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佩戴助听器效果不好

如题所述

这主要有内因和外因两大因素决定的。1、内因。听损性质,听力曲线的波动等。言语识别率,言语识别率对听损朋友来说能不能听得好听得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果言语识别率比例超过90%,选配助听器的满意度相当高,如果低于50%的话,想单纯靠“听”来交流是比较困难的。身体状况,如果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动脉硬化,这些疾病影响整体身体健康状况,必然也会影响听力,可能导致听力明显波动。期望值 :有些人对助听器要求便宜一些,最好免费发放。有些人助听器要结实最好不要坏。有些人对助听器功能有要求,戴上要清楚些。2、外因:助听器级别:助听器大致分为入门级,舒适级,顶级。入门级产品在安静环境下能听清,在复杂的噪音环境可能无法让用户满意。用户使用符合要求的助听器及配件才能获得较高的满意度。保养维护:作为电子产品,助听器需要定期除湿,清洁,还要避免磕碰。如果保养不当出现声音小,声音时有时无等现象,必然引起用户不满意。使用环境:虽然顶级的助听器降噪能力更好,但想在餐厅,讨论会这种环境获得与安静环境一样的效果还是有些不现实,因为助听器毕竟是辅助工作,还不能达到像正常人耳一样的效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1-24
一、助听器效果与患者发生耳聋时间的长短有关。如果人长期听不清或听不到声音,那么人的听觉系统对应的神经和大脑皮层负责处理的听觉信息区域功能产生了相应退化,患者对声音的敏感度下降,从而导致言语识别率降低,就会出现听得到却听不懂的情况,此时佩戴助听器的效果相对就不明显了。
二、助听器增益不足。助听器是通过声电转化,对患者的听力提供补偿,如果选择的助听器功率不当,会导致助听效果不理想。比如轻中度耳聋患者使用超大功率助听器或者受话器会导致本底噪声和环境噪声过大,从而影响使用效果。重度听力损失患者使用小功率受话器的话,会导致增益不够而达不到助听效
三、助听器种类选择不当。
若患者重度耳聋,但为了隐蔽性需求,仍然坚持选择隐性深耳道式定制机,那么助听器的输出功率显然不够,助听器的效果也就不好了。
四、患者的期望值过高。
助听器的佩戴效果其实是件很主观的事情,期望值过高会导致患者心理出现落差,有时候即使通过听力测试,显示佩戴助听器比不佩戴时听力已经有显著提升,但部分用户仍然会主观上感觉助听器效果不佳。
第2个回答  2020-06-04
您好,影响助听器选配效果的因素
1、 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损失程度往往能决定选配助听器的效果和使用寿命。轻度和中度听力损失者在近距离对话时还可以,但会出现替代用词和曲解,助听器对他们来说非常有效;中重度听力损失者能听清大声,但在噪音环境下听力较差,他们的残余听力尚可,佩戴助听器的效果较好;重度听力损失者能听到大声和近的声音,甚至能听到某些环境噪音,但分辨率差,佩戴助听器的效果并不理想;极重度听力损失者佩戴助听器的效果完全取决于其残余听力和程度,即使戴上助听器,主要还是借助于其他感官来帮助听声,效果差。
2、 听力损失坡度,绝大多数听力曲线都是较平坦的,逐渐上升或下降,佩戴助听器效果好;而陡降型、深盘型或不规则型则少见,效果不理想;低频骤降和岛屿型的更是罕见,效果差。3、 听力损失性质,传导性听力下降者比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者在言语识别上更能受益于助听器,因为传导性听障者毛细胞未受损伤,只是听力动态范围上移;而感音神经性听障者,由于蜗内或蜗后病变,导致感音障碍,残余听力减少,因此效果不理想;混合性听力损失的佩戴效果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中枢性和非器质性听力损失听障者佩戴助听器几乎无效果。
4、 分辨率得分,也是决定助听器选配效果的一个元素。≥90% 效果好;70-90%,有轻微的改善;50-70%,有实质性的改善;≤50% ,效果不理想。
5、 助听器质量和选配师的技术水平对于助听器选配效果也是十分重要的。康复时间和家人朋友的支持,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第3个回答  2019-01-20
听力不好很多人选择了佩戴助听器,而很多人配戴助听器后不知道自己的机器是否达到很好的效果,还有些人期望值很高觉得戴上助听器要比正常人的听力还要好。其实助听器和眼镜不一样,因为后者很容易证实其效果:站在一米远,看到的字越小,效果越好;而助听器则大不一样。能听得到的声音,不一定效果就好,譬如许多便宜的助听器,其实功率很大,很容易听到细小的声音,不过,同时还能听到许多噪声,反而听不清楚说话的声音。怎样对听障者描述助听器的效果?大多数地方验配师比较专业,不过有些验配师虽然给患者讲,配好助听器后,一定要验证其效果如何。问题是这些效果是什么?有的验配师站在一米远,捂住嘴说一些,然后让患者重复,如果重复正确,效果就好;有的验配师则要先进一些,用助听器分析仪,测试助听后的阈值,在给患者讲解言语香蕉图,问题是说了半天,患者还是云里雾里,难以理解。随时间变换,对效果理解也变化不同的地方对于助听器效果的理解不一样,采用的方法也不一样,很难统一。到底助听器的效果是什么?有公认的标准吗?其实这个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答案也不一样,尤其是随著技术改善,我们对于助听器效果的理解也不一样。早期助听器专家认为能恢复患者的听力阈为效果,后来意识到应该是患者能听到舒适的声音,而现在专家普遍认为应该是能听到的言语声音。助听器效果至少从三个方面来考量:根据刚刚出版的《成人助听器的使用》一书,国外的学者总结了,在今天数字助听器技术时代,助听器效果至少必须从三个方面来考量:一、是助听器使用者对于助听器效益和满意度的个体评价,比如使用助听器评估量表的,以此界定助听器使用后的益处,以及患者是否对其满意等;二、是患者对于助听器使用频率的评估,显然助听器用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一般只要助听器每天使用达到三分之一时间为宜;三、是患者在不同聆听环境里,对于言语的理解,尤其在嘈杂的环境,如果患者依然能顺利交流,助听器效果显然不错。 总的讲,评估助听器效果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同时也因人而异,不过,只要患者能从上面三个方面来考量自己的助听器,可以比较客观地和准确来界定助听器的效果的
第4个回答  2018-01-10
这因为他本身的听力损失重、言语分辨率不好,如果助听器的性能差,那助听器效果就更不会好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