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重庆的导游词天生三桥 大足石刻

还有两个月考导游证了 自己写了几篇导游词现在正在背 还差两篇 各位朋友帮帮忙啊

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
欢迎来到世界自然遗产、国家五A级景区--天生三硚参观游览,很高兴成为本次行程的讲解员,首先,请允许我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姓*,大家可以叫我小*,希望我的真诚服务能换来您的满意笑容。在游览中,如果您对我们景区有什么建设或是我讲得不够清楚的,请您提出,我将尽我所能为您解答。希望能带给大家一个愉快的游程。谢谢大家!
今天咱们观赏的天生三硚景区游道全长2公里,单向游览,时间在90分钟左右。为了有一个安全而愉快的游程,在这里,小*给大家几点温馨提示:一请您注意安全,不要攀登悬崖和超越游览路线;二请您配合我们的工作,维护景区的设施设备和浏览秩序;三护林防火,保护环境卫生,我们为大家准备了清新的空气,现在我们所处的地方,平均海拔1000米,每立方米的负氧离子是1万—2万个,是重庆解放碑的66倍(重庆解放碑300-500个/立方米),请吸烟的朋友洗洗肺,景区内是全程禁止吸烟的。另外,最重要的,请大家保管好手中的电子门票,以备出口乘车使用。
速降
我想请问一下各位朋友,是通过什么渠道知道我们武隆的呢?朋友推介、电视、报纸、旅行社?如果您关注武隆的话,就一定知道现在每年武隆全程直播的国际山地户外公开赛。包括山地自行车、骑跑交替、定向越野跑、峡谷穿越、暗河穿越、溯溪、速降、四人橡皮艇、皮划艇、射击等12个项目,赛程是结合了项目特点以及武隆独特的自然风光而设计的。
右手边铁链的位置,就是公开赛其中一个项目--速降的起点。运动员用专业的登山绳作保护,靠自身的重力和惯性用最快的速度下降到半山腰,高度有100多米,很是惊险刺激。
(武隆户外公开赛的诞生,颇有些“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味道。那还是2002年底,中国登山协会几位专家到重庆开会,顺便到武隆一游。游览过程中,当时一位专家感叹:“武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简直就是为户外赛量身打造的!”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武隆县领导以及体育局看到了机会。当时户外运动刚刚兴起,代表着一种新的体育和生活方式,而且形象健康。更重要的是,武隆特有的喀斯特地形地貌,以及有山有水有草原的条件,非常适合开展户外运动。经过和登山专家们的深入探讨,县里做出了一个决定:“上马户外赛!”
2003年,首届户外赛(当时还是邀请赛)正式上马。经过8年的发展,武隆户外赛已成为世界三大户外赛之一,也让武隆县得到了全面发展。武隆户外公开赛是重庆唯一一个常年举办,并且连续举办了8年的国际体育赛事,如今它已经成为‘健康重庆’建设中一张亮丽的名片。)
电梯
大家看到前方的灰色建筑物就是观光电梯,2004年10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垂直高度80米,分两部电梯上下,每部一次性可运载13名客人,运载速度1.75米/秒,承载量1000KG。武隆县质监局在电梯口设立了“特种设备标准化公示牌”,对观光电梯的制造单位、安装单位、检验单位、维保单位以及检验人员、操作人员、维保人员等基本情况进行全面公示,接受游客监督,为游客乘坐电梯创造了一个安全的观光环境。
咱们到前方依次排队进入电梯,再次谢谢各位的合作。
各位朋友,在咱们左手上方的就是洋水河大峡谷,全长26公里,峡谷的平均高度在200米左右,上游连接仙女山,下游接龙水峡地缝。天生三硚整个景区方圆10平方公里,处于南国草原仙女山和武隆县城之间,海拔在1000米左右,全年平均温度在20度左右。天生三硚属亚州最大的天生桥群,在不到1.2公里的范围内依次天然生成,依次为天龙桥、青龙桥、黑龙桥。我国明代的地理学家和大旅行家徐霞客曾书有“龙桥三洞,信水三潮”的诗句,故有“龙桥”之称。三座天生桥发育在古老而坚硬的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和飞仙关组碳酸岩层中,距今大约260万年。景区于2000年5月1日正式对游客开放,2007年6月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2011年8月成功申报国家5A级景区,整个景区以山、水、瀑、峡、桥,坑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山水画卷,主要的景点可以用1峡2坑3桥来概括。1峡就是洋水河大峡谷,2坑就是两个天坑:天龙天坑、神鹰天坑。3桥就是三座天生桥。
天生桥,从地理学上给出的定义是:地下河与溶洞的顶板崩塌后,横跨河谷的残留部分,其两端与地面连接,中间悬空而呈桥状。在喀斯特地区,因地下暗河长期侵蚀岩层,造成了规模宏大的地下洞穴,并因溶蚀发展、洞穴扩大,终于导致洞穴顶部发生串珠状的塌陷。在洞顶塌陷的地段,形成巨大的天坑,地下暗河暴露成了地表河。而在相连的天坑之间尚未塌陷的横跨两边岩墙的岩体或石块残留,便形成了喀斯特天生桥,它是地下水精工雕刻而成的地质“艺术品”。
天龙桥(木梯子)
现在我们的位置就是在第一座桥--天龙桥的桥洞中。天龙桥是三座桥中唯一一座双拱桥,由一个桥墩、两个桥孔构成。请大家抬头看,天龙桥的桥洞洞壁四四方方,非常平整,宛如人造,这就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由流水冲蚀天然形成。天龙桥是三座石桥中最酷似人工桥梁的一座。桥体总高度达到了235米,其中桥厚150米,跨度达到了75米,平均拱高96米,无论从力学还是从建筑学上都非常的稳固,完全对得起重庆“桥都”的称号。
天龙桥最奇特的地方,除了酷似人工桥之外,还有一个就是它的桥墩部分。在桥墩内部有一个迷宫型的洞穴,据当地老百姓讲那是土匪藏身的地方,后来他们在里面练硝制造火药,进去的时候必须以绳索为记号,不然会迷失方向。主洞的长度有400多米,在主洞的四周发育有大大小小的通道,形成了洞中有洞,洞洞相连的奇特洞穴。在2010年10月份吸引了湖南卫视勇往直前栏目来这里探险呢!
天福官驿
大家请看,这个天坑型的谷地里的建筑,就是 “天福官驿”。这个名字,是个老地名,电影中沿用的也是这个名字。自唐代开始,它就是连接附近“钻天铺”和“白果铺”,及更远的涪州与黔州之间的一条官道上的邮递驿站。景区刚开发的时候,它还是远近村落相互联系的必经之路。
在这座幽静的四合小院里,古朴的建筑风格,沧桑的墙体和柱廊。这座古驿站,古已有之,只不过,为了拍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2006年在原有基础上专门进行了恢复重建。
当初这部片子在这里拍摄武打戏时,张艺谋非常投入地拍摄。其中,有一场戏是四面八方的黑衣“杀手”从绝壁上纵身跳下悬崖,与皇家护卫队兵刃相见。黑衣侠士由武警战士担当,他们一次又一次从很高的地方纵身而下,有的还在空翻时不慎摔伤,给整个峡谷里平添了几分侠气。
在拍摄中,张艺谋租用3万美元一天的“飞行家”在这里完成了他对整个重要野外场景的航拍,使得周杰伦饰演的大将军“万人军中取首级”的画面得以真实再现,观众也更大程度欣赏到了天生三硚的恢弘气势。
天龙天坑
我们说天生三硚神秘诡异,是因为它处处充满了神秘的色彩。比如,天生三硚附近方圆仅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有上石院天坑、中石院天坑、下石院天坑、神鹰天坑和我们现在所在的天龙天坑等5大天坑。其中,中石院天坑深达200多米,四面悬崖峭壁,一条陡峭的山路可下去,里面还住有16家农民,这在国内外都是十分罕见的。
现在我们所处的这个“十字”型的天坑,我们叫天龙天坑。它是由天龙桥、青龙桥和周边的山壁合围而成。它的口部直径522米,口部面积19万多m2,最大深度276米。属于塌陷型天坑。
说到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天坑的相关知识。
2001年之前,天坑只是对重庆奉节县小寨天坑这种景观的特称,类似的地貌在各地有不同的名称,如“龙缸”、“石院”、“石围”、“岩湾”等。2001年,天坑作为一个专门的喀斯特术语被专家提出。2005年,国际喀斯特天坑考察组在重庆、广西一带大规模考察后,“天坑”这个术语在国际喀斯特学术界获得了一致的认可,并开始用汉语拼音“tiankeng”通行国际。这是继峰林(fenglin)和峰丛(fengcong)之后,第三个由中国人定义并用汉语和拼音命名的喀斯特地貌术语。
喀斯特天坑有塌陷型天坑和冲蚀型天坑两种类型。
第一种塌陷型天坑,集中发生在地下深处,塌陷是由地下的碳酸盐岩层被溶蚀之后,形成地下溶洞,溶洞崩塌,这些塌陷物不断被水溶蚀和搬运,直到整个地下空间露出地面,就形成了天坑。比如刚刚提到的上石院天坑、中石院天坑、下石院天坑、神鹰天坑和我们现在所在的天龙天坑等5个天坑就是塌陷型天坑的典型代表。
第二种冲蚀型天坑,是由地面水流从地面垂直冲蚀之后所形成的,它是从地面向地下深处发展的。比如武隆县境内,与丰都县交界的后坪天坑群,就属于冲蚀型天坑。后坪天坑群的5个天坑,形态典型,保存完好,是我国乃至世界上这类天坑群的首次和唯一发现,它和前面所说的天生三硚天坑群一起,为天坑成因类型的多元化增加了新例证。
天生硚和天坑的形成至少要同时具备六个条件:
  一是石灰岩层要厚。只有足够厚的岩层才能给天坑的形成提供足够的空间。
  二是地下河的水位要很深。
  三是包气带(含气体的岩层)的厚度要大。
  四是降雨量要大,这样地下河的流量和动力才足够大,足以将塌落下来的石头冲走。
  五是岩层要平。从天坑四周的绝壁看就会发现,岩层与地面是平行的,就像一层层的石板堆在四周一样,只有这样的岩层才能垮塌。
六是地壳要突起。地壳的运动就会给岩层的垮塌提供动力。
所以,天生硚和天坑的形成是需要很多条件,相互作用才能形成,缺一不可。
青龙桥
青龙桥,是天生三硚中最宏伟险峻的一座。它桥高281米,桥厚168米,桥宽124米,平均拱高103米,平均跨度31米。其中在桥高、桥厚两个方面,雄踞世界第一。它的桥孔就像洞开的天门,雨过天晴,在阳光的照耀下,天门中会有七色的彩虹出现,变化万千,就好像一条青龙扶摇直上,所以得名。
绿茵潭
青龙桥下这处碧绿的潭水就是绿茵潭。绿茵潭的水经常神出鬼没,变化无常。一般情况下都是满满的,碧绿不见底,可有时它会在一夜之间就消失了,只剩下潭底下一股小溪,流入岩底的石缝中;有时候绿茵潭又会突然盛满了水,像原来一样翠绿。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绿茵潭如此神秘呢,难道真的有神灵住在潭中吗?我们的工作人员为了弄清真相,在潭水干枯的时候,用染了颜色的谷糠倒入潭中,让它顺水流入石缝中,后来在武隆县羊角镇乌江边的河段发现了这些谷糠。原来这个石缝和地下水通道相连,又和羊角镇的乌江相通,当河水水位下降时,绿茵潭就会干枯,而当下大雨河里涨水时,水又会从石缝中涌出来,这可能就是绿茵潭神出鬼没的大概原因吧。
神鹰天坑
在这里,青龙桥和四周的石崖又构成了一个天坑,就是这个十分规则的“口字”型天坑,我们叫它“神鹰天坑”。
大家顺着我的手势看过去,那个地方就是老鹰嘴。鹰嘴是一处绝佳的赏景之处。开发之初,咱们的工作人员上去过。站在上边,坑底美景,尽收眼底。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觉也就是这样吧!
大家请注意,过了神鹰天坑,我们就要开始游览黑龙桥了。
也许有的游客朋友心里有这样一个疑问:怎么这里有那么多关于龙的地名和龙的传说呢?原来,我们武隆人常说自己姓“龙”;因为武隆从唐朝初年设县开始,县名就因为境内有“武龙山”“山形如龙”而得名“武龙”。《明一统志》中说:“武龙山即龙桥山,在县城东五十里,下有空洞”,这其实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天生三硚,那时叫做龙桥。可见,最早的武龙县名的由来,与我们天生三硚有直接的关系。
黑龙桥
“无限风光处,景致各不同;探得神仙地,美在不言中。”黑龙桥桥高223米,桥厚107米,桥宽193米,平均拱高116米,平均跨度28米。在桥宽和平均拱高两个方面居世界第一位,比青龙桥和天龙桥都宽、都高。桥洞高而狭长,洞内光线昏暗,就像一条黑龙盘旋洞顶,所以得名。据当地老人讲,解放前,有山民曾经藏在那里面躲避过土匪。
这里既隐蔽又阴森,景区开发前,每天的傍晚,这里的天色变得暗淡无光,再加之崖壁怪异,山影狰狞,兽鸟怪叫,所以当地村民到了下午4—5点钟,就再不敢通过这里了。
黑龙桥也是景观最为优美的一座桥。可能很多人都想不到,在这种壮美之中,桥上还居然有很多良田,一共32丘,而且丘丘相连。正是这32丘良田,造就了黑龙桥下的四眼泉水,称为天生三硚一绝。它们形态各异,姿态万千:(从上到下,从前到后)
第一泉,珍珠泉:当空高挂,入地难寻。
第二泉,雾泉:就像轻烟,似雾非雾;
第三泉,一线泉:涓流细出,水流一线;
第四泉,三迭泉:顺壁而下,一波三折;
大家对面洞壁上,长年累积的碳酸钙沉积物,就像远古社会的图腾雕刻,仿佛人工精雕的艺术长廊,逼真传神,也是洞中一绝。那里还有浑然天成的“书法”,你看那上边的不就是一个“舞”字吗,下边的不就是一个“龙”字吗?
龙泉洞
这个洞叫做“龙泉洞”。洞中流水飞泻而下,常年不断,流水下地为潭,潭水总是这么清澈见底,龙泉洞的水,是从7公里之外的中石院天坑底部漏坑过来的。洞里的最大价值是,洞内生存着一种盲鱼。
盲鱼,就是没有眼睛的鱼。按说鱼类都是有眼睛的,但是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一部分鱼的眼睛完全退化了。在数万年前,盲鱼的祖先被水流带到了只有很少光线或完全没有光线的地下洞穴里,随着漫长的岁月流逝,它的眼睛因无用武之地而退化了,变成今天的盲鱼。对于一般动物来说,没有眼睛简直是不能生活的,但盲鱼的眼睛虽然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却能够依靠其它器官的特殊感觉来进行正常生活。它的游速很快,也不会在游动中撞上水草、石块或其它的鱼。眼睛的退化并没有给它的生活带来什么不便。
擎天一柱(望夫石)
在这里,咱们不妨回头望一望,远处山崖上有一座孤峰,我们叫它“擎天一柱”。这是千万年来的风雨侵蚀遗留下来的一座石峰。在孤立的石峰上长有一些茂盛的植被,就像一个人的头发,当地人又叫此座石峰望夫石。传说很久以前,村里有一位漂亮的姑娘,她的心上人每天到深谷山崖边去打柴采药,而她则每天傍晚都要到路上去接他。可是有一天,她的心上人却再也没回来。从那以后,她每天都到心上人失踪的悬崖边去等候,天长日久,她化作了一座石峰,永远矗立在悬崖边,故将此石峰取名为望夫石。
出口停车场(欢送词)
各位游客朋友,我们将要抵达的是景区出口停车场。各位可以选择歩行或者乘电瓶车到景区中转车站,感谢各位朋友在游览中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有游兴未尽的朋友还可以去我们武隆的其它景区:斑斓辉煌的地下艺术宫殿,洞穴科学博物馆——芙蓉洞;大气磅礴的芙蓉江大峡谷;神秘的龙水峡地缝,东方瑞士-南国草原仙女山,还可以去体验一下趣味横生的黄柏渡漂流。最后,祝愿各位朋友归途平安,小*在这儿恭候各位的再次光临!谢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