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角有什么药用价值?

如题所述

羚羊角也不一定有药用价值,但是藏羚羊角的药用价值出非常高!

藏羚羊角的药用价值出非常高,是治疗甲状腺肿大、胃炎、久泻的难得良药,也是催产的特效药。藏羚羊角在藏医应用已有悠久的历史,《四部医典》 (藏名《居悉》公元812年)中均有记载。藏羚羊角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在传统医药里受到重视和利用。古老的西藏书本中列出了藏羚羊角的不同疗效:它可治疗腹泻、可用于催生、可治疗溃疡、可控制某些腺体的增生、还可治疗妇女的月经不调、以及肾脏和血液的疾病。
由于中药的传统名药赛加羚羊角稀少,需要寻找与赛加羚羊角相似疗效的药材。藏羚羊与赛加羚羊同为牛科不同属动物,在生物学上有种层亲缘关系。为了扩大赛加羚羊角药源,探讨藏羚羊角能否与羚羊角同等入药,比较两者所含化学成份的差异是必要的。多个实验结果证明,羚羊角和藏羚羊角某些主要化学成份蛋白质、如胆固醇、磷脂类、脂肪酸及其甘油脂等,基本相同.除丝氨酸、甘氨酸含量相近外,其余13种氨基酸的含量藏羚羊角均高于羚羊角.就微量元素而言,藏羚羊角也均高于羚羊角。实验还证明,藏羚羊角提取液对实验动物具有错静、止痛、退热及降压的作用。这些作用与文献报道的羚羊角的作用相似。藏羚羊角对心电无明显影响,毒性不大。我们的初步实验结果提示:藏羚羊角似可作为一种新的药用资源开发利用。藏羚羊角能否作为羚羊角的代用品入药应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6-05
羚羊角性寒,味咸,入肝、心经。功能平肝息风、清热镇惊、解毒,又能明目,适用于热病神昏、痉厥、谵语、狂躁、眩晕惊痫、目赤翳障。

[现代研究] 含磷酸钙及大量含硫量极少的角蛋白,羚羊角外皮浸出液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有镇 静、镇痛、解热和增强动物耐缺氧的能力,对小鼠并有轻度抗惊厥作用。

[用量用法] 内服,研末桴,0.3-0.9克,磨汁服。0.9-1.5克,或以片另煎冲服,0.9-3克。

[使用禁忌] 忌无火热证服用。
第2个回答  2013-08-22
名称:羚羊角
类别:平肝息风药
拼音:LING YANG JIAO
拉丁:Cornu Saigae Tataricae
别名:九尾羊角、角、羱羊角
药用部位:角
药材性状:本品呈长圆锥形,略呈弓形弯曲,长15~33cm,类白色或黄白色,基部稍呈青灰色。嫩枝对光透视有“血丝”或紫黑色斑纹,光润如玉,无裂纹,老枝则有细纵裂纹。除尖端部分外,有10~16个隆起环脊,间距约2cm,用手握之,四指正好嵌入凹处。角的基部横截面圆形,直径3~4cm,内有坚硬质重的角柱,习称“骨塞”,骨塞长约占全角的1/2或1/3,表面有突起的纵棱与其外面角鞘内的凹沟紧密嵌合,从横断面观,其结合部呈锯齿状。除去“骨塞”后,角的下半段成空洞,全角呈半透明,对光透视,上半段中央有一条隐约可辨的细孔道直通角尖,习称“通天眼”。质坚硬。气无,味淡。
栽培要点:
产地:新疆、青海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捉捕。猎取后锯取其角,晒干。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寒;咸;归肝、心经
功能主治: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散血解毒。用于高热惊痫,神昏痉厥,子痫抽搐,癫痫发狂,头痛眩晕,目赤翳障,温毒发狂,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g,宜先煎2小时以上;研末,每次0.3-0.6g;或磨汁,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汤或磨汁涂敷;或研末调敷。
禁忌:脾虚慢惊禁服。
第3个回答  2019-03-06
羚羊角是十分贵重的中药。 具有平肝息风,清肝明目,凉血解毒的作用,临床上多用于高烧引起的神昏谵语,惊厥抽搐,小儿寒热惊痫,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眩晕,肝火上炎之目赤红肿,翳障,视物昏花等对瘟病高热发斑,烦躁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第4个回答  2012-04-03
羚羊角主泻肝火,兼清心肺,散血解毒,可治热毒血瘀发斑,痈肿疮毒。
平肝熄风,清热镇惊,凉血解毒,散血解毒。用于:肝阳上亢,头目眩晕,及肝风内动,惊痫抽搐等病痛。 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痉厥,口渴唇焦,以及小儿热盛惊厥,可首选本品清热解毒,镇痉安神。身体壮热,躁扰不安,甚或昏狂谵妄,斑疹紫黑或吐衄便血。身寒热,痈疮处局部焮红肿痛,口渴饮冷、小便黄赤,大便秘结,溃后脓血稠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