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怎么成了莫言

如题所述

全文
 作家的人生和作品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塑造、彼此影响的。一个作家就是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作家也是一部简易的文学史。大凡深度参与了一个时代的文学演变的作家,他的作品中一定有着个人内心印痕和时代经验相交织的奇异景象。而今捧得诺贝尔文学奖桂冠的莫言,更是如此。
  2012年10月11日,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10月15日,河南文艺出版社以最快的速度隆重再版《莫言评传》,立即受到市场的紧密追踪。《莫言评传》的再版,为读者找到一扇了解莫言的窗口,看莫言是如何从管谟业成长为莫言的。
  近日,海南日报记者联系了《莫言评传》的策划、河南文艺出版编辑杨莉女士,了解了《莫言评传》(河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10月)出版的幕后。
  四年前已预言莫言获奖
  海南周刊:从一种人生际遇里来体察一种文学的生成,这正是《莫言评传》写作独有的优势,也是一出版就受到极大推崇的原因。请问成书过程是怎样的?
  杨莉:读者现在看到的新版《莫言评传》,最初是河南文艺出版社2008年推出的“中国当代作家评传丛书”之一,与其同时出版的有《余秋雨评传》(栾梅健著)、《韩少功评传》(孔见著),本来计划还有《张炜评传》的,因为作者一直没能交稿,这本书就没能出版。4年前,该套丛书主编、著名评论家谢有顺曾预言莫言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4年后,此言成真,经莫言本人认真修订的《莫言评传》成为读者了解莫言的最早版本。该书以全新的面貌告诉读者,莫言是怎样炼成的。
  海南周刊:要了解莫言,仅看莫言的作品是不够的,还要看莫言的人生,从一种人生际遇里来体察一种文学的生成,才可能完成对一个作家最深切的理解与对接。然而,对于传记作者叶开,读者知之不多,他所写的《莫言评传》有多少可信度?当初为什么要选择他来为莫言做传?
  杨莉:应该说,由叶开为莫言做传,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叶开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收获》杂志的资深编辑,曾担任过莫言多部作品的责任编辑,莫言的一些重要中篇及长篇小说的首次发表,都是出自他手。工作之外,他与莫言也交情深厚,对莫言的生活、性情和创作都有深入的了解与理解,能很好地“进入”莫言;更便利的是,他的博士论文就是写莫言的,在莫言研究方面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做过很多的功课;尤为得天独厚的是,叶开本人也从事小说创作,深谙文学创作之道,出版过2部长篇小说和1部小说集,再加上他过目的中外优秀作品繁多,精于文学作品的鉴赏与评论,所以说,叶开可谓写作《莫言评传》的最佳人选。
  海南周刊:据说这套丛书的主编谢有顺曾预言莫言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及的?
  杨莉:说来有趣,当时叶开由于工作忙碌,本不想应承这事的,谢有顺当时就跟他说:“莫言如果获诺贝尔奖,你就是莫言研究顶级专家,谁也绕不过你。”就这样,他被拉入“贼船”。———真没想到的是,谢有顺竟一语成“谶”———这真是世界上最美妙的谶言。叶开为写作此书,前后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通读了莫言的所有作品和有关他的研究资料,付出了巨大心血。殊为难得的是,这本书在2008年出版前,还得到了莫言本人的校订———莫言在极其繁忙地在各大洲飞来飞去的间隙,花费大量宝贵的时间,一词一句地对这部书的一些细节进行了核准,使书中的诸多谬误插翅飞走了。在编辑过程中,作为该书的责编的我也与莫言通了电话和邮件,他亲自发来了他不同生活时期的70余幅照片,有他7岁时与堂姐的一张合影(他童年时期的唯一一张照片),也有他21岁初参军的照片,有他在集市上买香油的照片,也有他和战友们的合影,还有他和母亲当年为电影《红高粱》剧组做饭的照片,他在北海道滑雪的照片……这些极其珍贵的照片都被收入《莫言评传》中,让读者亲切地看到作家莫言成长的印迹,这些图片为该书增色不少。
  所以说,这部中国当前唯一一部关于莫言的评传,不仅图文并茂,内容也非常权威可信,它全方位解读了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的人生与作品,揭示莫言成长与写作的秘密,既是和作家的人生、灵魂对话,又是具有独特发现的研究专著。
  莫言亲自修订《莫言评传》
  海南周刊:《莫言评传》的再版,历时不过4天。这算不算是一个出版奇迹?
  杨莉:是的。可以说这是本社几十年来从未有过的出版奇迹。2012年10月11日晚7点,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传来,举国兴奋。当晚8点,我就和社领导联系,商议第二天马上动手做《莫言评传》的新版,当晚也与作者叶开取得了联系,请他将书完成后又写到的与莫言有关的文字发给我,好收进新版的书中。美编连夜设计出来了封面,把诺贝尔文学奖的标识、首位获诺奖的中国籍作家等信息元素放入封面。2008年版的封面偏学术范儿,风格沉稳厚重;新版的封面以红色作底色,传达出中国人终获诺奖的喜庆色彩。封底以黑色粗体色醒目地告诉读者:这是“中国当前唯一一部关于莫言的评传,并经莫言本人校订”,以传达该书的令人信服感。
  莫言的小说一直在两个不同的时空中展开:一个是残酷现实,细腻生动地展现当前乡村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风貌,其核心主题是“饥饿”和“不公”;另一个是浪漫世界,以强大的想象力推进到被官方历史严厉遮蔽的微暗世界,关键词是“生命力”和“人性”。这两条藤蔓分别蔓延,各自结出了丰硕果实,并在彼此吸引中渐渐靠近。以莫言自己的说法,在他200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生死疲劳》中缠绕在一起,胜利会师。目前,海南图书市场已经购进莫言的系列作品,《蛙》、《红树林》、《生死疲劳》等,《莫言评传》自然成为读者追读的对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