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构建小学语文生本课堂

如题所述

一、构建小学语文生本课堂要做到:
  1、要构建生本高效课堂的前提是“潜心会文本”。
  语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作为语文老师,要正确地引领学生在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漫游,并在其中自我发现、自我提升、自我成长。
  2、要构建生本高效课堂的关键是“精心巧设计”。
  教学环节要简化,而环节的简化,最重要的体现在对学习内容的精选,对理解、积累、运用语言整合的处理上。”根据文本,结合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实现了老师在简单中教,学生在快乐中学的教学境界。
  3、要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保障是“灵活用方法”
  课堂上运用灵活的方法手段进行教学尤为重要:首先要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其次要将小组学习落实到位。第三要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
  4、课堂练习巩固拓展。
  每节课结束,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练习非常必要。好的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无意之间进行了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而且一些拓展题更使学生增加了课外知识的积累,使所学的课内知识更丰富、充实。
  5、根据自己的实际优势,争创个性化的教风
  教师的知识底蕴是教学之本。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是语文教师教好课的基础。还要讲究营造教学气氛艺术。良好的气氛应当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它是创设高效语文课堂的前提。
  6、以趣结尾,余音缭绕
  好的结束是整堂课的一个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好课的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
  二、构建小学语文生本课堂的意义: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课堂应该实在一些,要尽量做到在短短一堂课里,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趣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加强。可以说,高效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务实是课堂教学的手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23
周一贯讲座:1、课堂教学的主流价值是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而不是教师的才华、艺术和修养展示。这是当前小语教育的方向性错误。2、我们的课堂教学不能矫枉过正。课堂应该是一个多元存在的生态环境这里面包含了:生本、师本、文本。这些对于教学而言,对于学生而言都很重要。3、而这三种“本”并不能在课堂教学中平分秋色,更不可同日而语。“师本”的“本”是指教师的本质,而不是教育的本质;“文本”的“本”是指教材的本质,也不是教学的根本。而只有“生本”才是课堂教学的本质,“师本”和“文本”均在课堂教学中存在和展现,但只是为了“生本”服务。三者的关系应该是这样的:立足“师本”,用好“文本”,服务“生本”。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低年级学生练习诵读我们可以这样做:(1)同桌合用一本书。(2)一人读一行,如果同桌读错了,提醒他反复读。(3)第二遍读时,交换顺序读。这样学生利用反复的方法,可以解决阅读中的“正确”与“有感情”两个问题。同时,我们在公开课上,往往在开始的时候利用老师的范读和优秀学生的范读来引领学生朗读。其实这在无形当中,已经剥夺了其他孩子对于文本的从磕磕绊绊到逐步熟练轻松的认读过程。这样,我们无法保证每个孩子对于文本的认识。只能说,教师和优秀学生的范读会起到引领作用,而磨灭了其他孩子自身的领悟过程。利用这种反复诵读的方法,教师具备了生命意识,关注到了每一个孩子的由生到熟的认知文本的过程。这就是教师关注学生个体的“原生态”,也就是学生最初的水平,而并非学生通过反复练习而表现出来的水平。2、生本教育不仅需要关注全体学生状态,更要关注个体生命的学习状态,关注个体生命的原有的“生态位”。在充分了解学生在班级内所处的位置后,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和提高。什么是“生态位”呢?“生态位”也就是个体生命在环境中所处的生存地位和可能拥有的发展空间。以关注学生“生态位”来激发学生言语生命意识,调动学生的自主动力。只有我们关注了学生的“生态位”,才能更好地关注到学生个体原生态的生命活力。3、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优秀公开课,几乎所有的特级教师都在展现自己的教学艺术,这对我们一线教师的常态课有着很大的不良影响。我们始终认为这样的课堂就是我们追寻的巅峰之作,其实我们错了。真正的好课堂一定是教师和文本对于“生本”的服务。三、生本课堂的具体策略:1、以学代教。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自学、互学的机会,用学生的学代替教师的讲。2、转变课型——转变教师的课程教学。教师的讲一定要转变成以学生的学为主。只有这样才能根本解决学生的基础知识差,基本能力低的问题。3、改变教师角色。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用教材教学生,还要紧抓文本重点,大胆尝试对学生语文能力进行构建。比如林肯总统的演讲,我们在学生演讲这后,可以引导学生写出一个完整的演讲稿。这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培养。4、正确认识学生:课堂教学体现学生的“好奇、好问、好玩”。5、教学当中的难点,我们在点拨之下,学生能够自己或者合作解决的内容,教师坚决不讲。6、强化课堂实践,把语文课堂构建成实践的课堂。教师的引导与点拨自然是不能少的,但是,我们最多是给学生一个方向,给学生一种方法,而学习的过程是要学生自己来完成的。只要教师讲,那就一定会化解学生学习的能力,就一定是以牺牲学生能力成长为手段的。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的内容都不讲,过于科学性的知识,学生无法自己解决的知识,教师还是要讲的。但即使是讲,也绝对不是我们传统课堂上的“教师长篇大论”,应该是师生合作的“讲”。7、我们在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些重要环节,不要仅仅考虑到服务于这节课,而是要考虑到服务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比如小练笔:培养学生的写作文、改作文能力,而不是简单的为理解课文而设立一些环节。在这样的环节中,教师和学生要一起阅读,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练笔结束,我们不仅要交流学生的写作,还要引导学生互评小练笔)8、课堂教学的读和写最终是为了构建学生的“心灵精神家园”。用教师自己的身教达到对学生的教育——要求学生写,教师先写;要求学生读,教师自己先读(这里的先读不是简单指“范读”)。(1)引而不发。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好教学环节的引导,并不代替学生去讲,而是引导学生学习、感悟、领会、理解。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发掘、发挥。(2)教师在释疑解难时,要出一出手。评价学生的学,指导学生的学。老师逞强,学生就会示弱,老师讲,学生的学就会打折扣。10、教师顿感策略:(1)滞后评价。教师的评价不要太急,要用心发现问题,先看看学生的评价。(2)学生不能直接回答的问题,教师不要直接回答,在引导之后,将解答的主权再次还给学生。(4)教师的引领应该是智慧的引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9-12
因此,构建生态课堂,增强“生本意识”,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提高...2014-01-10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3-11-18 浅谈如何提高...
相似回答