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感觉胸闷,胸口疼痛是怎么回事?

是不是与经常不活动和抽烟有关系?

要做好相关的检查,排除心胸肺相关的疾病。

现在心脑血管方面疾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严重威胁人体的健康,很多心血管方面的疾病,比如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疾病,会表现为胸闷、胸痛等症状,在中医属于“胸痹”的范畴。
从经络的分布以及人体的气血、病邪等方面认识,“胸痹”产生的原因,跟心、肝、脾、胃等脏腑关联密切,主要也跟痰湿瘀浊等病邪有关。


在临床上尤其常见因为脾胃阳虚,痰湿内阻,气血运行不畅而导致的胸痹,阳气虚衰,脾胃不调,导致痰浊内生,痰淤阻滞心脉,是发生胸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病机。
所以中医常用瓜蒌薤白半夏汤等方子,治疗脾胃虚痰湿内阻型的胸痹,同时也经常需要配合调理脾胃,通过益气健脾、调节饮食等方法,杜绝脾胃的痰湿之源,或通过温阳补气的方法推动气血血脉的运行,也有助于痰湿运散,比如配合陈夏六君汤、苓桂术甘汤等。


临床上,也有一部分兼有血瘀明显的,或伴有肝郁气滞的,属于肝郁血瘀型的胸痹,可以配合疏肝理气、活血通脉的方法,比如加用柴胡、香附、郁金、桃仁、红花等药物治疗。

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帮助。更多中医科普,点头像关注郑医生,有疑问可以私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胸闷是主观上感觉呼吸困难的一种症状。器质性原因引起的胸闷:一是心源性胸闷——特点为劳累后胸闷、呼吸困难,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可从睡眠中憋醒,见于心脏病患者出现肺淤血、心功能不全。胸闷也可以是冠心病心肌缺血时,心绞痛的一种表现。二是肺源性胸闷——见于支气管哮喘、胸腔积液、自发性气胸、肺纤维化等。神经功能性引起的胸闷——常见于心血管功能紊乱。患者自觉胸闷、气短,主观感觉空气不足,呼吸不畅,常有叹息样呼吸,长出气后自感舒适;有时还常伴有心悸、心前区刺痛,以及乏力、头晕、头脑不清、焦虑、多汗、失眠等神经症状。该病有时酷似冠心病、心绞痛,但心电图、心脏B超、等各种检查均无器质性病变发现。另外,器质性胸闷多在运动或劳累后发生,而功能性的胸闷多在休息时发生;器质性胸闷在坐起后可明显好转,而功能性胸闷则常不因为体位改变而变化。治疗首先调整心态、放松精神、消除顾虑,培养乐观豁达的性格,保持良好情绪,良好的情绪有利于神经系统与各器官、系统的协调统一,使机体的生理代谢处于最佳状态,从而反馈性地增强大脑细胞的活力,改善神经功能。体育运动能调节和改善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调整大脑功能,另外,运动能明显改变人的情绪,坚持长期锻炼,能增强体质、心血管功能改善,自主神经的调节功能增强,使植物神经功能恢复。有心悸、胸闷、易汗、喜长出气等β-受体高敏症状者,可用安定、心得安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8-22
咽炎,多喝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