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净土和须弥山的关系,如来和阿弥陀佛的关系等等

能详细把佛教这里面的纷繁复杂关系说明白的最好,谢谢,糊涂中~~~

如来是一切佛的意思。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西方净土)教主。西方净土就在咱们这个世界的西方。 须弥一词原是梵文音译,相传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名山,在佛经中也称为“曼陀罗”。,它又称须弥楼、曼陀罗,是古印度神话传说中的名山。据佛教观念,它是诸山之王,世界的中心,为佛家的宇宙观。据《时轮经》记载,地球是由风、火、水、土、空五种物质和七金山、须弥山等构成的。佛教认为,世界之最下为风轮,其上为水轮 ,再其上为金轮,即地轮。在藏族古老的苯教创世说中,有位名叫南喀东丹曲格的国王拥有地、水、火、风、空五种本源物质,法师赤杰曲巴把它们收集起来,放入体内,轻轻地哈了一声,吹起了风,当风以光轮的形式旋转起来的时候就出现了火,火越吹越旺,火的热气和带有凉意的风产生了露珠(水),在露珠上出现了微粒,这些微粒反过来又被风吹落,堆积起来形成了山。认为宇宙间有一座须弥山(Semura),由七山和七海围绕,由风轮、火轮和金轮托住。须弥山住有四大天主,越过须弥山到空中,经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最后到达无色界四天(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这二十八天,又称“三界”,即“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一千个须弥山世界成为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构成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则成为一个“大千世界”。
三界有:
一. 欲界:以有色身及五尘欲者(由五根而起之色、声、香、味、触)谓之欲界。为五趣杂居地(五趣即地狱、饿鬼、畜特、人、天),此界分二级:
1. 琰魔王界(地狱、饿鬼道)
(A) 地居 2.金轮王界(畜牲、人道)
3.四天王天(东南西北每天王有八天)
4.帝释天(第三十三天居中)

1.须夜摩天(彼天光明无昼夜)
2.兜率天(传释迦从此天降生)
(B)虚空居 3.化乐天(彼天受用皆心所欲)
4.他化自在天(魔波旬即此天之主)

二. 色界:色为质碍之义,即有形的物质,虽超欲界,因尚有色身,故名色界。此界由禅定之深浅分四级:
(A) 初禅天,名「离生喜乐地」,无痛苦,祇喜乐,然未全定,尚有眼耳识,大梵天即在此天。此天分三天。
(B) 二禅天,名「定生喜乐地」,常在定中,更加喜乐。此天分三天。
(C) 三禅天,名「离喜妙乐地」,无喜乐,乃最喜乐。此天分三天。
(D) 四禅天,「舍念清净地」,无苦乐诸受,曰舍受,大自在天即在此天。此天分九天。

三. 无色界:即精神界,无前五识(眼、耳、鼻、舌、身),祇有后三识(意、末那、阿赖耶),亦因禅定力之深浅而分四级:
(A) 空无边处(此天心定,了惟虚空,不知自之所在,但如无边虚空。)
(B) 识无边处(有空时仍是相对之空,此仍是对境,至此定中,即空亦泯。)
(C) 无所有处(至此天连所有观无边心识亦无有。)
(D) 非想非非想处(此天既非有想,亦非非想。)

佛教又有两个世界观:
一. 情世界。情者即一切情识的众生。这世界是就有情众生的区别方面而说的。
地狱
饿鬼
欲界──五趣杂居地  畜牲


离生喜乐地
定生喜乐地
三界   色界 离喜妙乐地
舍念清净地
空无边处地
识无边处地
无色界 无所有处地
非非想处地

二. 器世界。器就是器物。这世界是有情众生所依住以生活的物质世界方面来说的。《俱舍论》说世界以「须弥山」为中心,四面各有一大洲,南曰南瞻部洲(即是世人所居之地),北曰北俱卢洲,西曰西牛贺洲,东曰东胜神洲。须弥山山根之下有铁围山,即阴间地狱。须弥山上有二十八天。(须弥山意「无量高」,据说有八万四千由旬浮出水面,八万四千由旬没入水中。每由旬约为四十里。)须弥山的范围,称为一泗天下,数这一泗天下至一千,名为小千世界;又数小千世界至一千,名中千世界;又数中千世界至一千,名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都是「娑婆」世界。娑婆是梵语,意思指堪能忍苦,盖以此三千大千世界的众生,都能忍受一切痛苦。智度轮又云不祇三千大千世界,更有「十方恒沙三千大千世界」,「十方微尘世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21
1.须弥山
意译是妙高山、好光山、好高山、善高山、善积山、妙光山、安明由山。原为印度神话中之山名,佛教之宇宙观沿用之,谓其为耸立于一小世界中央之高山。以此山为中心,周围有八山、八海环绕,而形成一世界(须弥世界)。 佛教宇宙观主张宇宙系由无数个世界所构成,一千个一世界称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合小千、中千、大千总称为三千大千世界,此即一佛之化境。据长阿含经卷十八阎浮提洲品记载,须弥山高出水面八万四千由旬,水面之下亦深达八万四千由旬。其山直上,无所曲折,山中香木繁茂,山四面四埵突出,有四大天王之宫殿,山基有纯金沙。此山有上、中、下三级“七宝阶道”,夹道两旁有七重宝墙、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其间之门、墙、窗、栏、树等,皆为金、银、水晶、琉璃等所成。花果繁盛,香风四起,无数之奇鸟,相和而鸣,诸鬼神住于其中。须弥山顶有三十三天宫,为帝释天所居住之处。 2.西方净土又作西方极乐世界.是佛教中西方世界佛“阿弥陀佛”依因地修行所发之四十八大愿感得之庄严、清净、平等之净土佛国。 阿弥陀佛在过去无量数劫以前,是在世自在王佛住世的时代。出家为僧,法号叫做法藏比丘。
这位法藏比丘,卓而不群,胸怀大志,人家顶多为社会、为国家或为民族着想而已,而他却是为尽虚空、遍法界的众生着想。他眼见芸芸众生,业障深重,福慧浅薄,加之生命又很短促,即使发心修道,也是障道的恶缘多,助道的善缘少,甭说成佛,就是想跳出三界,脱离六道轮回,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他时常都在心中想:要如何才能帮助这些众生脱离茫茫苦海?如何才能使众生早日成佛?
类似问题,终日缠绕心头,终于有一天,他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答案,那就是:自己必须先成为一位十方都赞誉的佛,以便吸引十方无量众生的注目;并要建立一个美妙绝伦的世界,以便一切众生都乐意往生;同时还要有一个绝妙的修行法门,以便十方众生万修万人去。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可以分成三方面:一、摄法身愿(包括第13、15、17三愿);二、摄净土愿(包括第42、43两愿);三、摄众生愿(包括其余之四十三愿)。从比例上来看,我们就不难发现,“摄受众生”才是四十八愿的主要内容,此亦显示,阿弥陀佛发愿要成就西方极乐世界,目的是为了救度众生,他要一切众生都在此生中,了生死、出三界、生净土、成佛道,人人都跟他一样,寿命无量、光明无量,样样皆无量、圆满。也由于阿弥陀佛的愿,对众生的关注太广了,对世人的慈悲太切了,所以古德有偈赞曰: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 3.在此.我顺便提一下各方的净土名称:东方琉璃光世界(简称“琉璃世界”)在佛教中,是指药师佛(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净土,又称为“东方净土”、“东方极乐世界”。因该处以琉璃为地,因此又称东方净琉璃世界。是与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相互辉映的佛化国土。
兜率天净土:弥勒菩萨,目前居于欲界第四天兜率陀天内院。
弥勒菩萨的愿力形成净土,分内外二院,提供给禅定较好的修行者在此继续修行。
中央毗卢遮那佛:毗卢遮那意为遍一切处。
南方宝生佛:又称宝生如来。
北方不空成就:又作不空成就佛。金刚界五佛之一 4.如来佛的法身称毗卢遮那佛∶他的化身示现在娑婆世界就叫做释迦牟尼佛.示现在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示现在东方是药师佛。所以有千百亿化身佛.这是无边种种差别身也。佛陀有三种佛身,分别是:毗卢遮那佛、卢舍那佛和释迦牟尼佛。卢舍那是报身佛,义曰:光明遍照,又作“净满”。报身佛是表示证得了绝对真理获得佛果而显示了佛的智慧的佛身。释迦牟尼佛是应身佛,是表示随缘教化,度脱世间众生而现的佛身,特指释迦牟尼的生身。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8-21
须弥山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座大山,西方极乐世界是之另一个世界,那个世界是都是用五宝所制,永远都是光明,没有邪恶的时间,如来就是佛的意思,阿弥陀佛是去往西天的接引佛,每天都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有感知,人在世的时候多行善事,在临死时心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回合观音、普贤二位菩萨前来接引。阿弥陀佛!!
第3个回答  2017-08-20
西方净土:西方极乐世界,距我们的世界(娑婆世界)有十万亿佛土(世界)之遥。
须弥山:每个小世界的中心,都是须弥山。所以常听到百亿佛土,百亿须弥山。
如来:就是佛的意思,哪个佛也可以说是哪个"如来"。
阿弥陀佛:无量寿佛,佛中之王,光中极尊,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
第4个回答  2013-08-21
须弥山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座大山,而西方净土是另外一个世界。如来是佛的称号,所有佛都是如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