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意义

如题所述

一、开通意义
1、沟通了中国大地的东西南北,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融会贯通和大一统。

2、隋代大运河造就了扬州(含杭州)、西安(含洛阳、开封)、北京(含天津)这样三个城市点,与南方经济中心绍兴遥相呼应。扬州是大运河的起点,西安是中点,北京是终点。大运河把这三点造就成了规模宏大的在中国历史上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都市,成为全国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影响深远。

3、把中原文化带到了北方,带到了南方,也把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南方鱼米桑茶水乡文化带到了中原,实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化、互补化和共繁化。

4、隋炀帝大运河迎来了唐代的开元之治,奠定了唐文化在世界上崛起的基础。

二、历史典故
隋朝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动用百余万民工挖通济渠,连接黄河淮河,同年又用十万民工疏通古邗沟,连接淮河长江,构成下半段。三年后,用河北民工百万余,挖永济渠,通涿郡(今北京)南,构成上半段。又过两年,疏通江南河,直抵余杭(杭州)。至此,共用五百余万民工,费时六年,大运河全线贯通,全长两千七百余公里,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隋朝大运河是在已有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通的。它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大运河的开通,对我国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第一、沟通了中国大地的东西南北,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融会贯通和大一统。
第二、一下子诞生了几十座沿河的繁荣城市。先有河,后有城镇,后者因河而生,因河而旺.
第三、隋代大运河造就了扬州(含杭州)、西安(含洛阳、开封)、北京(含天津)这样三个城市点,与南方经济中心绍兴遥相呼应。扬州是大运河的起点,西安是中点,北京是终点。大运河把这三点造就成了规模宏大的在中国历史上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都市,或是首都,或是经济大城市,成为全国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影响既深且远。
第四、把中原文化带到了北方,带到了南方,也把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南方鱼米桑茶水乡文化带到了中原,实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化、互补化和共繁化。
第五、几大水系的串通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和与交流以及中外的国际交流。
第六、隋炀帝大运河迎来了唐代的开元之治,奠定了唐文化在世界上崛起的基础。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4-13
第一、沟通了中国大地的东西南北,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融会贯通和大一统。
第二、一下子诞生了几十座沿河的繁荣城市。先有河,后有城镇,后者因河而生,因河而旺.
第三、隋代大运河造就了扬州(含杭州)、西安(含洛阳、开封)、北京(含天津)这样三个城市点,与南方经济中心绍兴遥相呼应。扬州是大运河的起点,西安是中点,北京是终点。大运河把这三点造就成了规模宏大的在中国历史上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都市,或是首都,或是经济大城市,成为全国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影响既深且远。
第四、把中原文化带到了北方,带到了南方,也把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南方鱼米桑茶水乡文化带到了中原,实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化、互补化和共繁化。
第五、几大水系的串通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和与交流以及中外的国际交流。
第六、隋炀帝大运河迎来了唐代的开元之治,奠定了唐文化在世界上崛起的基础。
第3个回答  2019-02-07
第一、沟通了中国大地的东西南北,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融会贯通和大一统。
第二、一下子诞生了几十座沿河的繁荣城市。先有河,后有城镇,后者因河而生,因河而旺.
第三、隋代大运河造就了扬州(含杭州)、西安(含洛阳、开封)、北京(含天津)这样三个城市点,与南方经济中心绍兴遥相呼应。扬州是大运河的起点,西安是中点,北京是终点。大运河把这三点造就成了规模宏大的在中国历史上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都市,或是首都,或是经济大城市,成为全国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影响既深且远。
第四、把中原文化带到了北方,带到了南方,也把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南方鱼米桑茶水乡文化带到了中原,实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化、互补化和共繁化。
第五、几大水系的串通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和与交流以及中外的国际交流。
第六、隋炀帝大运河迎来了唐代的开元之治,奠定了唐文化在世界上崛起的基础。
第4个回答  2019-04-06
1.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