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清朝的公主大多是下嫁于蒙古,那么她们的儿子待遇怎么样,你怎么看?

如题所述

公主这一身份看似高贵,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其实她们命运往往不由自己说了算,尤其是大清的公主,真的是一个苦差事,以往历朝历代和亲的例子不是没有,但不多见,而到了清朝,这是一项“北不断亲”的羁糜制度,带有强制性,有清一朝,嫁去蒙古的公主、格格等多达430人,再加上大清皇帝也纳蒙古王公之女,这有效的稳固了边疆政治。

大清在入关之前就实行“南不封王,北不断亲”的策略,所谓“北不断亲”就是指满蒙联姻,联姻的蒙古部落基本固定在漠南、漠北和漠西。通过满蒙联姻,在入关之前拉拢蒙古诸部,以入主中原,入关后继续实行满蒙联姻,以维护清朝的统治。

皇太极就曾娶蒙古科尔沁部姑侄三人为妃:分别是孝端文皇后、孝庄文皇后(历史上著名的孝庄太后)和海兰珠。在联姻的前期,这些部落公主多能成为大清的皇后,随着清朝政权的稳固,她们最多也就是妃子,而且渐渐的娶的也少了。

但嫁去蒙古的女子数量却一直不曾减少,前后有430名女子嫁去蒙古,包括公主、八旗和王公大臣之女,其中公主有二十多名。

这里说一下康熙一朝嫁去蒙古的公主们,康熙活到成年的女儿有九个,其中七个成了满蒙联姻的对象。

固伦荣宪公主:

康熙第三女,母亲是容妃,十九岁初封和硕荣宪公主,嫁给了蒙古巴林部博尔济吉特氏乌尔衮,说起来这个乌尔衮还是皇太极第五女固伦淑慧长公主的嫡孙。和硕荣宪公主嫁给乌尔衮后,又封为固伦荣宪公主(一般,皇帝的嫡女才会被封为固伦公主)。生一子一女,儿子为霖布,袭封王爵,女儿为显亲王元妃。固伦荣宪公主去世的时候56岁,晚于乌尔衮。

和硕端静公主:

康熙第五女,母为布贵人,十九岁被封为和硕端静公主。嫁给蒙古喀喇沁部乌梁罕氏噶尔臧,和硕端静公主冰雪聪明,容颜美丽,却没有嫁得良人,三十七岁就去世了,生子敏珠尔拉布担,她去世的原因很可能是抑郁而终,噶尔臧并不尊重和硕端静公主,公主刚死,他就因为霸占他人之妻被康熙软禁在北京。

固伦恪靖公主:

康熙第六女,十九岁被封为和硕公主,嫁给博尔济吉特氏敦多布多尔济,后来晋封为固伦恪靖公主。固伦恪靖公主有参政权力。她对边疆稳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57岁去世,有没有子女并未记载,在她去世后,她的侄女、愉恪郡王第四女县君又嫁给了敦多布多尔济,不过仅过了一年,她就成了寡妇,又过了一年,二十岁的年纪便香消玉殒。

固伦纯悫公主:

康熙第十女,母亲为通嫔。22岁被封封为和硕纯悫公主,嫁给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喀尔喀台吉策凌,三年后去世,生子成衮札布。策凌自小入京师养在内廷,后来娶康熙女儿,并立下赫赫战功,数次击败准噶尔部,后来受封固伦额附,和硕纯悫公主妻凭夫贵,受封固伦纯悫公主。

康熙第十三女和硕温恪公主下嫁蒙古博尔济吉特氏翁牛特部杜棱郡王仓津,后来在生双胞胎女儿时难产而死;康熙第十五女和硕敦恪公主下嫁蒙古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台吉多尔济,仅过一年去世;康熙养女固伦纯禧公主嫁给蒙古科尔沁部台吉博尔济吉特氏班第。

康熙的女儿中只有两个没有嫁去蒙古,由此可见康熙对满蒙联姻政策的看重,实际上清朝所有皇帝都是满蒙联姻的执行者,但到了乾隆以后,即便还是实行满蒙联姻,但公主们出嫁后已经不必去到蒙古生活,而是在京生活。

满蒙联姻是一种政治需要,但毕竟这些嫁去蒙古的都是公主或者宗室女,对此,对于这些嫁去蒙古的女子及后代,清廷也有特殊的规制待遇。

固伦公主居蒙古,给俸银1000两、俸缎30匹,居京师,则给岁银400两、米300石;和硕公主居蒙古,给岁银是400两、俸缎15匹,在京师,给银300两、米150石等。宗室女也有自己的规制,总起来要比非满蒙联姻的待遇高。

清朝公主嫁去蒙古,所生子孙后代,统称为“公主子孙台吉”,皇帝会赋予他们轮班朝觐、宴赏等等特权,另外,公主之子授一品职衔,郡主之子授二品职衔,县主、郡君、县君之子授三品职衔。

除去没有生育的公主,实际上公主子孙台吉数量是相当多的,敖汉旗公主子孙台吉共600余人;科尔沁图什业图王旗下公主子孙台吉共522人;科尔沁达尔汉王旗下公主子孙台吉姻亲台吉共2000人,巴林旗下公主子孙台吉170余人。

这些数字是相当庞大的,而且尚未算上郡主、县主、郡君、县君等在蒙古的子孙后代。相对于公主子孙台吉来说,这些宗室女的子孙后代可能水分就比较多了,有些宗室女并未生下儿子,然而他们的夫君家族为了从清廷获得好处,仍然让她们有了儿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