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密会议和涉密活动的保密方案、保密须知包括哪些内容?

如题所述

涉密会议,是指机关、单位召开的议题、内容或者文件涉及国家秘密的会议。

涉密活动,是指各级党政机关和重要涉密单位组织的重大或者较大涉及国家秘密的活动。

一,涉密会议和涉密活动的保密方案

1,涉密会议、活动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由主办单位负责全过程的保密管理。

2,涉密会议、活动主办单位应当根据会议、活动的涉密程度,制定保密工作方案,明确具体保密措施,并指定专人负责督促落实。

3,涉密会议、活动主办单位应当根据会议、活动主题、内容或文件、资料涉及国家秘密的最高密级,确定会议、活动的密级。

4,涉密会议、活动主办单位应当根据会议、活动涉密程度和工作需要,确定参加人员范围,审核参加人员资格,登记参加人员姓名、单位、职务等情况,并保存相关材料。

5,涉及绝密级国家秘密的会议、活动,应当严格控制参加人员范围,严禁知悉范围之外的人员参加或者他人代为参加。

6,涉密会议、活动主办单位应当对承办单位、参加人员(含列席人员以及工作人员、服务人员)提出保密要求,明确保密责任。

7,涉密会议、活动主办单位要按照主办单位要求,提供安全保密的环境、设施和设备,并对工作人员进行保密教育,明确保密责任,要求其做好保密服务保障工作。

二,涉密会议和涉密活动的保密须知

1,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重大涉密会议、活动的保密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并提供必要的安全保密技术服务保障。

2,举办涉密会议、活动,应当在符合国家保密规定的场所进行,使用的计算机、扩音、录音、录像等设备、设施应符合国家保密标准,并经过安全保密检查检测。

3,举办涉密会议、活动,应当根据工作需要,在有关场所配置文件保密柜、碎纸机、手机存放柜、手机干扰器等保密技术防护设备,并在会议 、活动结束后及时收回,做好清点、核对工作。

4,涉密会议、活动场所内不得使用对讲机、无绳电话、无线话筒、无线键盘、无线网络等无线设备或装置。

5,涉密会议、活动不得使用不具备保密条件的电视电话会议系统。

6,绝密级、机密级会议、活动场所禁止带入手机,并应当设置显著的禁止带入标志。场所外,应当配备手机存放柜,集中保管进入人员的手机。

7,秘密级会议、活动场所禁止使用普通手机,并应当设置显著的禁止使用标志。必要时,安装和使用手机信号干扰设备。

8,涉密会议、活动住地应当提供安全保密的环境。(1)会议期间,关闭与会人员、工作人员房间互联网接口;(2)会议期间,关闭会场区域移动通信信号增强器和无线局域网接入设备;(3)商务中心不得承接涉密文件、资料的复印、传真业务;(4)休会期间以及撤离前应当对住地进行全面检查,防止涉密文件、资料遗留、散失。

涉密会议、活动主办单位应当严格涉密会议、活动使用或形成的涉密文件、资料及其他涉密载体的管理,在制作、分发、存放、回收、销毁等各个环节,明确专人负责,落实保密管理措施。

9,涉密文件起草应当选择安全可靠的场所,实行集中封闭管理。

10,制作涉密文件、资料及其他涉密载体,应当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注明发放范围、制作数量及编号,且应当在机关、单位内部,或在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审查批准的具有相应保密资质的单位进行。

11,涉密文件、资料的分发应当登记、编号并履行签收手续,并在安全保密装置完善的设备中存放。

12涉密文件、资料不得擅自转借、传抄、摘抄、复印、扫描。

13,会议结束后,需要收回的涉密文件、资料应当全部清退、收回,核对登记后统一销毁。

14,需要发给与会单位的涉密文件、资料,应当通过机要通信、机要交通或者指派专人进行传递,绝密级涉密载体必须实行二人护送制。

确需参加人员随身携带涉密文件、资料的,须经主办单位批准,履行登记签收手续,并采取必要的安全保密措施。

15.涉密文件、资料的销毁应当履行审批、清点、登记手续,集中送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地点统一销毁或交由专门的保密服务机构派驻人员处理。

16.涉密会议、活动主办单位应当明确规定涉密文件的传达、阅读范围;与会单位应当按照要求传达会议内容,不得擅自扩大知悉范围。

17.参加涉密会议、活动的人员应当遵守保密纪律和保密要求,不得擅自委托其他人员代替参加。

18.参加涉密会议、活动的人员未经允许不得携带具有摄像、摄影、录音功能及无线功能的设备进入会场,不得擅自记录、录音、录像或者拍照。

19.参加涉密会议、活动的人员应当妥善管理涉密文件、资料和其他涉密载体,防止遗留或者散失。

20.涉密会议、活动工作人员和服务人员应当做好保密服务保障工作。(1)不得随意引带无关人员进入涉密会议、活动场所;(2)不得违规获取、存储、记录、复制与会议有关的涉密信息;(3)不得违规留存、传递、发送、销毁各类涉密载体;(4)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知悉的国家秘密。

涉密会议、活动应当严格采访报道的保密审查,接受采访或公开报道应当经过批准。凡是公开报道、播放的稿件、图片、录像片、录音带等,应请有关主管部门或涉密会议、活动、主办单位审查批准。

21,凡涉密信息未经有关主管部门审批,不得公开宣传报道;对是否涉密界定不清的,应逐级报有权确定该事项密级的上级机关或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审查确定。

22涉密会议、活动提供新闻通稿或报道口径的,应按照新闻通稿或报道口径报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11
会议保密
公司的各种会议,往往涉及不同程度的公司秘密。会议保密工作的好坏,关系到公司的效益、生存和发展。因此,对会议的保密必须十分重视。
1、涉密会议的提前保密准备。为确保公司秘密的安全,涉密会议的组织者,会前必须认真进行保密准备工作。首先,对会议的秘密程度要进行恰当的评估。评估主要以会议内容涉及的密级为标准,涉及公司核心秘密的会议是绝密会议,涉及公司重要秘密的会议是机密会议,涉及公司一般秘密的会议是普通秘密会议。其次,制定好会议保密计划和措施。主要包括:与会者的资格审查,会议期间的行动限制,会议期间的通信管理,会议文件和会议精神的传达要求等内容。第三,对会场进行安全检查。安全可靠的会场是开好涉密会议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在会前要精心选择并细心勘查会场,必要时可设置警卫人员。要加强会前印制的各种文件资料的保密管理。
2、涉密会议期间的保密管理。会议期间的保密管理,主要抓好以下三项工作:首先,对与会者进行保密教育,包括保密意识、保密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教育,让与会人员树立起高度的保密责任意识,自觉地保守公司的秘密。其次,严格保密纪律,做到不该说的不说,不该看的不看,不该问的不问,不带无关人员进入会场,不随意向外泄漏会议内容,不随意复制、抄录会议文件,会议明确规定不记录的不得私自记录,不在私人电话或非保密电话中谈论会议内容,不在非保密场所阅读会议文件或谈论会议内容,不擅自携带会议文件外出,新闻单位未经批准不得进入会议场所进行采访或报道。第三,运用先进的保密技术,主要是反窃听技术,反偷拍技术,防微机辐射技术,防电话串音技术等等。
3、涉密会议精神的传达要求。传达涉密会议精神,应根据会议的精神和规定的传达范围,在有保密条件的地方进行。没有传达任务的内容不得传达,要求传达的内容不得擅自扩大传达范围。
(三)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保密管理
办公自动化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已经普及,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为单位的保密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各种通过办公设备泄密和窃密的事件屡有发生。如何加强办公自动化设备的管理,已成为公司日常工作中保密工作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1、复印机的使用和管理。使用复印机复印秘密载体要严格履行审批和登记手续,注明复印单位。绝密载体和标明不准复印的秘密载体,一般不准复印,确因工作需要复印时,须经制发单位同意,公司领导批准。复印机应实行专人管理。凡有复印机的单位,都要根据本单位的特点制定相应的使用、管理和维护方法,落实安全保密措施。管理操作人员,要严格遵守保密规定,不准私自生产、复制、保存秘密载体和传播、泄露秘密内容。
2、计算机的使用和管理。对计算机、软件、互联网络及操作人员的管理,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计算机在使用之前一定要经过安全部门的检查,确定无问题后方可使用。涉密计算机必须放置在由安全保密措施的工作场所内,采取防信息泄露的屏蔽或者干扰措施,并指定专人管理。涉密计算机的维修、改装,要派专人到指定的地点去维修。维修、改装前应当删除机内涉密信息,无法删除的要派人监修。第二,建立计算机互联网络,保密措施必须列入网络设计方案,联网计算机终端中的秘密信息必须加密。涉密计算机严禁接入国际互联网和其他社会网络。第三,淘汰或者报废涉密计算机,必须彻底消除机内涉密信息。淘汰或报废的软盘应当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粉碎性销毁。
3、传真机的使用和管理。使用传真机传送一般秘密文件应有部门经理批准,传送机密以上的文件,必须有公司的主管领导批准。传送秘密文件时,必须使用密码传真机。
总之,在公司的日常工作中,在“三机”的管理和使用中,每一个员工都要牢固树立保密意识,严格依照公司的保密规章制度办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泄漏事故的发生。
第2个回答  2013-08-26
(1)明确涉密会议和涉密活动保密工作的重点和目标。会议保密工作的重点有三个方面:一是涉密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的保密管理;二是通信设备、办公设备、音响设备的保密技术检查和管理;三是对与会人员的保密教育和管理。 (2)明确涉密会议和涉密活动保密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保密工作责任人及工作职责和监督措施。 (3)明确涉密会议和涉密活动各个阶段的保密措施和要求。 (4)制定并落实涉密会议和涉密活动的保密工作应急处理措施。 (5)规定泄密责任追究措施。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03-17
一般从文本、行为、和监督三方面下手。
文本包括参与人员、后勤、保卫人员制度等;
行为:包括检查、监控、强调;
监督包括事先排查、事中实事监控、事后跟进落实,
还有就是准备要充分;执行突出快;争取在涉密前已落实布置或事项已结束;
这叫转压力变动力。
第4个回答  2020-06-08
会议涉及的人,载体,设备,宣传等分别怎么管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