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学中的力的所有公式和概念?

如题所述

基本概念及成因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叫做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地面上同一点处物体受到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m成正比,用关系式G=mg表示。通常在地球表面附近,g取值为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是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 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是,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都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几何形状及质量分布有关。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重力并不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由于地球本身的自转,除了两极以外,地面上其他地点的物体,都随着地球一起,围绕地轴做近似匀速圆周运动,这就需要有垂直指向地轴的向心力,这个向心力只能由地球对物体的引力来提供,我们可以把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分解为两个分力,一个分力F1,方向指向地轴,大小等于物体绕地轴做近似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另一个分力G就是物体所受的重力(图示)其中F1=mw2r(w为地球自转角速度,r为物体旋转半径),可见F1的大小在两极为零,随纬度减少而增加,在赤道地区为最大F1max。因物体的向心力是很小的,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可以近似认为物体的重力大小等于万有引力的大小,即在一般情况下可以略去地球转动的影响。其中引力的重力分量提供重力加速度,引力的向心力分量提供保持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 重力大小可以用测力计测量,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对测力计的拉力或压力的大小等于重力的大小。附加解释: 重力的大小除可用万有引力大小计算以外,还可以由牛顿第二定律F=ma计算,这时重力可以写成:G=mg。重力是矢量,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 此外,有密度较大的矿石附近地区,物体的重力要比周围地区稍大些,利用重力的差异可以探矿,这种方法叫重力探矿。 根据大量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重力和质量的比值大约是9.8牛/千克.重力的定义 重力是力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但是,国内外各种课本及参考书对重力概念的定义不尽一致,目前对重力的定义大致有以下三类. 第一类定义:“地球对物体的引力称重力”.“重力就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第一类定义很明确,重力就是指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重力即是力,就是矢量,其方向就是地球对物体引力的方向,即指向地球中心.按这类定义,重力就成了引力的同义词.其实,这类定义只有在不考虑地球自转所引起的效果时才有意义. 第二类定义:“地球对其附近物体吸引的力是重力”.“地球对地球表面附近物体的引力称重力”. 第二类定义的共同特点是有“表面”、“附近”此类限制性词.这些“表面”、“附近”表达着怎样的意思呢?如只是一个区域性概念的话,那就是说只有地球表面附近的引力才称重力,除此以外,就只称引力,不再称重力了;另外,到底距地球表面多远才不算“表面”、“附近”呢?可见,第二类重力定义给读者的概念是模糊的、不确切的. 第三类定义:“质点以线悬挂并相对于地球静止时,质点所受重力的方向沿悬线且竖直向下,其大小在数值上等于质点对悬线的拉力”.“实际上,重力就是悬线对质点拉力的平衡力”.“物体在地球表面附近自由下落时,有一竖直方向的重力加速度g,产生此重力加速度的力称为重力”. 第三类定义分别从静力学形式和动力学形式给出了重力的“操作性定义”,并暗示了重力不是纯地球引力,而是把地球自转影响考虑在内的地球引力和物体随地球绕地轴转动所受的向心力之差.这类定义美中不足的是未能明确表达出重力的主要本质,即“地球引力”这一本质因素. 综上所述,以上三类关于重力的定义都不够确切.重力的比较确切的定义是:“随地球一起转动的物体,所表现出的、所受地球的引力,称物体的重力.”根据这种定义,重力概念的内涵有: (1)重力的本质来源是地球的引力. (2)重力是一个表观的概念,是物体随地球一起转动时受到地球的引力. (3)重力等于物体受地球的引力和随地球绕轴转动所需向心力的矢量差. (4)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5)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引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2)物体之间产生摩擦力必须要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第一:物体间相互接触
第二:物体间有相互挤压作用
第三:物体接触面粗糙;
第四: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或相对运动。
1.摩擦力
(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在压力大小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2.摩擦分类
(1)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此时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2)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对在它表面上滚动的物体产生的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3)静摩擦: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来说,有相对运动趋势,但没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它随推力的增大而增大,但不是无限地增大,当推力增大到超过最大静摩擦时,物体就会运动起来。
3.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或增大压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是:
(1)用滚动代替滑动;(因为滚动摩擦远小于滑动摩擦)
(2)使接触面分离【①加润滑油。②在物体接触面形成一层气垫③磁悬浮】
(3)减小压力
(4)减小物体接触面粗糙程度
归纳为:
(1)“有利”摩擦:
增大摩擦的方法: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压力;变滚动为滑动。
(2)“有害”摩擦:
减小摩擦的方法:减少粗糙面的粗糙程度;减小压力;变滑动为滚动;使物体接触面稍稍分离。
《 什么是力 》教学案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力的作用效果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创新的能力。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索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源:学科网] 【重、难点】 力的概念(重点)力的作用效果,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难点) 【教 具】 弹簧、乒乓球、排球、磁铁、小车、铁钉、锯片、汽球、海绵。[来源:] 【教学方法】 问题——体验——探究教学法【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来源:Z§xx§kCom] 先设计悬念,激起学生求知欲,从而引出所要探究的内容“力”,再让学生看课文“?”后面的一段内容,再让学生说出常用“力”字的词及其意义。(接着让学生体验下面的过程) 1、学生紧握拳头。 2、同桌或后桌的同学互相掰手腕。 3、全班学生用力搬起课桌站立10秒钟。让学生谈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原因。 先请学生谈谈对力的认识,举出平时用力的一些动词,如:推、拉、压、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2-19
百度文库里有的,,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