学者解说,极其便利完全没有接触过经济学的人阅读。学此书,可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思维,常用的基本原理,用于看待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可知经济学之功用及有趣,远超一般想象之外。推荐入门首选阅读。

2、 萨缪尔森《经济学》(Economics)
萨缪尔森,新古典综合学派的代表人物,1970年成为第一个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人。研究范围横跨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多个领域,对政治经济学、部门经济学和技术经济学有独到的见解。目前经济学各种教科书,所使用的分析框架及分析方法,多采用由他1947年的《微观经济分析》发展糅合凯恩斯主义和传统微观经济学而成的“新古典综合学派”理论框架。他一直热衷于把数学工具运用于静态均衡和动态过程的分析,以物理学和数学论证推理方式研究经济。目前经济学理论数学化大行其道,此翁实始作俑者。
《经济学》由美国麦格劳——希尔图公司1948年初版。现已出第16版,通行全世界。国内50年代由高鸿业教授根据英文第10版翻译,商务印书馆于1981年出版。市面之16版,是和诺德豪斯合写,由萧深教授翻译,并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单行本出版。
全书结构宏伟,篇幅巨大。可谓博大精深。渗透老萨数十年经济学见解。字里行间,三言两语,每有深意。其中诸如“热情的心,冷静的头脑”、“相关未必因果”等言语,可谓经济学之《老子》。读完该书,可了解经济学所探讨问题在经济学体系中之位置及分析框架,对经济学有一个完备之认识框架。知识庞杂,有一体系框架,则适宜以后更进一步学习。学之愈深,愈知此框架之重要。尽管该框架在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方面仍有断层,但不失为一个好框架。此书国内有机工版发行之英文版。建议直接阅读英文版。

3、斯蒂格利姿《经济学》及系列辅助教材。斯蒂格利姿在信息经济学成就甚高,此书可作为前二者的补充,前二者所涉及经济学内容主要是以价格理论及边际分析为基础,不包括不对称信息经济学、不确定性分析部分。斯蒂格利姿之《经济学》可填充前二者之空白。
尽管三位作者政策倾向不同,但教材体现凯恩斯主义的特征稍多一点,总体上讲,教材相当客观和公允。很适宜做入门教材。

4、《经济学、原理、问题与政策》及《经济学原理与问题》、〈经济学案例〉、〈经济学小品〉、《经济学悖论》、〈社会问题经济学〉等。此类书之特点是先提问题,再论原理,主要是针对社会习见问题,逐步解释原理,水平、内容大多较好,唯缺乏体系与框架,适宜略懂经济学者补充学习。

5、国内老师自行编写之《西方经济学》教材:目前国内各大学自己编写的直接冠以《西方经济学》或〈经济学原理〉均属入门教材。如高鸿业、历以宁、宋承先、梁小民、朱锡庆、尹伯成、司春林等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6-07
经济学大师凯恩斯在谈论他的老师艾尔弗雷德·马歇尔时曾经提出了对一个合格乃至优秀经济学家的要求,并说道:“优秀的甚至合格的经济学家却如凤毛麟角。”所谓经济学家,顾名思义,就是指研究经济学方面问题的专家。一般而言,“家”是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然而,如今“家”这种称号,其实用得已经很滥了。写几篇经济学文章,就有可能被人称之为“经济学家”;在媒体上亮相多,就有可能被说成是“著名经济学家”。在一个功利和浮躁之风盛行的环境之下,任何崇高的头衔和荣誉都有可能受到亵渎与贬值。如今成为“经济学家”似乎并不是太难的事情。在召开的一些有关经济学论坛的大型研讨会上,经济学家们简直成了过江之鲫,成群结队,纷至沓来。他们当中,既有大学教师,又有各种机构和政策研究部门的头头脑脑,还有达官贵人和社会名流,甚至还有个体私营企业主老板,真可谓形形色色。

由于我国经济理论研究队伍庞大,如今被称为经济学家的人多得车载斗量。数量多则不仅质量难免良莠不齐,而且还有真假即合格不合格之别。如今已不能看见标以“经济学家”,就望文生义地以为一律都是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学家。在中国被媒体说成是经济学家的人多如牛毛,但真正合格者就如同凯恩斯所说的那样,“却如凤毛麟角”,寥寥无几。那么,什么是真正合格的经济学家?对此问题,经济学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尽一致。

2005年时,针对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有关“中国经济学家不超过5人” 的说法,与中国经济学界交往甚多的美国经济学家蒙代尔在接见记者专访时说道:中国的经济学家总体水平不是很高。蒙代尔认为,由于中国改革开放仅有25年,中国的教授们对经济领域的了解和研究才刚刚开始,而“经济学家的产生是长期积累的结果”。蒙代尔还认为,对经济的了解程度和具有创新思维是衡量合格经济学家的两大标准。我国有的经济学者则认为,经济学家就如同演员、厨师一样是种职业,但这种职业有两个基本要求,即受过经济学的基本训练,并从事经济学方面的基本工作。

笔者认为,要成为一名合格或优秀的经济学家并非易事,衡量一位经济学家是否合格的标准,应包括知识结构、学术能力和学术品格等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一)合格经济学家的知识结构

作为合格的现代经济学家,首先应当受过专门的训练,掌握扎实的经济学专业知识以及数学和其他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具有较高的理论修养。理论根底必须丰厚,扎实的理论修养,是做好经济研究工作的前提和基本条件。

凯恩斯在谈及经济学家的知识结构问题时曾说道:合格的经济学家“他必须在各个方面都达到相当的水准,然后把这些很难捏合在一起的各种天分融为一体。在某种程度上,他必须既是数学家又是历史学家,同时还是政治家和哲学家。他必须能理会符号而又能诉诸言语。他必须在研究现在的同时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人类的天性与习俗没有哪些完全处于他的视野之外,他必须富有激情,追求目标而又排除先人之见。他必须像艺术家那样远离尘世,又像政治家那样脚踏实地”。在凯恩斯看来,合格经济学家的知识结构必须是“诸种天赋的集合”。凯恩斯的上述看法是有一定道理的。这是因为,现代经济学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经济学内部各分支学科间以及与其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交叉、渗透日益加强,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日益突出,出现了综合化的发展趋势,许多经济理论和实际问题,已不是单靠某方面经济学知识所能解决的。这就是说,现代经济学出现的综合化趋势的特点,决定了经济理论工作要想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就必须努力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还需要与其他有关方面的专家携手合作,才能攻克某些经济学方面的难题。

笔者赞同国内有的学者对凯恩斯关于合格经济学家的知识结构问题论述的分析,凯恩斯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他过分强调学科的综合性而忽视了专业性。现代经济学已进入了不同学科合理分工和专业化发展的时代,一个经济理论工作者要成为某一分支学科领域的专家已十分不易,而要做到门门学科都精通,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已几乎不可能。因此,必须要有所专攻,有重点的选择某一门学科,把它作为钻研的对象,并花功夫真正精通它。经济理论工作者要“专”即必须“精”,不“精”就不能“专”。既要广博,又要精深,看似矛盾,其实不然,二者是辩证的统一。广博是精深的基础,只精深而不首先从广博方面着手,精深则不可得。

经济学的繁荣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经济理论研究工作者知识结构的完善和素质的提高。时至今日,作为合格的经济学家,不仅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是经济学某一领域的奇才,同时又要求能掌握经济学领域里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以及其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是个学识广博,具备多种学科知识的通才。

(二)合格经济学家的学术能力

大凡称职的经济学家都应具备很强的学术能力,这种学术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观察能力。一个好的经济学家有能力在学术研究和现实经济生活中观察出问题并勇于提出疑问。对于任何一门科学来讲,观察和发现问题都是理论研究的起点,倘无观察能力,看不出问题,经济学理论研究工作也就无从谈起。二是分析能力。作为称职的经济学家,应具有很强的分析能力。国内学者将这种分析能力概括为两大类:(1)理论的——其中包括数学的分析能力和使用自然语言的分析能力;(2)实证的——其中包括案例(收集材料)分析和数学统计分析。三是创造力。所谓创造力是指具有独创精神和学术创造能力,能够为经济学的学术积累提供具有实质意义的增量。学术研究工作不同于知识的普及和教学,而是要增加知识量,创造新知识,写出人所不知,人所未讲的东西。这是一个更高的境界,它不仅要求经济学家研究者具备丰厚的学识和敏锐的观察能力,还需要有超乎寻常的分析能力和学术勇气。

经济学家一般都有其代表性的学术成果问世。学术成果是表达学问的有效载体,是学术能力大小的集中反映。既然是代表作,就应当是作者的最好最得意之作,它能大体上反映作者已站在什么样的理论高度之上,达到了什么样的学术水平。有的人发表学术论文很少,拿不出像样的东西,却以经济学家自居,经常奔波于媒体之间。但是,单靠炒作获得的只能是泡沫般的虚名,是不可能成为合格的经济学家的。有的经济理论工作者虽然很勤奋,成果多,但其成果了无新意,没有独创性或原则性,这些人也难以跻身于合格经济学家的行列。作为合格的经济学家,就应当既具有独创精神,敢于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探索和提出不同的见解,又要真正能拿得出够份量、有水平、富于创见的代表作。

(三)合格经济学家的学术品格

经济学家不仅仅是种职业的称谓,更是一种道德形象,因此,合格的经济学家应当是有道德含量的。真正能为社会公众所尊崇的经济学家,肯定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而更多地是因为他们既具有广博而又精深的知识,又具有高尚的情操。德国大作家歌德曾指出:“人格和坚定性”比“聪明博学”更重要。对于作家是如此,经济学家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就经济学而言,虽然不是研究人的品质、道德之类问题的,否则经济学就等同于道德伦理学,但作为经济学家却应当是讲道德、讲学术品格的。学问与做人是两码事,只要是人,无论你是什么“家”,都有一个立身处事的立场和态度问题。做学问事,首先应做学问人。做人是不能不讲良心、道德的。文以载道,是古代文人的一条重要的为文原则。这“道”既是指做人之道,也可以理解为道德和正气。

作为当今时代的经济学家,更应当有道德和正气,应当是有良知的经济学道德人。一方面,他们是名副其实的专家、学者,有着扎实的学术根底和理论修养;另方面,他们又是柏拉图所指的智者,或是现代的公共的知识分子,以学问造福社会公众,是舍小我而取大我者。笔者认为,只有真正具备崇高的价值追求和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的学者,才会有爱祖国之情深,爱人民之真切,爱自己之自尊,遵守学术规范,学风端正,淡泊名利,沉潜学问,探求真理。笔者认为,唯有这样的经济学者才是所谓合格的经济学家。

参考资料:摘自(邱兆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第2个回答  2008-06-06
想成为一个经济学家,你何不去攻读这方面的学位呢,学位不只是用来找工作的,他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初的作用就是证明你对某方面知识的了解程度。你考经济学硕士,博士去吧,还可以去各国各大学游历交流,那你不就是个经济学家了吗
第3个回答  2008-06-06
你需要具备的知识是。
给你一块钱,你能在一个月之内用它赚一万块。记住,是用这一块钱去赚,不是去下苦力挣。
只有从实践中才能学到最丰富的专业知识,现在我们看到的那些所谓的家,个个夸夸其谈,却没啥真本事。我最瞧不起这种人。
第4个回答  2008-06-06
首先明确一点,经济学是一个研究科目,不是教你怎么挣钱的,历史上经济学家会挣钱的很少,有名的只有李嘉图和凯恩斯两个人。一楼什么都不懂就别添乱。
经济学要学的很多,基础学科就有二十几门,要加强数学和英语学习。数学是经济分析的重要依据,英语也要学好,因为现在经济学领先的国家是美国和英国,英语不好是学不好经济学的
最重要的学科是西方经济学。初学的话可以看曼昆的《经济学原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