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著名作家或演唱家的简历,作品简介,以及成就。(字数要求3500)?

如题所述

李龙云.煌煌的戏剧文学人生

  历经磨难而久演不衰的《小井胡同》,令戏剧文学界感到震惊的《荒原与人》……一部部沉甸甸的大戏构筑了他的戏剧文学人生。
  而今,一部根据老舍未完成的自传体小说改编创作的大型剧作《正红旗下》又在人们热切的关注下问世。
  (一)
  一九九九年,李龙云发表了大型剧作《正红旗下》。剧本是根据老舍生前未完成的同名自传体小说改编的。像春日里的一声响雷,剧本的发表引起了中国戏剧文学界的广泛关注。
  (二)
  一部剧作,为什么尚未搬上舞台就能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个中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
  首先,由于《正红旗下》原著是老舍一生中唯一一部自传体小说,是海内外公认的老舍的代表作。小说原来计划的内容应该是从1898年写到1901年,即从戊戌写到辛丑。其规模即便不像《四世同堂》那样有近百万字之多,也不会低于三五十万字。可惜的是,他没写完。他仅写了8万字,11章,“仅仅是一个大部头长篇小说的开头。”李龙云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将这部仅有一个开头的煌煌巨著,改编成了一部完整的剧作。而几乎所有读过剧本的人都无一例外地认为,剧本大气磅礴波澜壮阔,戏剧氛围浓烈,人物语言十分生动,每一个人物又都有其完整的命运和归宿……
  其次,原因也出于李龙云这位作家以往的成就和影响。
  不妨先读一下他的简历:
  李龙云,1979年9月被南京大学录取为研究主,指导教师:陈白尘。1981年冬通过文学硕士学位;1982年元月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任专职剧作家;1987年,国内权威杂志《半月谈》在《中国人物》专栏中将他列入中国当代最有影响的九名剧作家进行介绍;1988年3月被审定为国家一级剧作家;1988年春入选中国话剧艺术研究会和国务院文化部评选的“中国当代十名优秀剧作家”;1988年夏应美国奥尼尔中心邀请赴美访问,出席全美剧作家会议,同年8月22日被奥尼尔的故乡沃特福德市授予荣誉市民称号;1993年开始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88年、1993年先后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第七届、第八届委员;
1993年,《中国新时期文学辞典》收入“李龙云”、“《小井胡同》”、“《荒原与人》”三项辞条。
  主要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为:大型剧作《有这样一个小院》、《小井胡同》、《这里不远是圆明园》、《荒原与人》、《正红旗下》,以及一批中长篇小说、戏剧美学论文。

  其中,《小井胡同》作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保留剧目,1983、1985、1993年三度搬上舞台,久演不衰;剧本则先后被收入《中国大百科全书·戏剧卷》、《中国当代十大正剧集》、
《中国五十年文学小说诗歌文学作品精选·戏剧卷》,并将与老舍、曹禺、关汉卿、莎士比亚的剧作一起收入新版的职业高中语文教材。
  另一代表作《荒原与人》由著名导演艺术家徐晓钟、王贵分别执导,由中央戏剧学院和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先后搬上舞台,在北京和东北引起了轰动。《荒原与人》的剧本先是被收入《20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戏剧卷》,后又被中国戏剧的最高学府中央戏剧学院作为教材列入《古今中外60部经典剧作》,并被译成德、日等外文版本。
  1979年以来,从《有这样一个小院》到《小井胡同》,再到《荒原与人》,李龙云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连续产生轰动。作家始终处于艺术的漩涡中心而被人们关注着,他身上具有强烈的拓荒色彩和超前意识。
从《荒原与人》的发表到《正红旗下》的问世,间隔了整整13年,关心李龙云的人一直在拭目以待。而在这13年里,他似乎已远离尘世,回避所有的应酬与虚荣,在孤独与寂寞之中酿制着他自己的精品……

  (三)
  李龙云, 1948年年末生于北京南城罗圈胡同。
  “每一位作家都有一片乡士,每一片乡土都有它独有的文化。乡士是作家赖以生存的基础。它铸就我一种特有的自尊,为我幼年的心灵涂上第一层底色。它告诉我:什么是善良美好,什么是正直倔强,什么是底层人的尊严……一晃,三十年过去了,我目睹了一条胡同三十年命运的起落兴衰。老街坊们时而欣喜时而苦涩的经历冲撞着我的心灵,于是我写了他们……”
  1981年,日后搅动得中国文坛多年兴奋不已的《小井胡同》怀胎十载,一朝分娩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1-19
秦文君,1982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作品400万字,代表作有《男生贾里新传》,《女生贾梅新传》,《小鬼鲁智胜》,《小妖林晓梅》,先后四十余次获各种文学奖,其中《男生贾里全传》、《宝贝当家》、《孤女俱乐部》等作品分别获国家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冰心儿童文学奖及上海第三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中国作家协会第三第四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三届全国优秀少儿读物一等奖;并多次在由读者投票产生的“知音奖”、“好作品奖”中获奖。近年来,《开心女孩》,《男生贾里》等作品出版了日文版,英文版,中文繁体字版,德文版发行海外,并畅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小鬼鲁智胜》,《男生贾里》,《家有小丑》等十余部作品被改为电影、电视连续剧先后播映。 作者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上海少儿出版社、《中国儿童文学》主编。

A、比玩耍更有趣的是读书
1954年,秦文君出生在上海市内的一条小巷里。

小时候,秦文君是个爱玩的女孩子。那时,她家住的地方有个大园子,园里草木葱茏,花卉芬芳,她常去那里玩。因为实在太喜欢那里了,所以,上了小学后,她常常逃学,一个人跑到那个花草繁盛的园子里玩。老师知道了,就去找秦文君的爸爸。爸爸没有像一般家长那样大声斥责,更没有动手打她,只是平静地对小文君说:“文君啊,你要是实在不愿意上学,那就别去了。但要是你真的想上学,就不能随便逃课。这一点,你要自己想清楚才行,爸爸绝不强迫你。”

听了爸爸的话,秦文君更得意了。往后,她开始天天逃学,去那个园子里玩。转眼间,三五天过去了,小文君发现伙伴们天天都去上学,园子里总是只剩她孤零零的一个人,实在不好玩。于是,她又回到了学校。

如果只知道玩,秦文君日后是不会成才的。渐渐地,秦文君发现,还有比玩更有趣的东西,那就是看书。不久,她变成了一名非常喜欢读书的孩子,有空就去上海少儿图书馆里借书看。图书馆里各种各样的图书,让秦文君眼花了乱,看完这本,还想看那本;无论文学作品还是科普读物,她统统都喜欢。

B、孩子们给了她创作生命
1971年,17岁的秦文君初中毕业,上山下乡去黑龙江做了一名林业工人。后来被派到学校去教书。没有经过培训,却要去一个非常陌生的环境,为50多个孩子讲课,对秦文君来说是很不容易的。
在秦文君下乡的日子里,她一直喜欢文学创作,常常投稿,可惜,她收到的往往只是退稿信。有时投了稿的杂志,秦文君都要定期地买,她希望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发表。可是,每次阅读杂志,秦文君都找不到自己的名字。然而秦文君并不气馁,她有一个信念:虽然总是接到退稿信,只要认真地写,把自己所要表达的写出来,总有一天会发表的。那时乡下还没有电灯,每当吃过晚饭,秦文君就把蜡烛点亮,在烛光下读书、进行文学创作。
秦文君好像从梦中惊醒过来,原来自己已经在不知不觉间进入了儿童文学的创作。

C、贴近孩子心灵的“男生贾里”

后来,秦文君就开始写想象中的儿童文学。在她第二次投稿到上海的一个儿童出版社时,他们第一件事就是发表,第二件事就是打电话说他们那里正需要秦文君这样的人。秦文君感觉到有一扇大门正在向她敞开,这么多年了,她一直追求着自己的文学梦梦想,写儿童作品不正是自己迫切想追求的吗?

“好的儿童文学不仅仅是给儿童看的,也是给成年人看的。经典儿童文学中有全人类的财富,特别是其中人文的情怀。”秦文君曾这样说。如今,她已经是非常有名气的儿童作家了,见到她的人去都能感受到她的和蔼,人们觉得秦文君像孩子那样可爱,她待人热情、体贴又周到,在创作上依旧保持着活力和锐气。

D、为所有孩子而幸福的秦文君

秦文君会一连数十个小时地思索人生和世界,不知疲倦,她就是要把内心的爱全部献给儿童。有时,她为了一篇小说要写出几十个开头,直到找出最佳的语感。写作长篇小说时,到了最后冲刺的阶段,往往是关闭电话,拉上窗帘,不看钟表,没日没夜地写作,累了就歇一会儿,渴了喝口水,直至为书稿写完最后一个句号。秦文君是认真负责的,她不断告诫自己,要继续努力,既不妄自菲薄,又不自高自大。她以这个目标进行创作,以她独一无二的艺术气质来瞻仰生活的真正价值。

最让秦文君高兴的是,有些小朋友给她打电话问:“你是贾里、贾梅的妈妈吗?今天是3月5日,我祝他们生日快乐!” 秦文君连连说着“谢谢”。她此刻是最幸福的人,孩子们把书里的人物当成了生活中可爱的孩子,孩子们把秦文君看作是作品中人物的亲人,这是对秦文君创作的最高奖赏。

秦文君的小说风靡校园。她的作品被誉为“新时期少年儿童的心灵之作”。她最大的心愿是以少儿为本位,不断开掘艺术潜能,把优秀的精神食粮奉献给小读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