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些著名的科学家?

如题所述

1、钱学森,出生于上海,浙江杭州人,中国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工程控制论”创始人,为中美两国的导弹和航天计划都曾作出过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2、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 --- 1986年7月29日),中国安徽怀宁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

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誉为“两弹元勋”。

3、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 --- 1985年6月12日 ),江苏金坛人,中国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奠基者,也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4、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字仲揆,湖北省黄冈县人。中国著名地质学家,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大学,获博士学位。首创地质力学。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被人尊称为“中国地质学之父”。

5、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协副主席。

1981年6月6日,袁隆平获第一个特等发明奖。1987年11月3日,联合国向袁隆平颁发科学奖。2006年4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5-19
你要现代的还是古代的?有好多。
我给你罗列一些现代的吧:
1、钱学森(著名科学家、物理学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做出许多开创性贡献。)

2、钱三强(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在“核裂变”方面成绩突出,是许多交叉学科和横断性学科的倡导者。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立和“两弹”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3、竺可桢(地理学家、气象学家、中国现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一代宗师,是我国物候学研究的创始者、推动者)

4、李四光(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大地构造学家、第四纪冰川学家。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始人。“?”化石新分类标准的提出、中国南方震旦纪与北方石炭纪地层系统的建立、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发现与研究是他对地质科学的重大贡献。)

5、袁隆平(农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他于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6、侯德榜(著名科学家,杰出的化工专家,我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

7、周培源(著名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8、茅以升(著名桥梁专家、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

9、邓稼先(物理学家,在核物理、理论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10、童第周(生物学家、中国实验胚胎学的创始人)

11、钱伟长(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兼长应用数学、物理学、中文信息学,著述甚丰。特别在弹性力学、变分原理、摄动方法等领域有重要成就。)

12、严济慈(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物理研究奠基者之一。)

13、吴有训(物理学家,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教育家)

14、张钰哲(中国现代天文学家,“中华”小行星的发现者。)

15、汤飞凡(微生物学家,世界上第一个分离出沙眼病毒的人,沙眼病毒被称为“汤氏病毒”)

16、丁颖(著名的农业科学家、教育家、水稻专家,中国现代稻作科学主要奠基人。)

17、梁希(林学家)

18、林巧稚(著名妇产科专家中国科学院第一位女学部委员。)

19、张孝骞(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等职。他长期从事内科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是中国胃肠病学的奠基人,一生确珍和治疗了许多疑难病症。)

20、吴阶平(医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国泌尿外科开拓者之一,在泌尿外科、男性计划生育等方面有突出贡献。)
************************************-
******************************

1、林巧稚(1901——1983),著名妇产科专家。福建厦门人。1929年毕业于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并被聘为协和医学院妇产科医师。后任妇产科主任兼教授。1932年和1940年曾两次出国,在英国伦敦医学院、曼彻斯特医学院和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进修。回国后,历任协和医院、友谊医院妇产科主任兼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市妇产科医院名誉院长、全国妇联副主席等职,她是中国科学院第一位女学部委员。
2、张钰哲(1902——1983),著名天文学家。福建闽候人。1919年考入清华大学。1923年赴美留学。1928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曾任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天文研究所所长。 1946年再次赴美, 从事天文研究活动。1948年回国。担任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
3、侯德榜(1890——1974),著名化学家。福建闽候人。1913年赴美留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普拉特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化学。1920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化学工程博士。1921年回国,曾任塘沽永利碱厂总工程师、南京永利硫酸铵厂厂长、永利化学公司总经理。新中国成立后,任重工业部化学局顾问、化工部副部长、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全国科协副主席。他是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美国化工学会和英国皇家学会的名誉会员。
4、丁颖(1888——1964),著名农业科学家、水稻专家。广东茂名人。1912年毕业于广东高等师范。1913年赴日本留学,攻读农业科学。1924年回国,任中山大学农学院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南农学院院长、全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他是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并曾被授予民主德国农科院通讯院士、全苏列宁农科院通讯院士等称号。
5、熊庆来(1893——1969),云南弥勒人。1906年考入云南高等学堂。1913年赴比利时留学,后转赴法国,先后就读于格伦诺勃尔大学、巴黎大学、蒙柏里大学和马赛大学,于1920年获理学硕士学位。1931年再度赴法,以学术论文《关于整涵数与无穷极的亚纯涵数》获法国国家理学博士学位。曾任云南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等职。他创办了东南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数学系,最早把近代数学引进中国,致力整涵数、亚纯涵数、代数涵数等学科的研究工作,对我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定义的无穷极被国际数学界称为“熊氏无穷极”(也称熊氏定理)。
6、汤飞凡(1897——1958),湖南醴陵人。1921年毕业于湘雅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25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深造。回国后,先后担任上海中央大学医学院教授、上海雷斯德研究院细菌学系主任、上海医学院教授。1943年,他用自己设计的简陋设备制造出我国第一批青霉素。他是我国第一个抗生素研究室和青霉素生产车间、第一个实验动物饲养场和第一个正规卡介苗实验室的创办人。1948年,在第七届国际微生物学会上被选为常任理事。 曾任卫生部中央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国微生物学会理事长。1956年,在世界上第一次分离出沙眼病毒,被世界微生物界称为“汤氏病毒”。
7、张孝骞(1897——1987),湖南长沙人。192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湘雅医学院。曾任湖南湘雅医学院院长、协和医院内科教授、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等职。他长期从事内科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是中国胃肠病学的奠基人,一生确珍和治疗了许多疑难病症。
8、梁思成(1901——1972),广东新会人,梁启超长子。1924年,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获建筑硕士、美术学士学位。他代表中国参加了联合国大厦的设计,被普林斯顿大学赠予名誉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等职。他为东北大学和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长期从事教育事业和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工作,曾参加国徽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北京十大建筑的设计工作。他所撰写的英文版《图像中国建筑史》获“全美最优秀出版物”称号。
9、钱学森(1911——)中国现代科学家。祖籍浙江杭州,生于上海。留学美国并在近代力学奠基人卡门指导下从事火箭研究工作。1955年回国后投身于开创中国力学、航天事业等工作。他是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学部委员、力学研究所研究员、第一任所长,中国力学学会第一任理事长等。1958年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为我军的科技事业发展作了大量工作。
10、李四光(1889?971)地质学家。湖北黄冈人。字仲揆。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1919年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大学,获硕士学位。1920年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从事古生物学、冰川学和地质力学的研究。
11、竺可桢(1890——1974年),我国代气象事业和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1890年3月7日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今属上虞)。
12、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出生于金坛金城镇,是世界著名数学家,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在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美国著名数学家贝特曼著文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院士”。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13、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邓-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8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4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1986年7月16日,同年7月29日,邓稼先去世。
14、钱伟长,1913年10月生,江苏无锡人。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42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获博士学位。1946年起任清华大学教授、教务长、副校长。1954年起为中科院学部委员(后改为院士),是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的创始人,也是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15、钱三强,1913年出生于浙江绍兴。从新中国建立起,钱三强便全身心地投入了原子能事业的开创,1960年,中央决定完全靠自力更生发展原子弹后,已兼任二机部副部长的钱三强担任了技术上的总负责人、总设计师。他像当年居里夫妇培养自己那样,倾注全部心血培养新一代学科带头人,在“两弹一星”的攻坚战中,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核专家,并在这一领域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发展速度。人们后来不仅称颂钱三强对极为复杂的各个科技领域和人才使用协调有方,也认为他领导的原子能研究所是“满门忠烈”的科技大本营。晚年的钱三强身体日衰,仍担任了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等职务。他一直关心中国核事业的发展,强调不仅要服务于军用还要供民用。1992年,他因病去世,终年79岁。国庆50周年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钱三强追授了由515克纯金铸成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表彰了这位科学泰斗的巨大贡献。
16、袁隆平袁隆平,农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家。江西德安人。1930年9月7日生。1953年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历任研究员、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科院名誉院长、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长期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理论研究和制种技术实践。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法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并进行科学实验。1970年,与其助手李必湖和冯克珊在海南发现一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为突破“三系”配套的关键。 1972年育成中国第一个大面积应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号A”和相应的保持系“二九南一号B”,次年育成了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组合“南优二号”,并研究出整套制种技术。1986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三系法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到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的战略设想。被同行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17、苏步青
苏步青(1902-2003) 浙江平阳人。苏步青是中国现代数学家。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后入该校研究院,获理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受聘于浙江大学数学系。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到复旦大学任教,任教务长、副校长、校长等职,1983年起任复旦大学名誉校长。历任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六届全国人大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1955年当选 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兼任学术委员会常委,专长微分几何,创立了国内外公认的微分几何学派。撰有《射影曲线概论》、《射影曲面概论》等专著10部。研究成果“船体放样项目”、“曲面法船体线型生产程序”分别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2个回答  2019-04-27

钱学森、邓稼先、华罗庚、茅以升、于敏等。

1、钱学森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

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2、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邓稼先在一次实验中,受到核辐射,身患直肠癌,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2岁。

3、华罗庚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 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他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并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等。

4、茅以升

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字唐臣,江苏镇江人。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

茅以升主持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30余年,为铁道科学技术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积极倡导土力学学科在工程中应用的开拓者。

茅以升曾主持修建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参与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晚年,他编写了《中国桥梁史》、《中国的古桥和新桥》等。1989年11月12日病逝于北京,享年93岁。

5、于敏

于敏(1926年8月16日-2019年1月16日),出生于河北省宁河县(今天津市宁河区)芦台镇,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在中国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此后长期领导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理论问题。

对中国核武器进一步发展到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从20世纪70年代起,在倡导、推动若干高科技项目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1985年荣获“五一劳动奖章”。1987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钱学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邓稼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茅以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于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华罗庚

第3个回答  2017-04-30
中国当代科学家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十大当代科学家:
数学家华罗庚
华罗庚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着名数学家,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少年命运多坎坷,但刻苦自学,18岁在《科学》杂志发表数学论文,1920年8月,任清华大学图书馆助理员,用6年半时间读完高中至大学的全部课程,同时学习英、法、德语言,并在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5篇。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彻底解决了欧洲数学之王高斯提出的完整三角合估计问题,轰动了剑桥,被誉为“剑桥的光荣”。1938年学成回国,任西南联大教授。46年10月应爱因斯坦之邀赴美讲学,后任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利诺斯大学终身教授。
物理学家钱学森
着名科学家、物理学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做出许多开创性贡献。
中国科学家
地质学家李四光
李四光是世界着名的科学家、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大地构造学家、第四纪冰川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我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奠基人。1904年留学日本,并成为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中年龄最小的会员。24岁留学英国,在伯明翰大学苦读六年,获硕士学位,他的老师鲍尔敦教授劝他留下深造,获得博士学位后再回国。李四光谢绝了老师的好意,他回答说:“不,我想把我学到的知识,尽快贡献给我的祖国。”1920年回国,先后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中国地质学会会长,直到1937年抗战爆发。其间先后数次赴欧美讲学、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地质构造。1949年,他放弃国外优厚条件,毅然从英国绕道回国。
物理学家钱三强
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在“核裂变”方面成绩突出,,是许多交叉学科和横断性学科的倡导者。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立和“两弹”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物理学家周培源
周培源是我国着名流体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近代力学奠基人和理论物理奠基人之一。作为研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学说并独树一帜的中国第一人,周培源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的引力论和流体力学中的湍流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世人瞩目的重大成就。他一直致力于求解引力场方程的确定解,研究并初步证实了广义相对论引力论中“坐标有关”的重要论点。
数学家苏步青
苏步青,中国杰出的数学家、教育家。曾任浙大数学系教授、主任、教务长,复旦大学教授、校长,中国数学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科院物理学数学部委员等职。1919年赴日留学,1931年获日本东北帝国大学博士学位。同年3月回国,受聘于国立浙江大学。抗战爆发后,日本帝国大学邀他前往任教。出于民族大义,他一口回绝道:“我要留在自己的祖国。祖国再穷,我也要为她奋斗,为她服务!”。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他和陈建功教授带领弟子们到山洞里研究数学,正是在这时他点燃了那块神圣高原上的星星之火,于是才有了潘承洞、王元、陈景润等对哥德巴赫猜想的突出贡献,才有了我国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上的一枚枚金牌。
核物理学家王淦昌
王淦昌是我国着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中科院资深院士,中国原子能研究所所长,中国高技术发展“863计划”的4位倡导者之一。王淦昌参与了中国原子弹、氢弹原理突破及核武器研制的试验研究和组织领导,隐姓埋名17年,是中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由于他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和国防建设的卓越贡献,曾荣获两项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等多项重要奖励。
数学家吴文俊
吴文俊是着名的数学家,在拓扑学、自动推理、机器证明、代数几何、中国数学史、对策论等研究领域均有杰出的贡献。他为拓扑学做了奠基性的工作,他的示性类和示嵌类研究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吴公式”,“吴示性类”,“吴示嵌类”,并广泛运用于数学研究和解决连塑性领域的有关难题,至今仍被国际同行广泛引用,影响深远。
农业科学家袁隆平
袁隆平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是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
地理和气象学家竺可桢
竺可桢是我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闻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学部委员,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竺可桢领导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地学系、气象研究所和首批气象台站,开辟了中国的气象事业。
第4个回答  2013-01-13
林巧稚(1901——1983),张钰哲(1902——1983),侯德榜(1890——1974),丁颖(1888——1964),熊庆来(1893——1969),汤飞凡(1897——1958),张孝骞(1897——1987),钱三强赞同11|评论(8) 2009-06-17 21:31棒C糖|二级、林巧稚(1901——1983),著名妇产科专家。福建厦门人。1929年毕业于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并被聘为协和医学院妇产科医师。后任妇产科主任兼教授。1932年和1940年曾两次出国,在英国伦敦医学院、曼彻斯特医学院和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进修。回国后,历任协和医院、友谊医院妇产科主任兼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市妇产科医院名誉院长、全国妇联副主席等职,她是中国科学院第一位女学部委员。
2、张钰哲(1902——1983),著名天文学家。福建闽候人。1919年考入清华大学。1923年赴美留学。1928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曾任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天文研究所所长。 1946年再次赴美, 从事天文研究活动。1948年回国。担任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
3、侯德榜(1890——1974),著名化学家。福建闽候人。1913年赴美留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普拉特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化学。1920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化学工程博士。1921年回国,曾任塘沽永利碱厂总工程师、南京永利硫酸铵厂厂长、永利化学公司总经理。新中国成立后,任重工业部化学局顾问、化工部副部长、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全国科协副主席。他是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美国化工学会和英国皇家学会的名誉会员。
4、丁颖(1888——1964),著名农业科学家、水稻专家。广东茂名人。1912年毕业于广东高等师范。1913年赴日本留学,攻读农业科学。1924年回国,任中山大学农学院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南农学院院长、全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他是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并曾被授予民主德国农科院通讯院士、全苏列宁农科院通讯院士等称号。
5、熊庆来(1893——1969),云南弥勒人。1906年考入云南高等学堂。1913年赴比利时留学,后转赴法国,先后就读于格伦诺勃尔大学、巴黎大学、蒙柏里大学和马赛大学,于1920年获理学硕士学位。1931年再度赴法,以学术论文《关于整涵数与无穷极的亚纯涵数》获法国国家理学博士学位。曾任云南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等职。他创办了东南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数学系,最早把近代数学引进中国,致力整涵数、亚纯涵数、代数涵数等学科的研究工作,对我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定义的无穷极被国际数学界称为“熊氏无穷极”(也称熊氏定理)。
6、汤飞凡(1897——1958),湖南醴陵人。1921年毕业于湘雅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25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深造。回国后,先后担任上海中央大学医学院教授、上海雷斯德研究院细菌学系主任、上海医学院教授。1943年,他用自己设计的简陋设备制造出我国第一批青霉素。他是我国第一个抗生素研究室和青霉素生产车间、第一个实验动物饲养场和第一个正规卡介苗实验室的创办人。1948年,在第七届国际微生物学会上被选为常任理事。 曾任卫生部中央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国微生物学会理事长。1956年,在世界上第一次分离出沙眼病毒,被世界微生物界称为“汤氏病毒”。
7、张孝骞(1897——1987),湖南长沙人。192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湘雅医学院。曾任湖南湘雅医学院院长、协和医院内科教授、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等职。他长期从事内科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是中国胃肠病学的奠基人,一生确珍和治疗了许多疑难病症。
8、梁思成(1901——1972),广东新会人,梁启超长子。1924年,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获建筑硕士、美术学士学位。他代表中国参加了联合国大厦的设计,被普林斯顿大学赠予名誉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等职。他为东北大学和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长期从事教育事业和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工作,曾参加国徽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北京十大建筑的设计工作。他所撰写的英文版《图像中国建筑史》获“全美最优秀出版物”称号。
9、钱学森(1911——)中国现代科学家。祖籍浙江杭州,生于上海。留学美国并在近代力学奠基人卡门指导下从事火箭研究工作。1955年回国后投身于开创中国力学、航天事业等工作。他是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学部委员、力学研究所研究员、第一任所长,中国力学学会第一任理事长等。1958年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为我军的科技事业发展作了大量工作。
10、李四光(1889?971)地质学家。湖北黄冈人。字仲揆。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1919年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大学,获硕士学位。1920年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从事古生物学、冰川学和地质力学的研究。
11、竺可桢(1890——1974年),我国代气象事业和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1890年3月7日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今属上虞)。
12、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出生于金坛金城镇,是世界著名数学家,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在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美国著名数学家贝特曼著文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院士”。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13、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邓-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8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4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1986年7月16日,同年7月29日,邓稼先去世。
14、钱伟长,1913年10月生,江苏无锡人。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42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获博士学位。1946年起任清华大学教授、教务长、副校长。1954年起为中科院学部委员(后改为院士),是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的创始人,也是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15、钱三强,1913年出生于浙江绍兴。从新中国建立起,钱三强便全身心地投入了原子能事业的开创,1960年,中央决定完全靠自力更生发展原子弹后,已兼任二机部副部长的钱三强担任了技术上的总负责人、总设计师。他像当年居里夫妇培养自己那样,倾注全部心血培养新一代学科带头人,在“两弹一星”的攻坚战中,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核专家,并在这一领域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发展速度。人们后来不仅称颂钱三强对极为复杂的各个科技领域和人才使用协调有方,也认为他领导的原子能研究所是“满门忠烈”的科技大本营。晚年的钱三强身体日衰,仍担任了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等职务。他一直关心中国核事业的发展,强调不仅要服务于军用还要供民用。1992年,他因病去世,终年79岁。国庆50周年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钱三强追授了由515克纯金铸成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表彰了这位科学泰斗的巨大贡献。
16、袁隆平袁隆平,农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家。江西德安人。1930年9月7日生。1953年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历任研究员、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科院名誉院长、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长期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理论研究和制种技术实践。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法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并进行科学实验。1970年,与其助手李必湖和冯克珊在海南发现一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为突破“三系”配套的关键。 1972年育成中国第一个大面积应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号A”和相应的保持系“二九南一号B”,次年育成了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组合“南优二号”,并研究出整套制种技术。1986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三系法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到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的战略设想。被同行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1946年应聘到美国讲学,很受学术界器重。当时,美国的伊利诺大学以一万美元的年薪,与他订立了终身教授的聘约。华罗庚的生活一下子舒适起来了,不仅有了小洋楼,大学方面还特地给他配备了四名助手和一名打字员。新中国成立后,一些人总以为华罗庚在美国已功成名就,生活优裕,是不会回来的了。然而,物质、金钱、地位并没有能羁绊住他的爱国之心。1950年2月,华罗庚毅然放弃了在美国“阔教授”的待遇,冲破重重封锁回到祖国。途经香港时,他写了一封《告留美同学的公开信》,抒发了他献身祖国的热情。他满腔热忱地呼吁:“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梁园虽好,非久留之地。”

2、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早年在英国伯明翰大学苦读六年,取得了地质学硕士学位。他的老师鲍尔敦教授劝他留下深造,获得博士学位后再回国。李四光谢绝了老师的好意,他回答说:“不,我想把我学到的知识,尽快贡献给我的祖国。”1920年回国工作,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为止。后来,一度出国,在国外仍坚持地质学的研究工作。到1950年,他放弃国外优厚条件,在新中国百废待兴之际,毅然从英国绕道回国,作为新中国的地质部长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卓越功勋。

3、我国“两弹”元勋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美国要给他很好的条件和优厚的待遇,希望他能长期在美国工作。但是,邓稼先并未因高官厚禄而动摇他回祖国工作的决心。1950年,他胸怀报国之志,回到了祖国,为“两弹”的研制成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4、中国当代著名物理学家周培源,在1945年受邀参加美国战时科学研究与发展局的研究工作。伴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美国海军部成立了海军军工试验站,并希望周培源到该站工作,待遇甚优。但海军部是美国的政府部门,在海军部所属单位任职便成为美国政府的公务员,外籍人员须加入美国籍才能参加。周培源当即向美方提出三条件:第一,不加入美国籍;第二,只承担临时性的研究任务;第三,可以随时离去。1947年2月,周培源毅然带着妻儿离开美国回到了自己祖国的怀抱。

5、我国原子能科学事业创始人钱三强,1937年赴法国留学研究原子理论,被小居里夫妇认为他是最优秀的科研人员。1948年,钱三强和夫人何泽慧提出回国,导师和同事们都再三劝说、挽留。国民党政府驻法大使恶狠狠地威胁说:“看他能上得了大陆的岸,那才怪呢!”这意思很明白。如果钱三强坚持要回祖国,国民党特务就会在半路上下毒手。钱三强不顾个人安危,置生死于不顾,与夫人抱着刚刚半岁的女儿,果断而机智地回到祖国怀抱,为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核弹之父”。

6、被誉为“中国现代火箭之父”的钱学森,是著名的航天工程和空气动力专家。他早年留学美国,在冯•卡门教授的指导下,在火箭研究中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反法西斯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1947年,刚刚36岁的钱学森被聘请为美国麻省工学院的终身教授。新中国成立的喜讯传到钱学森那里,他想:“我是一个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为了报效新生而落后的祖国,钱学森从1950年起在美国向其当局正式提出回国申请。但是,美国当局却百般阻挠并加以迫害,没收了钱学森的各种资料和书籍,并诬蔑陷害他为“间谍”,对他进行审讯和监禁,将他关押在一个孤岛上,仅半个月,就使他的体重减轻了14公斤。当时美国当局声称,只要钱学森放弃了回国念头,就照常给他提供实验室和仪器设备。可是,钱学森宁死也要回国,始终没有屈服。通过五年的艰苦斗争,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钱学森于1955年9月17日踏上了归国的路程。回国后,钱学森为新中国的航天事业跃入世界前列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7、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早年留学日本,1931年获得博士学位。日本不少名牌大学以高薪聘请他,但他想到出国留学是为了掌握科学、报效祖国,就一一辞谢,毅然回国。回国后,他在浙江大学执教,竟一连四个月领不到工资,穷得连饭都难以吃饱,而当时日本帝国大学还答应保留他半年的工资。贫贱难移爱国心,苏步青毫无再去日本之意。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大学又发来电报,请他前往任教。出于民族大义,他一口回绝道:“我要留在自己的祖国。祖国再穷,我也要为她奋斗,为她服务!”

8、中国核物理学家王淦昌早年为了支持抗日战争,把日本侵略者早日赶出去,他就将自己家中积蓄的白银、首饰全都献给了祖国。1961年,当国内出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钱财十分短缺时,身在苏联的王淦昌就将自己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十四万卢布(约合人民币2至3万元)交给中国驻苏大使馆转赠给祖国和人民。1982年,王淦昌又将自己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奖金三千元全部都捐赠给了小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