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常谈读书笔记第三章内容

如题所述

经典常谈读书笔记第三章内容如下:

词语摘抄:剪裁、诘屈聱牙、典籍、稀罕、编辑、残缺、提倡、完整无缺、宫殿、肃然起敬、校勘、不以为然、幌子、微言大义、埋没、无声无臭、冒名顶替、改头换面、阐明、为所欲为、疑信参半、体无完肤、真相毕露、斐然可观、抱残守缺。

内容概括:《〈尚书〉第三》主要介绍了《尚书》的地位、内容、流传和影响,并对各种《尚书》进行对比和辨别真伪,让读者对真《尚书》有一个较系统的理解,并体会真《尚书》能流传至今的艰辛。

《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开门见山,开篇点题,突出了《尚书》成书的古老,对记言历史的发展和考证极其重要。记事比较的是间接的,记言比较的是直接的。记言大部分照说的话写下来;虽然也须略加剪裁,但是尽可以不必多费心思。记事需要化自称为他称,剪裁也难,费的心思自然要多得多。

《经典常谈》:

《经典常谈》是2010年1月由岳麓书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朱自清,写于1942年。该书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等十三篇,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全书对经典的梳理,不仅知识上简洁精辟,文字上更是白话文通俗流畅的典范,让古文对读者来说更为亲近、熟悉,是读者概览中国古典文学的不二之选。

《经典常谈(外一种:论雅俗共赏)》内容及那届:朱自清先生用浅明而切实的文字,于十三篇文章中,要言不烦地介绍了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经典作品。这《经典常谈(外一种:论雅俗共赏)》写于1942年,六十多年来广为流传,成为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经典。

全书见解精辟,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是一般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入门指南。《经典常谈(外一种:论雅俗共赏)》的外一种《论雅俗共赏》,最早由上海观察社于1948年5月初版,是朱自清先生生前的最后一本书。书中共收“关于文艺的论文十四篇”,讨论了诗歌作品的欣赏标准与差异,提出许多精辟令人深思的看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