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在中国历史上的名称变迁

如题所述

春秋时属吴,吴灭后入越;越王无彊大败于楚,后成为楚国春申君的封地(故上海 松江府全境图(清嘉庆)别称“申”)。前223年秦灭楚后设会稽郡(治所在今苏州)并辖有疁县(今昆山)、由拳县(今嘉兴)和海盐县等。疁县包括今上海全市大部(其余尚未成陆),前207年疁县改名娄县。晋时松江(吴淞江)居民创造一种竹编捕鱼工具“扈”,又因江流入海处称“渎”,松江下游一带被称“扈渎”,后又改“扈”为“沪”。唐天宝十年(751年),吴郡刺史赵居贞上书,奏请划昆山南境、嘉兴东境、海盐北境,设华亭县。宋淳化二年(991年)松江淤浅,船泊支流“上海浦”。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华亭县在上海浦西岸设“上海镇”。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华亭县升格为府,翌年更名松江府,辖华亭县(一府一县)。元朝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析华亭县部分,设上海县,均隶于松江府。上海县县治在今黄浦区,这是上海建城的开始。[1]明宣德五年(1430年)应天巡抚驻苏州,管辖南直隶(江苏和安徽全境),上海县归南直隶松江府管辖。清初改南直隶为江南省,上海县归江南省松江府。康熙六年(1667年)分江南省设江苏省和安徽省,从清朝前期开始,上海属江苏省(巡抚驻苏州)下辖的苏松太道[2]的松江府。江苏海关(简称江海关)由云台山(连云港)移来,江海关总监由驻南京的两江总督兼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23
疁县(春秋)---娄县 汉---扈 晋-----华亭县 唐---上海浦 北宋---上海镇 南宋----松江府 元----上海县 明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