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哪些句子是和管理之道有关?

如题所述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释义: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释义:可以让老百姓按照我们指引的道路走,不需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释义:做官有了余力就可以学习了,学习有了余力就可以做官了。

    子曰:“君子不器”。

    释义:君子不应该像器具一样。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释义:不同职业的工人们在工厂里完成他们的工作,君子则通过学习获得“道”。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

    释义:卫国的公孙朝问子贡说:“仲尼的学问是从哪里学来的?”子贡说:“周文王武王的道,并没有失传,还留在人们中间。贤能的人可以了解它的根本,不贤的人只了解它的末节,没有什么地方无文王武王之道。我们老师何处不学,又何必要有固定的老师传播呢?”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第十三》

    释义: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子路第十三》

    释义:如果端正了自身的行为,管理政事还有什么困难呢?如果不能端正自身的行为,怎能使别人端正呢?

    子张问孔子: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尧曰第二十》

    释义:子张问孔子:怎样才可以治理政事呢?孔子说:“尊重五种美德,排除四种恶政,这样就可以治理政事了。”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 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为政第二》篇

    释义:哀公问道:“要怎么做才能使老百姓信服?”孔子回答说:“提拔正直的人,放置在不正直的人之上,老百姓就信服;提拔不正直的人放置在正直的人之上,老百姓就不会信服。”

《论语》

《大国学小经典儿童经典读本-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集而成,是记载孔子言行的重要儒家经典。书中既有对社会、人生美好蓝图的描绘,又有人性与政治,道德、文化碰撞而出的智慧火花,对我们今天仍有很大的启发。本书选取了《论语》中的部分经典内容,并做了详细而生动的讲述,一同时精心编入了与原文主旨相关的人文掌故,内容新颖,蕴意深邃而又妙趣横生,能帮助小读者从中领会为人处世的道理。

《论语》中的经典名句:

    吾日三省吾身。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