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三顾茅庐的故事,快啊!!!!!急要啊!!!~~~

不要别的啊,要精确

官渡之战后,袁绍大败而逃,原先投奔袁绍的刘备又转而投奔了荆州刺史刘表。到了荆州之后,刘备的军队在兵力上得到了补充,就驻扎在了新野。刘备是一个拥有远大政治抱负之人,他驻扎在新野之后,就开始四处寻找贤才,寻求能够为自己出谋划策之人。此时,他手下有一位叫徐庶的谋士,向他推荐了一位很有才能的人。

这一天,徐庶对刘备说:“主公,襄阳城外20里的隆中,有一位奇士叫诸葛亮。他很有才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附近的人都称他‘卧龙先生’。”刘备听到有这样的人才,非常高兴,就决定亲自前往隆中,去请诸葛亮。第二日,刘备带着关羽、张飞来到了隆中卧龙岗,找到了诸葛亮居住的几间茅草屋。刘备下马亲自去敲门,草屋内的一个小童出来开门,刘备就主动说出了自己的姓名,并说明来意。小童听完后说:“先生不在家,一早就出门了!”刘备未能见到诸葛亮,只好打道回府。

几日之后,刘备听说诸葛亮回到了卧龙岗,就让人准备车马,再次前往。时值隆冬,寒风刺骨,刘备三人冒着风雪非常艰难地走到了卧龙岗。当他们来到茅草屋时,才知道诸葛亮又出门了,刘备只好又回到了新野。回来后,刘备一心想着诸葛亮的事情,时常派人去打听诸葛亮的行踪。在得到可靠的消息后,刘备三人第三次来到了隆中。这次去隆中,刘备为了表示敬意,在距离草屋还有很远的距离时,就下马步行前进。当他们三人来到茅草屋时,诸葛亮正好在屋内睡觉,刘备不愿意打扰诸葛亮,就让关羽和张飞侯在草屋外面,自己一个人来到草屋前的台阶下,静静地等候诸葛亮。

诸葛亮睡醒之后看见刘备,被他的真诚所打动,就将刘备请到了草屋中。诸葛亮说:“现在曹操打败了袁绍,拥有几百万的军队,他又借着天子的名义,去号令天下。这样的对手,我们很难用武力和他对抗。孙权现在占据了江东,那里地势险要、民心顺从,在孙权身边还有一批很有才能的人辅助他。这样的人,我们也不能与他对抗。但是,我们可以劝说他们结成联盟!”紧接着,诸葛亮又分析了荆州和益州的形式,认为如果占领益州和荆州,再联合孙权,一旦机会成熟,就可以从荆州、益州发兵攻打曹操,到那时就可以建功立业了。

刘备听完诸葛亮的话,茅塞顿开,赶忙站起来说:“先生一席话,惊醒梦中人啊!”于是,再三拜请诸葛亮出山。而诸葛亮也被刘备的真诚感动了,他决定不再在自己的茅屋中观看天下,要出去帮忙刘备争夺天下。因此,诸葛亮在受到了刘备三次邀请之后,终于跟着刘备一起踏上了一统天下的道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2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樊市.一说为今河南南阳城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于襄阳隆中,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4-27
【释 义】
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出 处】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用 法】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示 例】
1. 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 ★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
2. 刘备~才请出诸葛亮这样的人才,要想得到人才就必须学刘备。

【近义词】
礼贤下士、草庐三顾

【反义词】
拒人千里

【典 故】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樊市.一说为今河南南阳城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于襄阳隆中,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

【《三国演义》原文】
却说玄德正安排礼物,欲往隆中谒诸葛亮,忽人报:“门外有一先生,峨冠博带,道貌非常,特来相探。”玄德曰:“此莫非即孔明否?”遂整衣出迎。视之,乃司马徽也。玄德大喜,请入后堂高坐,拜问曰:“备自别仙颜,因军务倥偬,有失拜访。今得光降,大慰仰慕之私。”徽曰:“闻徐元直在此,特来一会。”玄德曰:“近因曹操囚其母,似母遣人驰书,唤回许昌去矣。”徽曰:“此中曹操之计矣!吾素闻徐母最贤,虽为操所囚,必不肯驰书召其子;此书必诈也。元直不去,其母尚存;今若去,母必死矣!”玄德惊问其故,徽曰:“徐母高义,必羞见其子也。”玄德曰:“元直临行,荐南阳诸葛亮,其人若何?”徽笑曰:“元直欲去,自去便了,何又惹他出来呕心血也?”玄德曰:“先生何出此言?”徽曰:“孔明与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与徐元直四人为密友。此四人务于精纯,惟孔明独观其大略。尝抱膝长吟,而指四人曰:“公等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众问孔明之志若何,孔明但笑而不答。每常自比管仲、乐毅,其才不可量也。”玄德曰:“何颍川之多贤乎!”徽曰:“昔有殷馗善观天文,尝谓群星聚于颍分,其地必多贤士。”时云长在侧曰:“某闻管仲、乐毅乃春秋、战国名人,功盖寰宇;孔明自比此二人,毋乃太过?”徽笑曰:“以吾观之,不当比此二人;我欲另以二人出之。”云长问:“那二人?”徽曰:“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众皆愕然。徽下阶相辞欲行,玄德留之不住。徽出门仰天大笑曰:“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言罢,飘然而去。玄德叹曰:“真隐居贤士也!”

次日,玄德同关、张并从人等来隆中。遥望山畔数人,荷锄耕于田间,而作歌曰:“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玄德闻歌,勒马唤农夫问曰:“此歌何人所作?”答曰:“乃卧龙先生所作也。”玄德曰:“卧龙先生住何处?”农夫曰:“自此山之南,一带高冈,乃卧龙冈也。冈前疏林内茅庐中,即诸葛先生高卧之地。”玄德谢之,策马前行。不数里,遥望卧龙冈,果然清景异常。后人有古风一篇,单道卧龙居处。诗曰:“襄阳城西二十里,一带高冈枕流水:高冈屈曲压云根,流水潺潺飞石髓;势若困龙石上蟠,形如单凤松阴里;柴门半掩闭茅庐,中有高人卧不起。修竹交加列翠屏,四时篱落野花馨;床头堆积皆黄卷,座上往来无白丁;叩户苍猿时献果,守门老鹤夜听经;囊里名琴藏古锦,壁间宝剑挂七星。庐中先生独幽雅,闲来亲自勤耕稼: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玄德来到庄前,下马亲叩柴门,一童出问。玄德曰:“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特来拜见先生。”童子曰:“我记不得许多名字。”玄德曰:“你只说刘备来访。”童子曰:“先生今早少出。”玄德曰:“何处去了?”童子曰:“踪迹不定,不知何处去了。”玄德曰:“几时归?”童子曰:“归期亦不定,或三五日,或十数日。”玄德惆怅不已。张飞曰:“既不见,自归去罢了。”玄德曰:“且待片时。”云长曰:“不如且归,再使人来探听。”玄德从其言,嘱付童子:“如先生回,可言刘备拜访。”遂上马,行数里,勒马回观隆中景物,果然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篁交翠。观之不已,忽见一人,容貌轩昂,丰姿俊爽,头戴逍遥巾,身穿皂布袍,杖藜从山僻小路而来。玄德曰:“此必卧龙先生也!”急下马向前施礼,问曰:“先生非卧龙否?”其人曰:“将军是谁?”玄德曰:“刘备也。”其人曰:“吾非孔明,乃孔明之友博陵崔州平也。”玄德曰:“久闻大名,幸得相遇。乞即席地权坐,请教一言。”二人对坐于林间石上,关、张侍立于侧。州平曰:“将军何故欲见孔明?”玄德曰:“方今天下大乱,四方云扰,欲见孔明,求安邦定国之策耳。”州平笑曰:“公以定乱为主,虽是仁心,但自古以来,治乱无常。自高祖斩蛇起义,诛无道秦,是由乱而入治也;至哀、平之世二百年,太平日久,王莽篡逆,又由治而入乱;光武中兴,重整基业,复由乱而入治;至今二百年,民安已久,故干戈又复四起:此正由治入乱之时,未可猝定也。将军欲使孔明斡旋天地,补缀乾坤,恐不易为,徒费心力耳。岂不闻顺天者逸,逆天者劳;数之所在,理不得而夺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强之乎?”玄德曰:“先生所言,诚为高见。但备身为汉胄,合当匡扶汉室,何敢委之数与命?”州平曰:“山野之夫,不足与论天下事,适承明问,故妄言之。”玄德曰:“蒙先生见教。但不知孔明往何处去了?”州平曰:“吾亦欲访之,正不知其何往。”玄德曰:“请先生同至敝县,若何?”州平曰:“愚性颇乐闲散,无意功名久矣;容他日再见。”言讫,长揖而去。玄德与关、张上马而行。张飞曰:“孔明又访不着,却遇此腐儒,闲谈许久!”玄德曰:“此亦隐者之言也。”
三人回至新野,过了数日,玄德使人探听孔明。回报曰:“卧龙先生已回矣。”玄德便教备马。张飞曰:“量一村夫,何必哥哥自去,可使人唤来便了。”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孟子云:欲见贤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孔明当世大贤,岂可召乎!”遂上马再往访孔明。关、张亦乘马相随。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张飞曰:“天寒地冻,尚不用兵,岂宜远见无益之人乎!不如回新野以避风雪。”玄德曰:“吾正欲使孔明知我殷勤之意。如弟辈怕冷,可先回去。”飞曰:“死且不怕,岂怕冷乎!但恐哥哥空劳神思。”玄德曰:“勿多言,只相随同去。”将近茅庐,忽闻路傍酒店中有人作歌。玄德立马听之。其歌曰:“壮士功名尚未成,呜呼久不遇阳春!君不见东海者叟辞荆榛,后车遂与文王亲;八百诸侯不期会,白鱼入舟涉孟津;牧野一战血流杵,鹰扬伟烈冠武臣。又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楫芒砀隆准公;高谈王霸惊人耳,辍洗延坐钦英风;东下齐城七十二,天下无人能继踪。二人功迹尚如此,至今谁肯论英雄?”歇罢,又有一人击桌而歌。其歌曰:“吾皇提剑清寰海,创业垂基四百载;桓灵季业火德衰,奸臣贼子调鼎鼐。青蛇飞下御座傍,又见妖虹降玉堂;群盗四方如蚁聚,奸雄百辈皆鹰扬,吾侪长啸空拍手,闷来村店饮村酒;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

二人歌罢,抚掌大笑。玄德曰:“卧龙其在此间乎!”遂下马入店。见二人凭桌对饮:上首者白面长须,下首者清奇古貌。玄德揖而问曰:“二公谁是卧龙先生?”长须者曰:“公何人?欲寻卧龙何干?”玄德曰:“某乃刘备也。欲访先生,求济世安民之术。”长须者曰:“我等非卧龙,皆卧龙之友也:吾乃颍川石广元,此位是汝南孟公威。”玄德喜曰:“备久闻二公大名,幸得邂逅。今有随行马匹在此,敢请二公同往卧龙庄上一谈。”广元曰:“吾等皆山野慵懒之徒,不省治国安民之事,不劳下问。明公请自上马,寻访卧龙。”

玄德乃辞二人,上马投卧龙冈来。到庄前下马,扣门问童子曰:“先生今日在庄否?”童子曰:“现在堂上读书。”玄德大喜,遂跟童子而入。至中门,只见门上大书一联云:“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玄德正看间,忽闻吟咏之声,乃立于门侧窥之,见草堂之上,一少年拥炉抱膝,歌曰:“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玄德待其歌罢,上草堂施礼曰:“备久慕先生,无缘拜会。昨因徐元直称荐,敬至仙庄,不遇空回。今特冒风雪而来。得瞻道貌,实为万幸,”那少年慌忙答礼曰:“将军莫非刘豫州,欲见家兄否?”玄德惊讶曰:“先生又非卧龙耶?”少年曰:“某乃卧龙之弟诸葛均也。愚兄弟三人:长兄诸葛瑾,现在江东孙仲谋处为幕宾;孔明乃二家兄。”玄德曰:“卧龙今在家否?”均曰:“昨为崔州平相约,出外闲游去矣。”玄德曰:“何处闲游?”均曰:“或驾小舟游于江湖之中,或访僧道于山岭之上,或寻朋友于村落之间,或乐琴棋于洞府之内:往来莫测,不知去所。”玄德曰:“刘备直如此缘分浅薄,两番不遇大贤!”均曰:“少坐献茶。”张飞曰:“那先生既不在,请哥哥上马。”玄德曰:“我既到此间,如何无一语而回?”因问诸葛均曰:“闻令兄卧龙先生熟谙韬略,日看兵书,可得闻乎?”均曰:“不知。”张飞曰:“问他则甚!风雪甚紧,不如早归。”玄德叱止之。均曰:“家兄不在,不敢久留车骑;容日却来回礼。”玄德曰:“岂敢望先生枉驾。数日之后,备当再至。愿借纸笔作一书,留达令兄,以表刘备殷勤之意。”均遂进文房四宝。玄德呵开冻笔,拂展云笺,写书曰:“备久慕高名,两次晋谒,不遇空回,惆怅何似!窃念备汉朝苗裔,滥叨名爵,伏睹朝廷陵替,纲纪崩摧,群雄乱国,恶党欺君,备心胆俱裂。虽有匡济之诚,实乏经纶之策。仰望先生仁慈忠义,慨然展吕望之大才,施子房之鸿略,天下幸甚!社稷幸甚!先此布达,再容斋戒薰沐,特拜尊颜,面倾鄙悃。统希鉴原。”玄德写罢,递与诸葛均收了,拜辞出门。均送出,玄德再三殷勤致意而别。方上马欲行,忽见童子招手篱外,叫曰:“老先生来也。”玄德视之,见小桥之西,一人暖帽遮头,狐裘蔽体,骑着一驴,后随一青衣小童,携一葫芦酒,踏雪而来;转过小桥,口吟诗一首。诗曰:“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仰面观火虚,疑是玉龙斗。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玄德闻歌曰:“此真卧龙矣!”滚鞍下马,向前施礼曰:“先生冒寒不易!刘备等候久矣!”那人慌忙下驴答礼。

诸葛均在后曰:“此非卧龙家兄,乃家兄岳父黄承彦也。”玄德曰:“适间所吟之句,极其高妙。”承彦曰:“老夫在小婿家观《梁父吟》,记得这一篇;适过小桥,偶见篱落间梅花,故感而诵之。不期为尊客所闻。”玄德曰:“曾见令婿否?”承彦曰:“便是老夫也来看他。”玄德闻言,辞别承彦,上马而归。正值风雪又大,回望卧龙冈,悒怏不已。后人有诗单道玄德风雪访孔明。诗曰:“一天风雪访贤良,不遇空回意感伤。冻合溪桥山石滑,寒侵鞍马路途长。当头片片梨花落,扑面纷纷柳絮狂。回首停鞭遥望处,烂银堆满卧龙冈。”

玄德回新野之后,光阴荏苒,又早新春。乃令卜者揲蓍,选择吉期,斋戒三日,薰沐更衣,再往卧龙冈谒孔明。关、张闻之不悦,遂一齐入谏玄德。正是:高贤未服英雄志,屈节偏生杰士疑。

却说玄德访孔明两次不遇,欲再往访之。关公曰:“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玄德曰:“不然,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况吾欲见大贤耶?”张飞曰:“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飞曰:“既两位哥哥都去,小弟如何落后!”玄德曰:“汝若同往,不可失礼。”飞应诺。

于是三人乘马引从者往隆中。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正遇诸葛均。玄德忙施礼,问曰:“令兄在庄否?”均曰:“昨暮方归。将军今日可与相见。”言罢,飘然自去。玄德曰:“今番侥幸得见先生矣!”张飞曰:“此人无礼!便引我等到庄也不妨,何故竟自去了!”玄德曰:“彼各有事,岂可相强。”三人来到庄前叩门,童子开门出问。玄德曰:“有劳仙童转报:刘备专来拜见先生。”童子曰:“今日先生虽在家,但今在草堂上昼寝未醒。”玄德曰:“既如此,且休通报。”分付关、张二人,只在门首等着。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玄德拱立阶下。半晌,先生未醒。关、张在外立久,不见动静,入见玄德犹然侍立。张飞大怒,谓云长曰:“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云长再三劝住。玄德仍命二人出门外等候。望堂上时,见先生翻身将起,忽又朝里壁睡着。童子欲报。玄德曰:“且勿惊动。”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口吟诗曰:“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孔明吟罢,翻身问童子曰:“有俗客来否?”童子曰:“刘皇叔在此,立候多时。”孔明乃起身曰:“何不早报!尚容更衣。”遂转入后堂。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

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玄德下拜曰:“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孔明曰:“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二人叙礼毕,分宾主而坐,童子献茶。茶罢,孔明曰:“昨观书意,足见将军忧民忧国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误下问。”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诲。”孔明曰:“德操、元直,世之高士。亮乃一耕夫耳,安敢谈天下事?二公谬举矣。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玄德曰:“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孔明笑曰:“愿闻将军之志。”玄德屏人促席而告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无所就。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孔明曰:“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惟将军图之。”言罢,命童子取出画一轴,挂于中堂,指谓玄德曰:“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图也。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玄德闻言,避席拱手谢曰:“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但荆州刘表、益州刘璋,皆汉室宗亲,备安忍夺之?”孔明曰:“亮夜观天象,刘表不久人世;刘璋非立业之主:久后必归将军。”玄德闻言,顿首拜谢。只这一席话,乃孔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万古之人不及也!后人有诗赞曰:“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玄德拜请孔明曰:“备虽名微德薄,愿先生不弃鄙贱,出山相助。备当拱听明诲。”孔明曰:“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玄德泣曰:“先生不出,如苍生何!”言毕,泪沾袍袖,衣襟尽湿。孔明见其意甚诚,乃曰:“将军既不相弃,愿效犬马之劳。”玄德大喜,遂命关、张入,拜献金麻礼物。孔明固辞不受。玄德曰:“此非聘大贤之礼,但表刘备寸心耳。”孔明方受。于是玄德等在庄中共宿一宵。

次日,诸葛均回,孔明嘱付曰:“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后人有诗叹曰:“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又有古风一篇曰:“高皇手提三尺雪,芒砀白蛇夜流血;平秦灭楚入咸阳,二百年前几断绝。大哉光武兴洛阳,传至桓灵又崩裂;献帝迁都幸许昌,纷纷四海生豪杰:曹操专权得天时,江东孙氏开鸿业;孤穷玄德走天下,独居新野愁民厄。南阳卧龙有大志,腹内雄兵分正奇;只因徐庶临行语,茅庐三顾心相知。先生尔时年三九,收拾琴书离陇亩;先取荆州后取川,大展经纶补天手;纵横舌上鼓风雷,谈笑胸中换星斗;龙骧虎视安乾坤,万古千秋名不朽!”玄德等三人别了诸葛均,与孔明同归新野。

玄德待孔明如师,食则同桌,寝则同榻,终日共论天下之事,孔明曰:“曹操于冀州作玄武池以练水军,必有侵江南之意。可密令人过江探听虚实。”玄德从之,使人往江东探听。

【关于三顾茅庐另一观点】

“三”古汉语中可以解释为“多”的意思, 所以刘备并不一定只请了三次,可能请了很多次,并且和诸葛亮谈了很多次,最后把他们谈话的内容概括为《隆中对》。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3708.html
第3个回答  2008-04-26
长一点的
刘备和曹操一起灭了吕布之后来到许都,汉献帝准了曹操的奏章,不但拜刘备为左将军,还排了排辈份,尊称刘备为皇叔.
刘表的大舅子蔡瑁对刘备始终耿耿于怀,总是放心不下,把刘备看作眼中钉.蔡瑁加害刘备,刘备跃马檀溪落荒而去的消息,由徐庶带到了隆中.他拍案对诸葛亮道:"弟已决定毛遂自荐,到新野去投奔刘备,辅助他干一番事业!"
诸葛亮听罢大喜,因为这几年他一直很关注刘备这个人,对他过去的所作所为虽然经过详细研究,分析,认为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英雄,也可以说是个比较满意的仁德之主.可是,百闻不如一见,现在徐庶要去投奔他,真是难得的好机会.诸葛亮不仅赞赏徐庶敢说敢为的气魄,而且深深为徐庶那当机立断的大丈夫精神所感动.他当即摆宴为朋友饯行.
徐庶来投,刘备非常高兴,一交谈,果然满腹韬略,便拜徐庶做了军师.
曹操派夏侯敦,于禁带领三万兵马杀奔新野来了,他们中了徐庶诱敌深入之计,几乎全军覆没.镇守樊城的曹洪不服气,摆了个八门金锁阵,带兵前来报仇.
谁知徐庶不但轻而易举破了阵,还略施小计,连曹洪的老窝樊城也端了.只这两仗,徐庶的大名就威震曹营了.
刘备一生还没有打过如此的漂亮仗,对徐庶信服得五体投地,大宴三天为徐庶庆功.徐庶诚心诚意地说:"我这点本事算不了什么.荆州比我高明的人还多着呢!不说别人,就说这襄阳城西二十里处的隆中山吧,就有一位杰出的人士隐居在那里."
刘备兴冲冲地说:"既是名士,比军师如何"
徐庶饮罢一杯酒:"他平时自比管仲,乐毅,我看他可以比作兴周八百年的姜子牙,旺汉四百载的张子房."
徐庶的话说得大家惊愕不已.刘备谦逊地问道:"请问军师,这个人到底是谁呀"
徐庶郑重地回答:"他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
刘备第一次听到诸葛亮的名字,心中有点不大相信,对徐庶说:"那就请军师辛苦一趟,把他请来聚聚怎么样"
徐庶先是一愣,继而把头使劲地摇着说:"这样的人呀,只有主公亲自去请.至于他愿不愿意见面,肯不肯来辅佐主公,那就要看您的诚意如何了.连德高望重的庞德公都尊称他卧龙先生呢!"
"啊——"刘备恍然大悟,"莫非就是司马徽老先生说的那个卧龙凤雏吗"
徐庶点头道:"主公听错了.卧龙,凤雏是两个人,凤雏先生是庞统庞士元兄,卧龙才是孔明诸葛亮.主公若能把他请出来,汉室不愁不兴,江山不愁不得!"
刘备兴奋之至:"听军师的,明日我就专程去拜请卧龙先生."
徐庶在庆功宴上推荐诸葛亮后,急忙写了一封详尽的信,派人连夜送往隆中.
刘备尝到了启用人才的甜头,求贤的心更迫切了.第二天一早就带上他桃园三结义的兄弟关羽关云长和张飞张翼德骑马离开新野,往隆中山而来.
隆中山上,诸葛亮接到徐庶的来信,正在与好友崔州平,石广元和孟公威商量.诸葛亮难以平静,就这么出山,心中很不是滋味,这可是关系到一生的事业啊!想来想去,他们决定先试试刘备.
诸葛子青来通报说,有三个骑马的人进山冲来了.
刘备转了几个弯子进入隆中山冲后,就听一个农夫在田中唱道:苍天如圆盖,陆地如棋盘.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
刘备上前问那农夫,此歌是谁作的,农夫说是卧龙先生.刘备问明地址,便策马来到茅庐.
刘备亲自叩动门环.许久,诸葛子青才懒洋洋地来开门.刘备温和地问道:"我是刘备,特来拜见你家先生."
子青道:"先生一早就出去了."
刘备忙问:"先生到何处去了"
子青回答说:"行踪不定,不知何处去了."
刘备问:"什么时候回来"
子青道:"归期也不定."
刘备听这么一说,深感惆怅,想等上一会儿,关羽,张飞则劝他先回去.刘备只得上马下山.
行了几里路,三人勒马回望隆中景物,真是"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观之不已.这时,他们忽然看见一个身穿帛布袍,头戴逍遥巾,气宇不凡的人拄杖迎面而来.
刘备心想:"看样子一定便是卧龙先生."便忙上前施礼道:"先生可是卧龙先生吗"
那人问道:"将军是谁"
刘备毕恭毕敬地说:"我是刘备,专程从新野来拜见卧龙先生."
那人听罢,施礼道:"我是卧龙生的朋友崔州平."
刘备忙抱拳道:"久闻大名,幸得相遇!先生能否席地而坐,我想请教一言."
崔州平坐下后问道:"将军有何事非要见卧龙先生"
刘备说:"如今天下大乱,百姓受苦,我想跟卧龙先生求教治国安邦的大计."
崔州平一听,哈哈大笑起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天意,人岂有回天之术.谈何容易!"刘备还想说什么,崔州平起身道:"山野村夫,枉谈天下之事."
刘备忙道:"但不知卧龙先生往何处去了"
崔州平说:"我也正想访他,不知往何处去寻.他日再见吧."说罢,扬长而去.
刘备一行走后,诸葛亮与几位好友回到草庐碰头,听子青和崔州平详细叙述了对刘备三人的印象,认为他宽厚,平易,仁德,谦恭.诸葛亮拿定主意,便去征得了嫂嫂和夫人阿丑的支持.
秋去冬来,天冷了.徐庶一面加紧练兵,一面让刘备招兵买马,并根据诸葛亮天下三分的理论,极力劝刘备早日夺取荆州.可刘备总是以同刘表是兄弟,不愿忘恩负义而下不了决心,可他又至今没有自己的地盘,弄得徐庶和他一样为难.这时,刘备接到探报,说卧龙先生已回隆中.他忙唤来二弟关羽和三弟张飞,出发再上隆中.
没走多远下起了大雪,天变得冷极了.张飞使劲搓着手,嚷嚷道:"大哥,天寒地冻的,连仗都打不成,还有必要跑这么远去见一个没有用的人吗?不如回新野避避风雪吧!"
刘备耐心地开导张飞说:"三弟,我之所以冒这么大的风雪来,正是要让卧龙先生知道我的诚意."
兄弟三人进了隆中山,听见路旁酒店中有人击桌而歌,刘备以为是卧龙,便下马入店,探知店中歌唱二人原来是卧龙之友石广元和孟公威.刘备于是出来上马,直奔卧龙冈,来到茅庐前.
诸葛子青开了门.刘备问:"先生今日在庄上吗"
子青道:"正在堂上读书."
刘备大喜,便跟着子青走了进去.到了中门,只见门上大书一幅对联:"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刘备看罢,见堂上一位少年正拥炉抱膝歌吟.刘备待他吟完,才跨进屋去施礼道:"备久慕卧龙先生大名,早想与先生相见,只恨没有机会.前时我已拜访过一次,可惜没遇到先生.今日特冒风雪至此,见到先生,真是万分荣幸."
那位少年一见,慌忙答礼道:"将军,我是诸葛均,孔明乃是我二家兄."
刘备便问:"那卧龙先生今日在吗"
诸葛均说:"昨天被崔州平不知请到何处去闲游了.将军还是坐坐喝杯茶吧."
刘备叹口气道:"我真是没有福气,两番不遇大贤."
这时张飞在一旁忍不住道:"先生既然又不在,还是请哥哥上马回去吧."刘备说要写几句话留给孔明.写罢,交与诸葛均,说他日再来,便拜辞出门.
诸葛均将兄弟三人送出门,忽见前面小桥上一人骑驴而来,刘备以为是卧龙归庐,诸葛均忙告诉他,这是他家兄的岳父黄承彦老先生.刘备忙上前施礼问道:"您老可曾见到令婿"黄承彦道:"怎么他不在,我也是来看他的."
刘备只好辞别,失望地回新野去了.
对于刘备两次来访诸葛亮的事,庞德公,黄承彦和司马徽三位老先生都给予了很高的赞赏.诸葛亮已下定决心出山,黄承彦拿出一把羽扇赠给他,扇把正面刻着"治国安邦",背面刻着"指挥若定"各四个字.黄老先生语重心长地叮嘱道:"贤婿,你能做到这八个字,也就不负我们的一片苦心了."
却说曹操在许昌,将徐庶的老母囚禁起来,之后写下一纸伪书,令人带到新野捎给徐庶,信中说,如果徐庶不到许昌去,他的母亲就活不了了.为尽孝道,徐庶挥泪辞别了刘备.到许昌见到老母,徐庶方知中了曹操的计.自古忠孝难以两全,老母不愿儿子为了她而弃明投暗,上吊自缢了.徐庶将母亲葬在许昌南原,凡是曹操所赐之物,他一概不予接受,并发誓,身在曹营,不进一言,不献一计.
刘备回到新野后,风转日月,冬去春来.他选择吉日,斋戒三天,薰沐更衣,准备再往隆中拜谒诸葛亮.
关羽这次不悦地说道:"哥哥已经两次亲往拜访他,礼过了.我看他是徒有虚名才避而不见.哥哥怎被他迷惑到这种地步呢"
刘备不以为然:"古时候齐桓公去看一个所谓的小人物,跑了五趟才得见一面.我如今不但没有齐桓公的地位,而且连个立足之地都没有,还摆什么架子呢我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拜访他,是因为他是位大贤."
张飞生气地说:"一个山野村夫,算得上什么大贤.这回用不着哥哥亲自出马,待三爷我用一根绳子将他绑来就是."
刘备生气地训叱张飞,说:"这次你别去了,我与云长去."二人没办法,只得依了刘备.
三人骑马带领随从来到隆中,离草庐半里之外,正遇上诸葛均.刘备连忙施礼问道:"令兄今日在吗"
诸葛均说:"昨天晚上才回来.将军今天可与他见面了."说完,飘然而去.
三人便来到庄上叫门.诸葛子青来开门.刘备道:"有劳仙童转报,刘备专程来拜见先生."
子青道:"先生今日虽在家,但此时还在草堂里睡觉未起身."
刘备道:"既然是这样,就暂且先不要通报."于是吩咐关,张二人在门口等着.刘备慢慢走进去,只见诸葛孔明正仰卧在草堂床席之上,他便站在阶下等候.可等了半天,诸葛亮也没有醒.关,张二人在外等得不耐烦了,便走进来一看,刘备还站在那里.张飞来了怒气,对关云长说:"这个人如此傲慢无礼!我要到屋后去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云长忙使劲劝住.刘备命他二人出去等候.再往草堂上望时,见诸葛亮翻了个身,好像要起来,却是又朝里面壁睡去了.子青这时想去叫醒孔明,刘备忙拦住道:"且勿惊动."
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终于醒了,口中吟诗道:"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客外日迟迟."
孔明吟罢,翻身问子青:"有客人来吗"
子青回道:"刘皇叔在此,立候多时了."
诸葛亮一听,忙起身道:"为何不早告诉我!请等我换换衣服."便转入后堂去了,半天才出来迎客.
刘备这时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气.他忙上前施一大礼,做了正式的自我介绍,然后说:"备两次来拜访先生都未得以相见.上次留下一书,先生看过吗"诸葛亮还了一大礼:"昨日才见到,知将军一心一意为国为民,可惜我年纪太轻,没多少见识,只怕会误了将军啊."
他们在屏风后面坐下.刘备道:"司马徽和徐元直都是世之高士,他们的举荐岂是虚言.还望先生不吝赐教."
孔明道:"亮只是一耕夫,二公错看了."
刘备说:"大丈夫学以致用,还望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教引导我这愚鲁之人.汉室就要完了,奸臣当道.刘备我不自量力,欲为天下伸张大义,然而却智术短浅,始终没有成就.我想,只有先生这样的高人才能帮助我挽救天下的厄运,实为万幸."
诸葛亮于是正言说道:"自董卓作乱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力不及袁绍,却能够克绍致胜的原因,不是他占据天时,而是在于人谋.如今曹操已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在难和他对抗.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了三代,地势险要,人民附和,此可以用作援助,但不可对之有图谋.荆州这块地方四通八达,是用武之地,它现在的主人是守不住的.这是天意要留给将军的,将军可有意吗益州险要,沃野千里,是天府之国.汉高祖因之而成就帝业,但它现在的君主刘璋却昏庸无能,人民富庶,国家足实而不知保存,有智能的人士希望得到一位明主.将军既然是汉室之后,信义名扬天下,招揽英雄,思贤若渴,如果能兼跨荆益之地,坚守其固,和好西戎南彝少数民族,对外结盟孙权,对内修整政理.等到天下形势有变,就派用一员大将出荆州直取宛洛,将军自领兵北出秦川,直取中原,那时百姓哪有不支持将军的呢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这就是我为将军的谋划,只看将军是否想干这番事业了."
孔明说完,叫子青取来一轴画图挂在堂中,指着图对刘备道,"这是西川五十四州图.曹操在北方占天时,孙权在南边占地利.将军要想成霸业,得占人和.可先取荆州为根据地,后取西川建立基业,与孙曹形成鼎足之势,之后就可图谋中原了."
刘备听罢,站起来拱手谢道:"先生之言,令我顿开茅塞,如拨云雾而见青天.只是荆州刘表,益州刘璋都是汉室宗亲,我怎么忍心去夺他们的地盘呢"
孔明说道:"我夜晚观天象,刘表将不久于人世了,刘璋不是立业之人,用不了多久,这两个地方就都可归于将军."
刘备一听,点头深深拜谢.孔明这一席话,还只是他未出茅庐之言,那时他就已料定天下三分,真是万古之人不及啊!
刘备当即拜请孔明道:"备虽然名微德薄,愿先生不弃卑贱,出山以相助!"
孔明推辞道:"亮久乐于躬耕隐居,懒得去应世事纷争,难以奉命."
刘备一听,不由得哭泣了起来,说道:"先生不出山,天下苍生如何是好啊!"说着,泪沾袍袖,衣襟都浸湿了.
孔明看到他的诚意这般深厚,终于说道:"将军既然不嫌弃,我愿意效犬马之劳."
刘备大喜,立即命关羽和张飞进来,拜了孔明,又献上金帛礼物.孔明坚持不收,刘备说:"这并不是请大贤出山的聘礼,而只是表表我的一片寸心罢了.孔明这才收下了.于是,刘备三人在庄上住了一宿.第二天,诸葛均回来了,孔明对他嘱咐说:"我承蒙刘皇叔三顾之恩,不能不出山了.你留在这儿躬耕,不要让田亩荒芜了,等我功退归隐回来."
于是刘备三人辞别了诸葛均,与孔明一道回归了新野.
刘备待孔明如师,同吃同睡,整日在一起商讨天下大事.明主贤臣,刘备三顾茅庐,终于如愿以偿了.

短一点的
东汉末年,刘备攻打曹操失败,投奔荆州刘表。为了日后成就大业,他留心访求人才,请荆州名士司马徽推荐。司马徽说:“此地有‘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刘备多方打听,得知“伏龙”就是诸葛亮,此人隐居在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住茅庐草棚,耕作自养,精研史书,是个杰出人才,便专程到隆中去拜访。
他前后一共去了三次,头两次诸葛亮避而不见,第三次才亲自出迎,就在茅庐中和刘备共同探讨时局,分析形势,设计如何夺取政权统一天下的方略。刘备大为叹服,愿以诸葛亮为师,请他出山相助,重兴汉室。诸葛亮深为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所打动,答应了刘备的请求,离开隆中一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此后,诸葛亮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帮助刘备东联孙吴,北伐曹魏,占据荆、益两州,北向中原,建立蜀汉政权,形成与东吴、曹魏三国鼎立的局面。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秉承刘备遗志,继续出兵伐魏。他在向后主刘禅上的一道奏表中写道:“先帝不嫌臣卑微鄙陋,屈尊枉驾,前后三次亲自登门,访臣于草庐之中……”流露出对刘备给予的知遇之恩念念不忘。
第4个回答  2023-02-07

官渡之战后,袁绍大败而逃,原先投奔袁绍的刘备又转而投奔了荆州刺史刘表。到了荆州之后,刘备的军队在兵力上得到了补充,就驻扎在了新野。刘备是一个拥有远大政治抱负之人,他驻扎在新野之后,就开始四处寻找贤才,寻求能够为自己出谋划策之人。此时,他手下有一位叫徐庶的谋士,向他推荐了一位很有才能的人。

这一天,徐庶对刘备说:“主公,襄阳城外20里的隆中,有一位奇士叫诸葛亮。他很有才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附近的人都称他‘卧龙先生’。”刘备听到有这样的人才,非常高兴,就决定亲自前往隆中,去请诸葛亮。第二日,刘备带着关羽、张飞来到了隆中卧龙岗,找到了诸葛亮居住的几间茅草屋。刘备下马亲自去敲门,草屋内的一个小童出来开门,刘备就主动说出了自己的姓名,并说明来意。小童听完后说:“先生不在家,一早就出门了!”刘备未能见到诸葛亮,只好打道回府。

几日之后,刘备听说诸葛亮回到了卧龙岗,就让人准备车马,再次前往。时值隆冬,寒风刺骨,刘备三人冒着风雪非常艰难地走到了卧龙岗。当他们来到茅草屋时,才知道诸葛亮又出门了,刘备只好又回到了新野。回来后,刘备一心想着诸葛亮的事情,时常派人去打听诸葛亮的行踪。在得到可靠的消息后,刘备三人第三次来到了隆中。这次去隆中,刘备为了表示敬意,在距离草屋还有很远的距离时,就下马步行前进。当他们三人来到茅草屋时,诸葛亮正好在屋内睡觉,刘备不愿意打扰诸葛亮,就让关羽和张飞侯在草屋外面,自己一个人来到草屋前的台阶下,静静地等候诸葛亮。

诸葛亮睡醒之后看见刘备,被他的真诚所打动,就将刘备请到了草屋中。诸葛亮说:“现在曹操打败了袁绍,拥有几百万的军队,他又借着天子的名义,去号令天下。这样的对手,我们很难用武力和他对抗。孙权现在占据了江东,那里地势险要、民心顺从,在孙权身边还有一批很有才能的人辅助他。这样的人,我们也不能与他对抗。但是,我们可以劝说他们结成联盟!”紧接着,诸葛亮又分析了荆州和益州的形式,认为如果占领益州和荆州,再联合孙权,一旦机会成熟,就可以从荆州、益州发兵攻打曹操,到那时就可以建功立业了。

刘备听完诸葛亮的话,茅塞顿开,赶忙站起来说:“先生一席话,惊醒梦中人啊!”于是,再三拜请诸葛亮出山。而诸葛亮也被刘备的真诚感动了,他决定不再在自己的茅屋中观看天下,要出去帮忙刘备争夺天下。因此,诸葛亮在受到了刘备三次邀请之后,终于跟着刘备一起踏上了一统天下的道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